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穎 陳雨萱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教師法》于1993年開始起草。1994年1月1日,《教師法》開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以教師為主體的單行法。《教師法》的頒布提高了教師的地位與形象,提高了廣大教師的教育積極性,讓教師的形象與權益有了保障。2004年公布了《關于教師法研究修訂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但《教師法》的修訂工作至今仍未完成。隨著教育理念的革新與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師法》面臨著新的修訂,2019年在北京師范大學開展了“《教師法》修訂調研座談會”,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要求,我國將加快《教師法》的修訂進程。2021年兩會中再次明確提出了加快《教師法》的修訂進程的議案。在黨的領導下我國教育經歷了大的飛躍,我國的教育法體系越來越豐富,《教師法》從立法至今已經走過了28年,完善《教師法》內容與體系至關重要。
《教師法》是我國第一部關于教師的單行法,對我國教師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教師法》發展困境如下:
1.教師的法律地位不明確
黨的十八大以后,全社會都在強調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要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其一,現有《教師法》未明確提出教師的法律地位。法律條款中僅第三條將教師定義為“履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工作,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該定義沒有明確地體現出教師在法律上的職業特殊性。隨后又在《意見》中闡述:明確公立中小學教師為“公職人員”身份,但該說法在《教師法》中沒有明確體現。[1]其二,《教師法》未明確規定私立中小學教師、學前教師的法律地位以及薪資待遇。私立中小學、幼兒園中存在有編制教師與合同制教師兩種類型,有無編制對教師的法律地位與基準工資及福利待遇有很大影響。因此重新修訂《教師法》應該明確教師的法律地位,讓教師的地位更加清晰,以此為教師的權利義務與福利待遇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2.教師隊伍門檻較低
教師不僅僅是教書的“教書匠”,更應該成為培養人的“大先生”。但現今教師團隊水平良莠不齊,城鄉教師水平和一線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教師法》中規定我國實行教師資格考試制度,但教師資格考試不僅僅為教育專業人員可以考試的科目,其他專業就業人員只需考取教師資格證就能在私立補習班或者學校授課。因此,小學以及初中教師的低門檻會讓非教育學專業人員進入一線教學團隊,從而使得目前中小學以及學前教師隊伍的專業性不強,導致現在教師被認為是低門檻的“鐵飯碗”。[2]提升教師團隊的學歷,抬高教師行業的準入門檻,才更利于我國教育的發展。
3.教師的權責不清晰
近幾年我國社會存在一個問題:跪著的教師能否教出站著的“人”。《教師法》中規定教師具有教育教學、從事科學研究、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指導學生學習和發展、培訓、按時獲取工資等權利。現教師的懲戒權和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權利還存在爭議,教師懲戒權是近幾年的熱點問題。2020年十二月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明確了教育懲戒的概念,規定了教師具有教育懲戒的權利,在學生有不服從教育管理、有打罵教師行為時可以進行懲戒,但僅限于罰寫、罰站、停課等。現中小學和學前教師確實存在竹板打手板,因一人犯錯懲罰全班的現象,《規則》中為教育懲戒界定了概念,明確教師具有教育懲戒權。因此《教師法》的重新修訂應完善教師的權利。[3]
法律地位是指主體在法律關系中的地位,用來表示權利和義務的資格。第一,應該在《教師法》中明確公立中小學教師的法律地位。《意見》中將公立中小學教師定義為公職人員身份,明確公立中小學教師公職人員身份能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社會認同感和不可替代性。明確教師的法律身份為公職人員將給教師帶來經濟保障。第二,還應明確民辦中小學生教師需要與民辦學校簽訂勞動合同。明確教師為雇員身份,規定教師的工資不低于本地公務員的水平,保障教師的經濟收入。第三,應明確公立學前教育教師和高校教師的法律地位。公立幼兒園與高校教師大多為簽訂聘任合同,因此根據幼兒園和高校教師的勞動特點在《教師法》中明確教師地位為公務雇員的身份,以此來保證教師的工資與待遇,讓教師團隊聚焦于教育教學工作。
要組織高素質教師團隊,需要將新時代的“四有好老師”融入《教師法》中的教師資格制度中,完善《教師法》中的教師資格制度。我國對教師實行特殊的職業認可制度:教師資格制度,同時我國還實行教師職稱評定制度。首先,應將扎實學識落實在教師資格制度中。提高教師資格證取得的學歷標準,將學前教師資格取得的學歷升至師范類高專非教育類大專,將小學教師學歷提升至本科,將中學教師資格的取得限制為教育專業本科,高校教師應將學歷提升至研究生或博士,由此保證教師團隊的高素質高學歷,保證教師擁有扎實的學識。其次,應將仁愛之心落實到教師資格證書制度中。《教師法》第十條規定“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學歷或者經國家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這一條說明了教師資格取得需要熱愛教育事業,因此篩選“愛學生、愛教育”的好老師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完善《教師法》須將對“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的要求加入《教師法》中,明確教師資格考試需要經過“綜合素質”“教育教學能力”“道德品質”“理想信念”“熱愛教育和學生”這幾大方面的考核,真正地培養和選拔“四有”好老師。[4]
黨的十八大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基本任務,因此《教師法》的修訂應體現立德樹人,教師應該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主體。[5]要明確教師立德樹人的任務,最重要的就是應該在《教師法》中劃清教師職責范圍,明確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從而實現教師權利和義務的一一對應。其一,體現在教師懲戒權方面。2021年3月1日執行的《規則》,在提出明確教育懲戒的概念、實施原則、舉措的基礎上,進一步厘清了教師教育懲戒權利行使的具體范圍。國家立法機關需要進一步把《規則》中的相關內容,落實到《教師法》中,只有提高立法層級,才能保障教師權利的行使。其二,體現在教師申訴權方面。法治社會的穩步發展,維權意識的悄然覺醒,因此應在《教師法》中明確教師的申訴權以及申訴制度,教師申訴的受案范圍和受案機關,以防發生教師權利受到侵犯卻無法維權的現象。明確教師的權利和義務才能讓教師安心從教,實現依法治教,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社會主義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教師法》已存在并實施了28年之久。在新時代教育改革浪潮的沖擊下,《教師法》的修訂與完善,為我國的教育法律事業的發展增添新的活力與血液。其法律條款內容有利于進一步明確教師的法律地位,進一步保障教師權利和明確教師義務,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準入門檻與教師質量。在未來,與時俱進且豐富完善的《教師法》,是值得全社會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