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蘇琳 鄔賢彬
(1.重慶市酉陽縣人民檢察院,重慶 409800;2.重慶市彭水縣人民檢察院,重慶 409600)
其一,分析殺人動機,判斷案件性質。根據殺人動機,可以把殺人案件歸類,找到相應的方法,所以殺人動機的分析是整個偵查過程的基礎。其二,分析、判斷殺人作案時間。作案時間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時間,從著手實施犯罪行為,到行為結束所持續的過程。其三,分析作案地點,重點分析正在勘驗的現場是否為殺人的第一現場,根據周圍環境,確定行為人的活動范圍。其四,分析殺人兇器,殺人兇器可以指行為人使用的一切用于攻擊被害人的工具,通常粘有被害人血跡和兇手的指紋或者DNA。其五,犯罪嫌疑人情況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形象刻畫,行為人的心理活動軌跡。[1]
對殺人案件進行偵查,必須進行案件性質分析,而案情分析應當在勘查殺人犯罪現場的基礎上和對有關知情人士進行調查訪問的基礎上進行。當接到一個案件的時候,是一無所知的,案件的基本情況是通過一步一步的分析,環環相扣得來的,所以案情分析必不可少。案情是案件的基本情況,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作案工具、手段等一系列情報的總稱。通過初步摸查,偵查人員通過自己的分析形成對案件的一個初步認識和基本的偵查思路,知道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有一個計劃,有了計劃才能使事情變得事半功倍。而案情分析是認識案件的第一步,通過建立在零零碎碎的初步案件情報之上的分析,將案件分類整理,認清案件性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案情分析在整個案件的偵查破案過程中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
偵查前期需要案情分析,不僅如此,案情分析還貫穿于刑事殺人案件偵查的開頭和結尾,在不同的偵查階段,案情分析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所以案情分析不僅是在偵查的開始,是圍繞全局的,而且是一次一次的剖析,一環比一環的深入。
其一,犯罪時間。只要知道了殺人時間,就能進一步確定案發時間,了解當時的案發環境。犯罪時間可以根據以下幾點進行分析。一是從尸體所反映的一系列現象判斷被害人死亡時間,再由死亡時間推斷犯罪時間,比如尸僵、尸斑等等;二是從犯罪活動情況推定犯罪時間;三是通過調查訪問現場情況判明犯罪時間;四是根據現場位置、現場記時物品以及其后發生與發現案件的時間跨度;五是根據現場遺留物品、痕跡的形成及自然現象發生的先后順序推斷犯罪時間;六是死者生前的生活規律及其習慣。
其二,犯罪地點。一是殺人案件中犯罪分析的主要內容:犯罪空間及其環境分析,犯罪空間與案件中人事物痕的關聯分析,犯罪空間在犯罪活動中的地位分析,犯罪空間在犯罪活動中的地位分析,多個犯罪地點的關聯性分析。二是犯罪空間及其環境分析。判斷發現尸體現場是否為主體現場:看尸體是否有移動痕跡、是否有翻動跡象,現場血痕與尸體開放性創口是否一致,現場現象與打斗、抵抗、掙扎、滾壓跡象是否一致,尸體附著物與現場環境是否相符,分析尸體所在地點及其環境,分析犯罪地點與犯罪人的關系。
其三,殺人犯罪手段的分析。包括犯罪現場提取的痕跡物證的分析,手印分析,足跡分析,兇器工具分析,主要分析工具的種類、形狀、表面結構、質地。
其四,犯罪過程分析。犯罪過程是指犯罪的預謀過程、實施過程、案后行為過程等三個階段過程。犯罪過程分析是判明案件性質、確定偵查方向、刻畫犯罪模型的基礎,是整個案情分析的基礎環節。犯罪過程分析得準確、詳盡可以有力地推動偵查活動的順利開展,提升偵查工作的準確性,更加準確地分析犯罪的時間、地點、實施犯罪的順序、犯罪的手段和方法以及逃離后的去向及其隱匿方法等。
其一,從現場遺留的痕跡物品入手。在犯罪現場發現的遺留的痕跡物品是提供犯罪人信息的重要線索,如在現場發現一枚煙頭,就可根據煙頭分析吸煙人的DNA、吸煙熱的吸煙習慣、經濟情況等。
其二,從殺人案件中的因果聯系入手。往往兇手與被害人之間都有不可分的因果關系,平白無故的殺人畢竟是少數,所以只要通過向被害人生前的朋友、親屬、鄰居調查訪問,就能找到其中的因果關系。被害人生前的政治態度、社會關系(是否有結仇)、家庭經濟狀況、思想品德等等因素往往是揭露犯罪人最重要的部分。如被害人生前有欠錢,債權人討債未果,那么債權人就有殺人的重大動機。
其三,從查控與犯罪行為有關的物品入手。偵查工作中,從物到人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方法,犯罪嫌疑人在現場遺留的各種物品、作案工具,都是開展偵查工作的重要線索。如東北“二王”案件中,就是從現場發現的遺留提包確定的兇手身份,在后來發生的案件中又通過現場的遺留物品多次確認“二王”身份,進而鎖定“二王”的逃竄方向。
其四,從社會監控入手。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現在大街小巷基本裝了監控,如果案發地周圍有監控視頻,就可以調取監控視頻來查找犯罪人。
其五,從查明尸體上的附著物入手。對于移尸案件,尸體被轉移后往往不能發現出第一現場,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通過分析尸體上遺留的微量物質,如土壤、金屬碎片、粉塵、草渣等。通過對這些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就可以查清尸體的來源,摸清第一現場,從而確定偵查范圍,擬定偵查計劃,以此為依據展開偵查工作。
其六,從調查被害人生前的行蹤入手。對于因果關系不明顯的殺人案件,可利用的痕跡物品線索非常的少,如野外的拋尸案件、郊外的強奸殺人、道路搶劫殺人等。對于因果關系不明顯的殺人案件,偵查工作往往是通過調查死者生前的活動軌跡,與誰同行,在什么地方呆過,最后與誰在聯系通話,進一步地確定偵查范圍,發現犯罪嫌疑人線索。
其七,從調查具有犯罪條件的人入手。犯罪嫌疑人殺人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空間條件。這也是通過不在場證明排除犯罪嫌疑的重要依據。在偵查過程中,依據犯罪嫌疑人作案所需要的條件,逐步展開摸排工作,甄別犯罪嫌疑人,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人身信息。
其一,發現現場的痕跡物證。在現場發現的痕跡物證往往有巨大的證明力,如:手印、足印、毛發等等。其二,分析犯罪時間。犯罪時間是甄別犯罪嫌疑人的重要依據,具有肯定犯罪嫌疑人和排除犯罪嫌疑的價值。在這方面一定要注意排除假象,避免被現場偽裝所迷惑,如在現場上發現的鐘表之類的不可輕信。其三,現場的血跡的發現及提取。犯罪現場的血跡是殺人案件中的重要證據,通過提取到的血跡,可以與犯罪嫌疑人身上的衣服、住所內的兇器進行DNA比對。由于兇手在殺人之后往往會進行沖洗、擦拭。所以,在這一點上,一定要認真仔細,發現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部位或者物體的縫隙處。把找到的血跡與被害人的血跡進行同一認定。其四,獲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2]犯罪嫌疑人應該及時進行訊問,記住把握“重證據,輕口供”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