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筱軒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慶 400000)
社會經濟的飛速進步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打下了根基,同時也推進了醫院會計制度的發展進程。財務管理對醫院來說至關重要,與醫院的綜合效益更是息息相關。近年來,醫院會計制度經歷了持續的深化改革,醫院會計理念得到完善,已與現代醫療服務發展水平相當。那么,在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撐醫院會計制度改革之際,醫院會計理念都呈現出哪些發展變化呢?
在社會公共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和改革的過程中,我國醫療衛生服務業也在逐漸完善。過去的醫院會計制度存在改革滯后,資產價值不確定,醫療及藥品收支核算不配比,一些重要業務和事項核算混亂及會計科目、報表體系不完善等諸多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自2009年開始,國務院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文件,明確了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方針,要求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加強財務監管,規范醫院財務行為。同時還對公立醫院改革措施進行了細化梳理,要求醫院嚴格預算管理,明確收支范圍,加強成本核算與控制,試點啟動核定收支、支付抵償、多收上報、差異補貼、賞罰有度等管理方法。
為規范醫院的會計核算,結合醫院特點,2009年至2010年,財政部通過多方調查研究、起草及印發征求意見稿等方式,對原有的《醫院會計制度》作出修訂,新制度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國實施。
1.會計核算制度的主要變化
新《醫院會計制度》主要對制度適用范圍、固定資產管理、醫療藥品收支核算、完善成本歸集和核算體系以及完善會計科目和財務報表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增加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部門預算、國有資產的經營與使用等相關核算,取消藥品及進銷差價科目,增設藥事服務費。同時,新制度還明確了醫院會計應當采用權責發生制,使應收未收與應付未付的信息得到及時反饋,加強了醫院對資金的評估掌控,有助于提高醫院現金管理水平。
2.固定資產核算的變化
新制度清楚地定義了醫院的固定資產核算模式。新制度要求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使用一定的方法進行折舊,并將折舊額分攤到相應的支出項目中,通過資產價值的減少體現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消耗,并呈現其真實價值。此外,獲得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歷有異,會計處理的方式也相應不同:經醫療收入(非財政補助等)獲得的固定資產,折舊列入相應醫療成本項目,以此精確財務成本數據,規范成本核算,加強成本控制;經財政補助等資金獲得的固定資產,折舊直接計入“待沖基金”,沖抵取得固定資產時形成的賬面金額,不僅能呈現醫院享有的補償機制,還能根據制度要求對財政補助項目的收支結余進行核算。
3.收支核算的變化
新制度明確規定了具體的成本核算辦法,通過將藥物和醫療收支核算結合起來,使醫院能夠有效控制各種醫療器械和藥品的成本核算。通過“醫療業務成本”設明細核算,如“人員經費”“衛生材料費”“其他費用”等,再根據具體科室進行標準核算。分類歸集臨床、醫技及輔助科室實際發生的成本,再進行科學的分攤,完善成本歸集與核算體系。
為貫徹實施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政策法規,自2019年1月1日起,全國各級行政機構統一實行《政府會計制度》。這一決定是我國會計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對傳統會計核算模式的一次顛覆性變革。本次改革對我國各行政事業單位現行的會計制度進行了統一,將行政(事業)單位、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原有的會計制度在科目設置、核算內容、會計政策等方面進行了統一,為各單位信息真實性及可比性的增強,以及財務報表逐級匯總確立了牢固的制度基礎。
1.會計核算模式的變化
構建預算和財務會計適當分離又彼此連接的“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醫院會計模型。醫院對納入預算管理的資金收支采用平行記賬模式,即財務會計使用權責發生制,運用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及費用五大會計要素進行核算,最終生成財務報告;預算會計使用收付實現制,運用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進行會計核算,最終生成決算報告。最終獲得的財務報表與預算報表則利用本期預算結余與本期盈余差異調節表展示其內在的邏輯對應關系,以此反映醫院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核算基礎及范圍的區別,揭示本年盈余數與預算結余數的內在聯系。
2.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時點的變化
《政府會計制度》明確政府會計主體固定資產應按月計提折舊。當月購入固定資產,當月計提折舊;當月處置的固定資產,當月不再計提。與舊的制度相比,《政府會計制度》將固定資產的折舊時點提前了1個月。
3.全面預算管理
為促進內部控制,進一步制約公立醫院經濟運行,提高資金使用和資源利用效率,醫院將其全部經濟活動均納入了預算管理。這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業務主管部門將醫院作為預算單位,對醫院各項經濟活動進行全程管理,加強預算約束;第二,醫院內部建立科學有效的預算管理制度,嚴格預算資金,強化內部控制,監督收支核算,提高綜合效益。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隨著醫療體制深化改革,公立醫院需要通過建立與醫改方案相匹配的財務管理制度,以適應醫院各項管理政策的發展變化。要根據醫改方向,分類制定財務會計制度,建立規范的運行機制,既要對醫院的收入、支出、結余等內容及流程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又要體現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注重人文思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在新時代背景下,醫院要想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培養競爭優勢,就必須完善會計制度,以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經濟社會,開創新的發展格局。
綠色會計不僅是一個新概念,也是一個金融信息系統。這個系統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結合了起來,對醫院成本進行核算,能夠全面反映醫院的資源損失,在協調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環境。其通過制定合理的標準,運用科學的計量方式核算資源損失。醫院在核算成本時,不應再局限于人工及原材料成本,同時還要綜合考慮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對于綠色核算的實施,醫院要發動全體職工群策群力,樹立綠色核算新理念,增強環保意識,倡導通過對環境的保護降低資源和環境成本,提升醫院的綜合效益。
如今,雖然國家下發了諸多文件,要求各大醫院嚴格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但很多醫院的預算管理仍舊浮于表面。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擴大,企業財務管理已經進行了多方面的變革與發展,醫院為了做到與時俱進,實現快速發展,也應對各方面的管理方法與手段進行大膽嘗試,財務與業務、預算與戰略、預算與內控的有機融合將是未來財務管理的必然趨勢。醫院要將收入、支出、成本費用等經濟活動統統納入預算管理,將預算管理與醫院發展戰略、風險控制結合起來,強化內部控制,規范經濟運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以達到保障醫院正常運行,規避運營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精細化是管理的方法與理念。精細化管理強調目標的細化、分解、落實,注重環節的銜接。要將工作任務精細化,對會計人員的職責進行明確分工,使各崗位人員各司其職,互相配合,杜絕責任不明互相推諉,提高工作效率;要制定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對預算編制及考核流程進行細分,明確組織機構與職責劃分,確保全院所有部門、科室均被納入預算管理體系;要實行全成本管理,加強內部控制,科學分攤支出,深入分析支出結構,減少不必要損耗,提升效益;要完善績效考核方案,將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考核指標逐條細化,實行全方位的績效管理,堅持信息化支撐,確保考核結果客觀真實,推動醫院的科學管理與健康發展。
會計人員對醫院會計工作的意義重大。在新時期,醫院應樹立新的人才管理理念,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養,提升其綜合素質。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除了進行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外,還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鼓勵會計人員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的會計理念,迅速掌握最新的會計知識,從而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同時,醫院也應樹立新的信息觀念,通過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運用大數據技術快速分析處理各種財務數據,建立一體化的溝通平臺等,提升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確保醫院的正常運行。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化,醫院會計理念也應積極響應新制度的要求,不斷更新改進。醫院管理者要運用科學、完善的會計理念提升醫院的綜合效益,提升對外的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