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梁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2020年12月8日,“2020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在上海市虹口區順利召開。本屆論壇由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由中共上海市虹口區委宣傳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上海市虹口區文化和旅游局、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建設基金會、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虹口區融媒體中心等單位承辦。論壇以“后疫情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城市文化建構新趨勢”為主題,討論內容涉及后疫情時代世界城市文化交流傳播新趨勢、后疫情時代“一帶一路”文化先行新走向新機遇、后疫情時代供應鏈調整、城市重建與文化認同等。來自中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新加坡、瑞士、保加利亞、奧地利等多個國家的文化官員、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與會,面向后疫情時期城市文化發展的新環境、新趨勢展開了熱烈討論。
論壇開幕式環節,上海市虹口區政協主席石寶珍向與會嘉賓介紹了虹口區的地域文化特質。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徐威強調,后疫情時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需要加強人際、城際以及國際信任與協作。克羅地亞駐華大使達里歐·米海林指出新冠疫情并不能阻止不同城市之間和不同國家之間的合作,他還以克羅地亞的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案例,闡釋了新技術在驅動城市更新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阿聯酋駐華大使阿里·扎希里進行在線致辭,他認為中國和阿聯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深刻主題的理解存在很多共通點,兩國將繼續通過商業合作尤其是智慧經濟建設,共享繁榮發展局面。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金雷指出,上海文化行業積極應對新冠疫情的挑戰,推動了新興數字文化產業迅猛發展、傳統文化產業借力互聯網以及文化產品品質進一步提升。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在線致辭,他簡要介紹了英國48家集團在中國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的基本情況,并指出中國運用科學方法規劃城市發展的做法具備一定的示范價值。埃及最高文委秘書長希沙姆·阿茲米的線上發言以埃及為例,提議旅游行業通過信息技術升級、內容創新、提升文化多樣性等手段,適應后疫情時期新的產業環境。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高韻斐指出,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把上海發展放到全球的坐標系中思考謀劃,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條件下,上海正在積極探索促進城市間經濟與文化交流的良策,以求創新推動上海經濟和社會更高質量的發展。
主論壇環節,多位專家學者通過在場和在線兩種形式,分享了他們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城市文化建構新走向、新問題和新內涵的觀察、思考和建議。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國際文化學會會長、研究員陳圣來探討了后疫情時期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問題,網絡音樂、網絡文學和電子游戲等新興的藝術形式,將與主流文化形成更多交流與互動。
上海戲劇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教授黃昌勇談及后疫情時期演藝行業的發展走向:演藝行業需要思考如何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今后城市文化空間尤其是演藝場館建設的重點,或將從大型空間轉向微型空間。
中國駐歐盟使團公使銜文化參贊項曉煒討論了后疫情時代對外文旅合作新趨勢。他認為,我國對外文化和旅游領域需要重點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和國際旅游吸引力,持續提升中華文化、中國精神、中國價值的國際認同感,講好中國故事,著力構建文化命運共同體。
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胡恩威在線參會,闡述了他對疫情影響下人類生活方式和文化交流形式發生種種變化的思考。
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教授卡洛斯的線上發言視角獨特,他選取了1936—1939年間中國和西班牙城市反侵略的典型案例,以史為鏡,嘗試從中尋找應對疫情挑戰的有效經驗:一是城市封鎖或者被包圍之時往往危機與機遇并存,二是國際合作可以視為對抗城市危機的重要路徑。
塞爾維亞政府顧問、研究員桑亞·阿樂知納進行在線發言,重點關注后疫情時代中國與歐洲如何加強“一帶一路”合作的議題。她歸納總結了近期這類國際合作項目遇到的新問題,文化外交雖然難以解決全部問題,但是文化多樣性表達有助于提升中國的正面形象,進一步促成對話和相互理解。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所主任凱瑞·布朗遠程連線現場,他提出上海具備作為中國現代化發展和未來主義代表的象征價值。上海如同紐約和倫敦一樣,是一座充滿活力、動態和動感,向未來前進的城市。上海城市的未來性,體現在城市歷史、國際交通、金融貿易、人口流動性、產業轉型等多個方面。
意大利駐上??傤I事館科技參贊、教授羅伯特·帕加尼具體分析了新冠疫情沖擊下城市彈性的變化。智慧城市可以通過選取不同的技術應用,并進行優化排列組合,形成對個體或集體有利的方案。后疫情時期,智慧城市需要在教育、工作、生活、交通等多個領域重新進行資源的優化分配。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馮紹雷分享了他對全球轉型進程中國際都市文化形態演進趨勢的看法。都市文化受到商品社會邏輯、移民潮、新興大眾文化和信息技術發展的沖擊,面臨趨同/多樣、集中/分散、高雅/普及、超越/務實的選擇。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研究員、戲劇導演盧逸凡基于個體觀察和經驗,對上海文化藝術傳承問題進行了闡釋。他建議未來上海的演藝業發展,需要更加注重專業劇場和小劇場建設,推動行業交流與學術研究,展示中國特色文化。
墨西哥維拉克魯斯大學校長薩拉·拉德隆·德·格瓦拉·岡薩雷斯與會議現場進行了遠程連線,具體介紹了維拉克魯斯大學下屬哈拉巴人類學博物館的文化屬性與線上展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