張虹
(1遵義市第三十中學,2遵義市匯川區教育局,貴州 遵義 563000)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我國對教育經費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多,即使在財政資金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對教育經費的投入仍然占據非常大的比重,這大大解決了各級學校資金不足的難題。僅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之高。
眾所周知,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通過財務得到最終體現。財務管理工作是學校各方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堡壘。因此,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水平也需不斷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雖然,如今教育系統一般都實行校財局管,且每年都會對校長、財務人員、后勤總務人員進行財務培訓。但是,仍有部分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很多學校領導大多重視教育教學工作,輕視財務管理工作。認為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僅僅就是管好錢,殊不知財務管理工作是一個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每一個環節都不出錯,財務管理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中小學校屬于事業單位,執行的是全面預算管理制度。要求預算單位通過編制預算、內部控制、考核業績等一系列財務管理活動,最終實現既定目標,是預算單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的預算管理。編制預算時,學校應將預算指標分解并歸到各個職能科室,層層落實,讓每個科室提出自己的學期或學年預算指標。最后由財務人員匯總后得出學校總的預算指標。但是,部分學校的財務預算工作完全不被重視。學校領導認為每年的預算編制僅僅是財務人員的工作,與校內其他人員無關。財務人員只根據學校員工工資標準預算次年的人員經費,根據當年的財務報表預算次年的基本支出。但對學校次年公用經費的預算,僅憑財務人員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因此,這樣編制出的下年預算的可行性也就可想而知,而這份預算也僅僅是為了拿去應付上級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試想,如果學校領導對單位下年沒有整體規劃,又怎可能使有限的資金得以發揮最大的價值。這樣做的后果就是部分學校出現“頭疼醫頭,腳痛治腳”的狀況。這樣原始落后的財務管理模式,怎能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又怎能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對學校來說,要想保證財政資金的高效安全運轉,就一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這樣才能大大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但在很多中小學校,內部控制制度并不健全。部分學校為了應付教育部門的檢查,使財務人員小至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大到績效考核制度都從網上下載。這樣的內控制度并不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同時也很不嚴謹。并且,學校也不會真正去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導致部分學校不能科學合理分工、統籌安排[1]。
據調查,某些學校存在物品的采購、驗收、發放、保管工作由同一人負責的情況。采購、驗收、保管工作如果由同一人承擔就失去了互相牽制、監督的作用,存在財務風險。我們并不是說,這樣做一定會滋生貪污腐敗。但是,這樣的崗位設置極有可能發生如采購數量不足、質量以次充好等情況。這種財務管理漏洞恰恰為貪污腐敗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當然,我們知道學校里負責總務后勤的人員很少,單位編制有限,由專人負責不太現實。但是,學校決不能因人員不足就把這些工作交給一個人去做。雖然學校不需核算成本,但還是需要建立物品的進出庫臺賬,以確保公共財產的安全完整。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學校應當集思廣益,努力尋求解決辦法。比如一些不相容崗位可以分別分配給工作量較小的教師兼任,并對這部分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業務培訓。這樣做既解決了人員不足的問題,也達到了不相容工作崗位互相制約、互相監督的目的。
部分學校也存在分管后勤的總務主任保管財務檔案的現象。通常,總務主任負責的是學校的采購工作,采購工作與保管財務檔案兩者不相容。并且,財務檔案里已支付的發票未加蓋任何已支付的印章,由采購人員保管未加蓋任何已支付印記的財務發票。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發票又回到了采購人員的手中,并且還是已經走完所有流程的發票。這樣的發票,就有可能被拿去二次報銷。以上兩種情況都屬于不相容崗位沒有分離,存在財務風險。
據調查,我區財務人員中有會計資格證的只有為數很少的幾個,財務專業畢業的那就少之又少了,幾乎大部分是由教師擔任的。部分學校領導不重視財務工作,教學成績不好的老師就被安排去搞財務。這些從事財務工作的教師,因為不能從事教學工作,無法拿出教學業績,直接影響本人職稱的評聘;或者部分從事財務工作的教師為了職稱的評聘,不得不同時兼任教學工作,到最后就弄得顧此失彼。這樣的結果致使很多兼任財務工作的教師因為帶著情緒,對財務工作只是應付了事,導致財務工作質量不高。
由于在中小學校里沒有設置財務崗位,即使是財務專業的人員也沒有晉升空間,財務人員就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而且,通常一個財務人員還要同時處理財務、統計、勞資、社保工作,大量繁重的工作讓財務人員應接不暇,根本沒有精力把工作做細做好[2]。由于學校都是重視教育教學,每年的績效考評對財務人員的重視程度是比較低的。但是“財務無小事”“財務工作責任終身制”,財務人員要承擔的責任是很大的。責任大、工作量重與財務人員待遇差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動財務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部分學校領導只重視對“錢”的管理,忽視對“物”的管理;只重視購買,不重視管理。缺乏對固定資產、辦公用品等低值易耗品的驗收、入庫、領用的管理。
對資產、存貨沒有實行定期的實地盤存是造成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的主要原因。
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加強對中小學校長的財務培訓,不斷強化學校領導的財務管理意識,提高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強化法人是學校的第一責任人的社會主體責任意識;重視建章立制的重要性,并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并支持財務人員的工作。
建議教育主管部門面向社會招聘具備財務知識或相關專業的人才。專業的工作交給專業人員去做,通過引進專業人才,提高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
在中小學設置財務部門,并且增設財務崗位,實行與之配套的評聘標準。提高財務人員待遇,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責任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自覺自愿地以滿腔熱情投入工作,更加高效、高質地完成財務工作。
學校應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國家相關法規指引下,制定符合本校的內部控制制度,且認真貫徹執行,不要讓它流于形式。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內控制度的作用,才能為學校的廉政建設保駕護航。具體實施時要注意以下兩點內容。
第一,保證不相容崗位的相互分離。只有這樣才能起到監督制衡的作用。建立商品的采購、驗收、入庫、保管、盤存制度;財務印鑒要分人保管;管錢的不能管賬;嚴格執行《會計法》《中小學財務管理制度》《中小學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現金管理條例》,盡量減少現金支付,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第二,對已經辦理支付的原始發票及附件,加蓋“銀行付訖” “現金付訖”和“附件”章,從源頭上堵住管理的漏洞。
學校應當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并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維修保養,做好安全隱患的消除工作。學校還應當建立固定資產的清查盤點制度,至少每年對固定資產進行一次全面的盤點清查。針對固定資產清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應當查明原因,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并做好處理工作。學校還應當加強對固定資產報廢的把控,及時向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報財政局國資部門審批。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雖然目前部分中小學校財務管理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但是只要我們從上到下齊抓共管,一定能改變、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使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高效地服務于教育教學,使我們的學校更好地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