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在新經濟時代,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不斷加強,國內外市場環境時刻發生著變化,使企業的生存發展面臨著許多的不確定性。財務風險作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給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了諸多壓力和挑戰。由于許多企業在財務風險的預防、分析、管理、控制和處理方面的方法和手段比較滯后,一旦發生財務風險,很難在短時間內作出反應,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同時,一些企業不重視財務風險管控,在日常投資決策過程中缺乏科學研判,很容易因為追求短期利益而陷入高投入、高負債、高風險、低效益的惡性循環。因此,研究企業財務風險的管控措施,提高企業對各類財務風險的防范和處置能力,對于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經濟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而衍生的一種區別于傳統經濟的經濟業態,其發展主要依賴于信息科技的進步和制度層面的創新。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經營發展的核心,也必然受到新經濟形勢的影響。在新經濟背景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也呈現出新的特點。
在新經濟背景下,經濟全球化已成為必然趨勢,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聯系更為緊密,而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也應該堅持與時俱進,實時關注國內外市場的變化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了解企業財務管理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剖析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進而適時對財務發展戰略進行改進和優化,以更好地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
在過去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完成利潤或績效目標是企業管理者的核心追求。而在新經濟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不僅要關注自身的目標,而且還要關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等帶來的經濟效益轉化,最大限度地對資源進行挖掘、整合、配置、優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利益最大化。同時,企業還應該加強與利益相關者的溝通與合作,如政府機構、供應商、客戶等,以促進企業多元化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在新經濟時代,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各項新技術、新設備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和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而企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管理觀念的轉變,使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成了可能,這無疑極大地推動了企業財務管理數字化發展。同時,財務管理的數字化發展也實現了企業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有利于企業內部全方面、多角度地做好財務風險的預測和防范,極大地提高了財務管理工作效率。
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企業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對財務風險的重視程度不高,且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一方面,企業對財務風險沒有一個客觀科學的認識,認為只要管好資金,就不會發生財務風險,未制定科學且行之有效的財務風險防范和應對措施。另一方面,與大型集團類企業相比,中小型企業的財務管理隊伍素質不高,專業型財務管理人才比較匱乏[1]。尤其在新經濟背景下,企業內外部生存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多變,各種誘發財務風險的因素逐漸增多,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難度也在加大,而這些都離不開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才。
一些企業由于生產經營規模不大,資金實力不足,無法與大企業相抗衡,所以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開始在項目投資上鋌而走險。哪個項目賺錢,就投資哪個項目,但沒有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也沒有提前對市場發展趨勢及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調研,投資決策缺乏科學性,這必然會給企業的財務風險埋下巨大隱患[2]。例如,有些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時,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地分析和研究,導致投資結果與預期效益存在較大落差,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投資損失,影響了資金鏈的正常運作,財務風險一觸即發。
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是以企業內部財務信息及外部市場信息為依據,采用科學方法對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使企業管理層及利益相關者掌握企業經營波動和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進而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將財務風險的損失降到最低。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尚未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有的企業雖然建立了風險預警機制,但卻形同虛設,對預警信號沒有進行很好的分析和利用,致使風險預警機制流于形式[3]。
在新經濟背景下,企業應該強化財務風險意識,樹立風險管控、人人參與的企業管理觀念,共同對可能產生財務風險隱患的環節進行排查、監督,多部門協商制定風險防范和管控措施。企業管理者應該認真分析與企業經營發展息息相關的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適時、適宜地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策略進行調整,提升企業對財務風險的預測和防范能力[4]。此外,為了防范和應對財務風險,企業還應該通過內部崗位培訓、對外招聘、校企聯合培養等方式,為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配備專業的財務管理人才,這些人才不僅要具備專業的財務知識和技能,還應該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企業還應對人才進行培養,形成企業財務風險管控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同步進行、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企業制定的投資方案,有些是為了追求規模經濟,借機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有的是為了獲取短期利益,補充流動資金。無論出于何種目的,企業管理者應該樹立客觀、正確的投資觀念,制定科學、合理的投資方案。在制定投資方案的時候,企業必須結合自身規模、經濟實力、發展目標、市場趨勢等多方面情況,確定合理的投資方向和投資方案,避免因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5]。對于資金實力并不雄厚的企業,在考慮投資方向時,更應該持謹慎態度,要投資那些企業熟悉的、在該領域有一定經驗的項目,一定要對項目投資進行透徹分析,并結合企業自身的投資實力,而不能一味關注以往的投資經驗或未來的預期收益。
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在國內外許多大型企業中的應用比較普遍,已經成為大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還并不廣泛。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核心內容在于“預警”,即企業預先設定相關財務指標,當某個指標超出預定值時,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就會判斷出該指標存在異常,進而發出警告,企業就可以據此采取措施及時進行補救,降低風險損失。因此,企業在建立和完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時,應該根據財務管理的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高敏感性預警指標,以便及時、全面地掌握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狀況[6]。
在新經濟背景下,企業的財務風險伴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也呈現出新的特點,要從根本上杜絕和消除財務風險是很難做到的,但是企業可以通過強化風險觀念、轉變投資理念、培養專業財務管理人才、完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等方面,建立針對財務風險管控的一系列措施,及時、科學、準確地對財務風險進行防范與控制,降低因財務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企業需要在與財務風險的不斷博弈中積累更多的經驗,逐漸形成一套防范效果更好、處置效率更高的財務風險管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