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能 季春芳
善于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是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的一大重要經驗。1942年毛澤東為中央學習組詳細講解了“如何研究中共黨史”這一重大課題,系統地回答了研究黨史的重大目的和方法,對黨的領導干部學習、研究黨史,從黨的歷史中尋求經驗教訓解決革命工作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指明了方向。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要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①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07).今天研讀該文獻對于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指導我們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一文中,毛澤東開宗明義地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從其邏輯進路上來看,黨史研究、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把黨的歷史以及歷史上所走的路弄明白,把過去的成功、勝利和失敗研究清楚;重大目的和意義就是用黨的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來指導我們把今天的事情辦得更好,即以史為鑒。同時亦指出:“這對研究今天的路線政策,加強黨內教育,推進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②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399.即通過研究學習黨的歷史上的路線、政策、經驗教訓,以黨內教育提升黨性修養、以培訓提升業務能力和為人民服務的水平,使廣大黨員在學習中能夠起到“啟發思想的作用”,再運用所學結合工作實際“創造些新的東西”,以達到資政育人、學以致用之目的。縱觀黨的百年歷史,在歷次集中教育學習和整風整黨運動中,都特別重視汲取黨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注重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在學習中補足缺點,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提升進步。對此,在毛澤東的文章中有諸多論述,并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積極實踐。
首先,對于黨的歷史上出現的錯誤和失敗,毛澤東并未一概而論地加以否定,而是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堅持對立統一、一分為二的原則方法來看待這些失敗和錯誤,并指出“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①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0.,他認為“失敗的教訓同樣值得研究,它可以使人少走彎路”②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4.,那是因為“錯誤有兩重性。錯誤的一方面損害黨,損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員,很好地教育了黨,教育了人民,對革命有好處。失敗是成功之母”③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6.。縱觀我們黨的歷史,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同各種錯誤思潮和傾向作斗爭的過程中逐步找到了中國革命發展的光明前途。諸如同右傾機會主義斗爭中,召開了黨的八七會議,毛澤東在會議發言中突出地強調,“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④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81.,形成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給當時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同“左”傾盲動主義和城市中心論等錯誤傾向斗爭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并沿著這條獨特的道路走向勝利;后又同“左”傾冒險主義、“左”傾教條主義等錯誤思想作積極斗爭,在長征的過程中召開了遵義會議,全力糾正了當時對革命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
新中國成立以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先后開展了“三反”“五反”運動和一系列集中教育學習活動,不斷提升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克服了在探索過程中所走的彎路,積極同“兩個凡是”錯誤方針作斗爭,堅持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正確價值導向,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定,40多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中國共產黨正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積極作斗爭并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在學習中克服缺點、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提升,逐步成長為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潮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其次,對于黨史的研究學習,毛澤東指出,“我們還是有缺點的,而且還有很大的缺點”⑤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6.。此前對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研究,“雖則有少數黨員和少數黨的同情者曾經進行了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組織地進行過”而且“認真研究現狀的空氣是不濃厚的,認真地研究歷史的空氣也是不濃厚的”,⑥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7.由此致使黨內外許多人對先前黨的歷史錯誤和經驗教訓并未有清晰的認識,“無論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國史,在許多黨員的心目中還是漆黑一團”⑦同上.。因此,毛澤東強調:“如果不糾正這類缺點,就無法使我們的工作更進一步,就無法使我們在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互相結合的偉大事業中更進一步。”①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7.
由此可見,毛澤東強調研究和學習黨史一方面是發揮黨史的“教員”作用,正確認識和對待黨在歷史上的錯誤、失敗,汲取其經驗教訓,達到“前車之覆,后車之鑒”之效果;另一方面是給黨員干部“補課”,在研究學習中不斷提升其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互相結合的能力和水平,服務于革命工作之需要。
1942年毛澤東在中央學習組所作的《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報告,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在延安整風運動過程中專門地、系統地論述中共黨史學理論與研究中共黨史方法的重要文獻,它明確了黨史研究的對象,探尋出了研究黨史的方法,指明了研究黨史的立場,提供了黨史研究的基本思路。
關于黨史研究的對象問題,毛澤東認為應該“用整個黨的發展過程做我們研究的對象,進行客觀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個別細節,而是研究路線和政策”②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9.。即對象是整個黨的發展過程,特點是要全面系統。關于黨史研究的方法,毛澤東“把它叫作‘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問題發生的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把問題當作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歷史過程去研究”③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0.。“古今”法是從時間維度上以歷史發展的眼光研究中共黨史,達到歷史與現實的統一;“中外”法是從空間維度統籌國內國際環境,堅持對立統一。關于黨史研究的立場,毛澤東認為“應該以中國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國身上”④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7.。
由此可見,對于“如何研究中共黨史”這一重大課題,毛澤東把中國共產黨成長過程中的路線和方針政策進行客觀的分析研究,并按照歷史的發展順序,將黨的歷史劃分為不同的發展階段,即歷史分期的基本研究思路,以此明確每一個階段的革命任務、斗爭目標和聯合的群眾;同時不僅重視對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歷史的研究,而且對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準備階段”,即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這部分的材料說明中國共產黨的前身”⑤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2.進行研究,以明了歷史的發展全過程。其次是對于延安整風運動前在黨的歷史上始終存在著“要不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要不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⑥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613.的焦點分歧問題,這一問題反映到黨史研究上,毛澤東認為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應該以中國為中心坐標,結合革命的實際特點和現實需要,研究總結出一些新的適合中國實際的經驗教訓,而不是機械地去搬運外國的東西,這樣的研究結果才有利于解決中國的問題。
毛澤東的《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一文,在深入研究黨的歷史、認清路線是非的基礎上,為正確分析黨的歷史問題、科學研究中共黨史、全面了解黨的歷史過程,既開辟了新的方法路徑,又指出了明確的方向。毛澤東堅持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并在中國創造一些新的東西。
在毛澤東的《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一文中,蘊藏著諸多學習、研究中共黨史的思想智慧,深入研讀、科學把握其中的哲理智慧,對指導當前的黨史學習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啟示作用。
唯物史觀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和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黨史學習教育須堅持有史可依、有史必依,科學地把握黨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其一是黨史學習教育要在科學把握的前提下學“原著”。即不僅學習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等人的經典原著,還應堅決杜絕歷史虛無主義,警惕歪曲、抹黑黨史,將黨史娛樂化等錯誤傾向,尊重歷史原有的樣子。正如毛澤東指出的,研究中共黨史務必要堅持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是不能帶有任何主觀主義傾向和色彩的。習近平總書記亦指出,黨史學習“要堅持以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準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①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07).。真正做到有史可依、有史必依。
其二是黨史學習教育要堅持學思并舉。學而不悟則罔,悟而不學則殆。黨史中的“原理”即在中國共產黨百年的歷史進程中,經過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檢驗,具有規律性總結概括的基本價值。在對黨的百年歷史的梳理學習中,要走心入腦。一方面,要搞清楚、弄明白“紅色政權是如何來的?新中國是如何誕生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怎么來的?”等問題;另一方面,要真正領悟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的初心和使命”等核心“原理”,并在實踐中堅持踐行,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
其三是側重實踐體驗,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實。一方面,黨史學習教育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表達,多元化的活動方式能夠在學習教育中更加直觀地回顧黨的歷史、引起共鳴,更能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激起全民的學習熱情點燃“新引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另一方面,要想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工作中的動力和成效,唯有實踐出真知。第一,深入基層強化“現場學習”,做好學習與實踐的結合文章。第二,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立足本職崗位,開展為民惠民便民服務,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事,將工作干到群眾“心坎上”,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實。
黨史學習教育須堅持對黨的每一個歷史時期的學習都要系統全面、融會貫通。對歷史進行分期,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重要方法論,旨在揭示歷史過程中不同時期或階段之間質的差別。②熊杏林.毛澤東談學習黨史[J].人民周刊,2021(04).用全面的、歷史的方法及其每一時期的歷史任務可將黨的百年歷史劃分為“救國、興國、富國和強國”四個歷史時期,但不能忽視對黨成立以前的歷史的學習教育。不然,就不能明了黨史發展的全過程。因此,務必以貫通的視角,在黨史縱深和各個歷史時期的比較中研究歷史的本然,追溯歷史發展之所以然。
全面地學習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最首要的就是要弄明白歷史為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轉變,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農民、地主和資產階級領導的各種救國道路都相繼歸于失敗。隨著工人階級的發展壯大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兩者逐漸結合起來,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1921年至1949年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救國史。從建黨初期領導工人運動到經歷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8年的浴血斗爭,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救國偉業。1949年至1978年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興國史。在經過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探索中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國民經濟體系和現代工業體系,實現興國大業。在經歷探索中的曲折后,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開啟了黨的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中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富國大業。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接續奮進,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新征程,并計劃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本世紀中葉實現強國大業。
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要把整個黨的歷史發展過程作為我們學習教育的對象,堅持唯物史觀,進行客觀的學習,既不是依據個人興趣喜好和學習任務的繁重而只學習某一段的歷史,而是學習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進程中的全部歷史;不是學習個別細節或者是單一的黨史人物或事件,而是學習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執行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其經驗教訓。
黨史學習教育,不能只是為了單純的學習和完成任務而學習,宏觀上要著眼于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需要,微觀上要聚焦于個人理論水平、服務能力的提升和對歷史經驗的汲取;也不是片面、零碎地學習黨史上某一段的歷史、馬列經典著作中的個別詞句,而是在學習過程中,應以現實需要為導向,在歷史觀照現實、現實回望歷史、理論聯系實踐中汲取黨的歷史上的經驗和教訓,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具體地分析和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堅持學以致用,達到知行合一。
第一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黨史學習研究要始終堅持以問題意識和現實需要為導向,著眼于現實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產生的新疑問。當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給黨員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在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契機下,一方面,要善于從歷史中探求經驗、尋找答案,但務必注意任何歷史經驗教訓,只能作為解決現實問題的參考,不能當作教條,而是要把黨的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和當前工作中的具體情況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另一方面,要善于在學習中克服缺點,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進步,不斷地提升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
第二是要重視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①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110.,學習教育與調查研究須有機結合,二者缺一不可。要深入基層,加強調查研究,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事,將工作干到群眾“心坎上”。黨史學習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讓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能夠將黨的百年歷史中形成的,并經過實踐檢驗的經驗運用于實踐工作之中,助力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第三是要務求實效。加強黨組織領導是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根本保證、引導廣大黨員和群眾樹立起正確的黨史觀、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和注重教育學習方式方法的創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史學習教育作出的四個方面的要求,在實踐中務必一以貫之。
《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一文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整風運動中誕生的黨史研究的經典之作,在文中毛澤東科學地回答了研究中共黨史的對象、立場、方法、思路等基本問題,奠定了中共黨史研究的方法論基礎,為中共黨史的研究和學習邁上新起點、開辟新境界、取得新成果提供了重要指南。深入研讀該文獻,可謂正當其時,對當前深入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具有重大的現實和理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