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娟
(無錫太湖學院 江蘇 無錫 214064)
素質教育背景下,學校教育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育目標,培育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是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基礎。隨著積極心理品質的受重視,國內大多數心理學家的研究方向也逐漸向積極心理學轉變,他們認為研究學生的心理已經不能單純地從消極心理方面著手研究,更應該研究學生的積極性格、積極情緒等。現階段,我國已有學者借鑒國外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并結合我國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出了積極心理品質教育理念。他們認為應該從更加積極的視角,運用更加積極的方式幫助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因此,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積極、樂觀的態度,并且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因此,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如何培育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主要問題之一。
積極心理品質是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由環境和教育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比較長久且穩定的一種積極心理情緒和個體的情感體驗。積極心理品質會讓他們用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面對未來。在《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中提出積極心理品質由智慧與知識、勇氣人性、公正、節制、超越六大維度構成,包括創造力、好奇心。熱愛學習,思維與觀察力、真誠勇敢堅持、熱情、團隊精神、正直公平、領導能力、寬容、謙虛、審慎、自制、心靈觸動、希望與信念、幽默風趣等20個品質。[1]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存在個體差異性。受個體遺傳和成長環境的影響,每一個人的積極心理品質都是不一樣的,越積極的心理品質越能夠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第二,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是穩定且具有可塑性的。積極心理品質屬于一種心理特質,它能夠跨時間、跨情境存在,具有非常高的穩定性。同時通過教育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大學生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心理品質。第三,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具有建設性和適應性。積極心理品質可以激發個體的潛能,促進他們的自我成長,減輕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壓力,從而形成更加積極的性格。第四,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具有潛隱性。積極心理品質屬于學生的內在特征,是一種獨立且穩定的心理特質,受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只有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個體的表現才能顯現出來。[2]
積極心理品質是影響學生認知、情感和行為的重要特質。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首先,積極心理品質培育可以提前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疾病,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積極心理品質能夠幫助大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改變自我,積極進行自我調控,用更加樂觀、積極的態度解決問題,面對人生。其次,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能夠提升他們的認知水平,激發他們的心理潛能,從而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再次,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能夠幫助他們建立更好的人際關系,發展他們愛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幸福感。最后,積極心理品質培育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形成精神振奮、積極樂觀、團結友善的性格。
現在,大學生的認知普遍存在一定的偏差。認知偏差是指人們根據某一現象或虛假的信息對自己或他人做出不正確的判斷,從而出現判斷失誤的現象。當代大學生認知存在偏差主要體現在他們缺乏一定的批判性思維。當他們遇到一些違背他們意愿的事情時,他們便不能冷靜、客觀地對待問題、解決問題,在處理問題過程中總是帶著一絲個人情緒。此外,當代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都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導致他們形成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形成自私利己的性格,當他們與人產生矛盾之時,更是無法妥善解決問題,也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大多數時候帶著一種憤怒的情緒。另外,有些大學生對待他人也存在一定認知偏差,總是因為一些小事情對別人產生敵意。他們這種認知存在的偏差,導致他們無法正確認識自我,人際關系處理不當,也無法形成積極心理品質。
大學生還沒有真正踏入社會,沒有受過很多挫折,因此他們的抗挫折能力較差,這對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帶來一定的困難。他們在面對情感問題、日常人際關系和就業等問題時,經常會出現焦慮心理,無法坦然應對眼前的挫折。近年來,高校大學生自殺和傷害自己的事情屢屢發生,其中學習壓力、情感危機和就業壓力成為他們自殘的重要原因。大學相當于一個小型社會,也是學生學習的最后階段。在大學期間,學生會遇到很多的學習壓力、情感問題和就業競爭,如果沒有很好的抗壓能力,他們很難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生存。因此,在大學期間,不但要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更要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以便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當遇到挫折時要學會冷靜地分析,正確地認識問題、認識自己,認真地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戰勝困難的勇氣,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
大學生的心智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周圍環境的變化都會影響他們的情緒。如果不能控制好自身的情緒,引起較大的情緒波動,就會增加自己的負面情緒。假如在一次小小的考試中失利,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從而否定自己,并一味地指責自己,而不是及時地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這樣會導致再遇到考試就會產生更多的焦慮和不安,從而增加自身的負面情緒。大學生還沒有真正進入社會,閱歷較淺,更沒有較高的自我辨識能力,在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圍事情時,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容易沖動。此外,大學生在面對男女情感問題時經常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例如:報復戀人等。因此,在遇到一些突發事情時應該學會積極歸因,學會冷靜分析,要朝著積極的方向去思考,學會適當調節自己的情緒,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日常言行舉止能夠對他們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要積極聯合家長,利用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父母要注重孩子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幽默風趣、努力向上的道德品質。首先,父母要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時時刻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父母的愛是孩子形成積極心理品質的關鍵。其次,家長要與孩子建立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平等民主的家庭關系,與孩子進行深度交流,充分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再次,父母要始終在家庭關系中保持積極的情緒,要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孩子,并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此外,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多與學校教師、輔導員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心理品質變化,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樣學校與家庭的聯合互動能夠促進學校心理品質培育進程。最后,家長要積極對待學生心理上出現的問題,正確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聯合學校進行良好引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形成良好的積極心理品質。
學校是培育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要積極發揮自身的育人功能,多措并舉開展積極心理品質培育教育。首先,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多種校園文化活動,通過潤物無聲的方式熏陶學生,發揮校園文化寓教于樂的作用。例如:學校可以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校園歌手大賽和舞蹈大賽,也可以開展道德講堂講座,通過此類活動向學生傳遞正能量,凈化學生的心靈,從而達到培育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目的。其次,學校要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強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以積極心理學和積極組織行為學為理論基礎豐富教學內容,并開展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具體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情景表演、小組討論等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此外,學校要開展學生心理素質擴展教育,組織大學生在特定的情景和環境下進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最后,學校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向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為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養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和諧社會能夠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也能為學校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社會輿論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產生的影響很大,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他們構建和諧的校園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養成更加積極的心理品質。在大眾傳媒時代,網絡信息傳播速度較快,傳播范圍較廣,盡管學生人在學校,但是他們能夠通過網絡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那些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信息會給學生的發展帶來很多不利因素,是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因此社會要凈化網絡信息環境,給學生提供良好的上網環境。學校要聯合社會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多在網絡上宣傳積極內容,充分發揮網絡信息的正面宣傳功能。其次,社會要在網絡上宣揚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弘揚中國精神,鼓勵學生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最后,學校要積極宣傳網絡的正能量作用,引導學生接觸網絡上的正面信息,盡量避免學生接觸網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從而減少網絡上不良信息對他們的身心發展產生的不良影響。
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要積極加強個人修養,激發個人潛能。自我教育是學生養成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手段,大學生要利用在校的時間,多讀書,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學習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此外,學生要加強自我監察,要及時、準確地了解自身的情緒變化、內心感受,在遇到事情時要學會適當地調節自己的情緒,正確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提出自己的要求與希望。高校要充分發揮學生在積極心理品質培育過程中的基礎作用,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校園環境。此外,學校要引導學生提升自身客觀認知水平,學會適當地評價自己,加強自我教育,學會適當地發泄自己情緒,幫助他們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最后,學生要學會排解自身的不良情緒,他們可以通過向家人、好友傾訴來排解自身的苦悶,也可以通過參加體育運動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并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認知水平,促進積極心理品質的養成。
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是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態度、提升個人道德素質水平、激發個人潛能、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高校要積極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為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社會生存奠定良好基礎。面對當前大學生認知普遍存在偏差,抗挫折能力較差,日常負面情緒較多能問題,高校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育人功能,積極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及時聯合家庭教育,為積極心理品質培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并構建和諧社會,為學生建設積極輿論環境,最后引導學生加強個人修養,激發個人潛能,加快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