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琳
游泳運動是一項對體能、技巧和心理素質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在游泳課程教學、課下訓練和考核比賽過程中,一些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往往會產生恐懼感,造成心理障礙,影響了學生游泳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因此,在當前創新游泳課程教學時,適當開展心理訓練,及時調整學生參與游泳課程的學習心態,能有效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以積極、愉悅的心態參與游泳學習,實現游泳教學訓練的理想效果。
游泳課程實施心理訓練主要是對學生在游泳過程中產生的心理變化進行合理引導,使學生形成勇敢果斷的積極品質,敢于挑戰和克服游泳課程的障礙,從而實現游泳知識技能學習和心理品質的融合提升。
在游泳課程教學、訓練過程中,學生體能消耗較大,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尤其是部分游泳技巧掌握不扎實的學生,容易對難度較大的動作產生“畏懼”心理。同時,作為一項體能消耗較大的運動項目,需要學生根據實際狀況調整個人身心狀態,合理分配體能消耗。因此,游泳課程實施心理訓練,能夠有效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提升學生控制身心狀態的能力,從而以最佳狀態參與游泳課程學習[1]。
游泳課程教學是一項動作多樣的教學活動,學生理解和掌握各項動作技巧的難度較大。因此,在游泳課程中,開展心理訓練“輔助”游泳動作技巧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消除游泳課程學習理解障礙,激發學生參與游泳課程的學習熱情,從而幫助學生更形象、生動地理解和掌握游泳動作技術。
在游泳課程中,學生存在基礎差異,特別是部分對游泳運動了解不深的學生,容易存在“恐懼”心理,如果缺乏科學引導,很容易使學生形成負面情緒,影響了學生游泳課程中的良好體驗。因此,在游泳課程中,借助具體實踐開展心理訓練,使學生形成克服畏懼、勇于應對的良好心態,切實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和精神品質是決定學生游泳運動學習效果和參與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游泳課程實施心理訓練時,要注重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提高心理訓練的針對性和全面性,幫助學生以最佳狀態參與游泳課程。
相對于技能和體能訓練,心理訓練是一種內在理念引導。因此,游泳課程實施心理訓練時,要堅持從學生心理的動態變化和內在規律出發,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制定訓練方案。通過豐富心理訓練內容、完善訓練手段,引導學生體會游泳學習的樂趣,實現從“恐懼”到“熱愛”的積極轉變,為學生學習和掌握游泳動作技巧提供基礎[2]。
心理訓練是一種以學生內在心理為主的訓練活動,只有學生發自內心認同和接受,才能實現理想訓練效果。因此,游泳課程實施心理訓練要以學生主動參與為內核,通過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積極干預,確保學生以積極心態參與游泳課程。為此,一方面,要針對學生特點、體能狀況和游泳課程來設計相匹配的心理訓練,確保學生形成良好心態。另一方面,要對游泳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分解,向學生介紹游泳課程的難點,提前做好心理預防,消除學生的盲目畏懼心理。
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習慣、游泳基礎不同,對游泳項目的心理認知也存在差異。因此,在游泳課程開展心理訓練時,重點針對存在畏懼心理的學生進行引導,鼓勵學生主動嘗試,及時糾正學生游泳動作的錯誤之處,解答學生游泳學習困惑,幫助學生更好掌握游泳動作技巧,提高學生的獲得感。此外,要樹立全面提升的訓練目標,將心理訓練與游泳課程訓練的各個環節相融合,確保學生身心素質、游泳技巧實現全面提升[3]。
在游泳課程中,實施“勇”當先的訓練模式,重點旨在解決學生,尤其是解決初學者對水的畏懼心態,引導學生勇于面對,勇敢挑戰自我,從而更好理解和掌握游泳技巧,實現游泳課程教學訓練的最佳效果。為此,游泳課程實施心理訓練時,要嚴格遵循學生的心理變化規律,將游泳實踐與心理訓練有效“穿插”,逐漸增加訓練難度,確保心理訓練與游泳技能訓練有效融合。
游泳運動是水中運動,正是對水了解不夠,缺乏必要“水感”,造成了學生的壓力和恐懼感。“水感”是對水的溫度、感覺和視覺等一系列知覺的綜合感受,也是克服游泳障礙的首要前提。因此,在實施心理訓練時,要從“勇于入水”的水感培養出發。要引導學生從視覺上進行觀察,建立對游泳的直觀了解。先引導學生觀察游泳池的位置、他人游泳動作,降低學生的陌生感。要引導學生勇于下水,對水溫形成直觀感受。通過直接接觸,克服學生內心的恐懼心態。教師要用合適的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使學生在積極鼓勵和語言暗示中,勇于入水,勇敢嘗試。
在完成游泳動作技巧教學、訓練后,要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的動作內容,加深學生對游泳動作、技巧的理解,強化學生記憶,建立正確、直觀的游泳動作表象。在利用心理訓練輔助技巧動作教學時,老師要通過語言引導,幫助學生實時回憶相關動作,并在水中同步復習,通過調動學生心理“回憶”,加深學生印象,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實現心理記憶與動作掌握的完美融合[4]。
在游泳課程實施心理訓練時,要將增強學生的勇氣自信心作為訓練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訓練目標,即使游泳課程具有一定挑戰性,又能確保學生順利完成,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和獲得感,從而提升學生游泳學習興趣,增強勇敢挑戰自我的自信心。為此,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實時鼓勵和肯定性評價。通過為學生提供個人展示和經驗分享的機會,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另一方面,針對游泳課程中,學生出現負面情緒的現象,老師要及時予以積極心理干預,通過引導學生查找問題,及時化解,幫助學生勇于面對,進而提高游泳教學質量。
由于學生對水和游泳運動項目了解不足,加上游泳運動對體能素質要求較高,容易造成內心恐慌或疲于應對的負面情緒。因此,在游泳課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調整訓練機制,通過將心理訓練與游泳技能訓練相融合,確保學生處于最佳心理狀態,有效改善學生游泳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