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二局,福建 福州 350108)
黨的十九大之后,國家著重強化了政府會計改革,并在此基礎上加強了財稅體制改革。為了讓新的政府會計核算要求和傳統政府會計制度之間進行有效銜接,財政部門進行了深入的鉆研和探索,加大了探究的步伐,制定出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將各行各業單位的會計制度有效整合到一起,有利于進一步加強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為決算、預算提供更加堅實的數據支撐,為財務報告的匯總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在這樣的背景下,探討新政府會計制度給事業單位帶來的影響,以及事業單位需要采取的應對策略。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頒布以后,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發生了變化。會計核算工作要從傳統的單行記賬方式轉變為平行記賬方式,一方面包含預算會計科目,另一方面包含財務會計科目,并在會計期末采取雙重報告制度。
對于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會計信息質量直接決定了決策的質量,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風險。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頒布實現了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體系的統一,讓權責發生制成為主要核算方式,保證了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確保盈虧計算能夠反映事業單位真實的運營情況。同時,新制度還調整了收入、費用會計要素的內涵,明確規定了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無形資產計提攤銷,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這樣,在運營中存在的問題能夠被及時解決,促進事業單位在新的歷史時期和經濟背景下的發展。新政府會計制度還對預算管理進行了詳細規定,使其更接近于企業會計核算模式,和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契合。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之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一次性計提折舊,這樣就無法得知固定資產隨著時間流逝產生的價值損耗,導致財務報告難以反映事業單位真實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按照制度要求明確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折舊方法,進行折舊計提,并遵循權責發生制要求,將相關的折舊金額計入當期費用之中,以此真實客觀地反映固定資產的凈值;收付實現制基礎上的預算不需要同時將這筆非現金的成本與費用記錄下來,折舊費用的計提一方面可以滿足預算管理要求,另一方面還能及時動態地反映固定資產凈值,為事業單位的管理與核算工作提供數據支持,真實、客觀、準確地反映事業單位的運營情況與財務情況。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前,按照業務不同,事業單位的結余資金會分別列示于財政撥款結余、事業基金、專用基金之上,沒有辦法列示部分非現金收付往來款,這導致事業單位結余不能準確、真實地反映事業單位實際的凈資產情況。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之后,事業單位要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確認年初結轉結余。上年末和下年初進行銜接時,要依據預算會計科目確定資金結存科目,需要遵循對部門預算資金收付調整確認,還原以前年度各部門的財務收入和財務支出,清晰地劃分資金來源和資金的使用方向,分析各個會計科目,通過追溯調整,調整前期影響結余的經濟事項,最終確認財政撥款結余、非財政撥款結余、專項結余余額。經過上述調整之后,事業單位可以摸清自己的家底,明確自身狀況。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之前,事業單位對所有的長期股權投資采取的都是成本法后續計量方式,即長期股權投資初始入賬之后,不對后續的投資收益、股利分配等事項進行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調整。對于達到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來說,成本法后續計量模式難以反映事業單位對被控制單位經營成果份額的享受情況,也難以客觀、如實地反映長期股權投資在當下真實的價值,導致管理層在后續的投資決策中難以拿到第一手的真實信息。新政府會計制度明確表示,事業單位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達到重大影響程度以上的,就應當用權益法進行后續核算。事實證明,事業單位對外的投資基本都在新制度涵蓋范圍之內。因此,需要在原有的成本法后續之上,按照持股比例確認被投資單位凈利潤的變動和其他權益變動的情況,并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予以調整。本質上來講,新政府會計制度將事業單位所投資單位的經營成果納入事業單位自身的報表體系之中,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事業單位的投資效益,便于之后進行更加科學的資源配置。
此外,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頒布還對會計報表產生了影響,要求事業單位采取雙報表形式進行報告,即在決算報表的基礎上增加資產負債表、收入表和現金流量表等,即增加了權責發生制會計準則之下的會計報表。同時,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將財務報表中的結余和預算報表中的結余進行對比,實現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充分融合,提升事業單位會計報表的科學性。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平行核算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核算模式。傳統政府會計制度下,核算模式為收付實現制。在當前的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一方面要堅持原有的收付實現制核算模式,另一方面還要引入權責發生制核算模式,這需要財務會計人員從傳統的思維定式中跳脫出來,轉變根深蒂固的會計核算理念,拓展知識層面、加強業務培訓,不斷提升專業判斷能力和會計核算能力。因此,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提升其綜合素養,定期組織專業培訓和教育活動,使其能夠適應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
在傳統政府會計制度之下,只有在購買的時候,存貨與固定資產才會作為預算支出來核算,導致部分事業單位只重視購買卻輕視了管理,對存貨和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較為薄弱。在這種不重視資產使用核算的背景下,業務部門也沒有和財務部門對接的認識,臺賬資料缺東少西。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不僅要在預算會計中核算預算支出,還要在財務會計中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進行資產折舊的計提和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確保會計信息具有準確性與可靠性,對存貨、固定資產等實物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要注重加強資產實物管理,做好臺賬的建設工作,保證賬實相符。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于財務報表的披露內容和方式有了明確的規定,要求事業單位在附注中披露債權、債務的主要發生對象及收入的來源、費用的構成等內容,這和傳統會計制度僅對外公開預算、決算報表有顯著不同,進一步提升了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的公開程度,加強了經濟業務管理的規范性與嚴謹性。除此之外,事業單位還需全面清查自身財產狀況和債務狀況,對收入支出報表進行整理,清除歷史遺留問題,避免給新制度帶來麻煩和風險,對長期沒有動的投資和呆賬要及時清理,出具調整后的財務報表。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會計從業人員素養有較高的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雙重處理同一經濟事項的能力,雙重處理包括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除了特殊的經濟事項,大部分的事項與業務的預算會計、財務會計都有著較強的邏輯關系。鑒于此,事業單位為了保證得到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就要升級處理會計信息的系統,全面提升處理會計信息的效率,及時更新會計核算軟件,使其能夠勝任雙基礎會計核算要求,在會計科目體系、科目對應和自動結轉上的功能更加完善。
鑒于此,事業單位應當明確會計核算流程,堅持雙基礎、雙報告、雙體系原則,結合數據共享和大數據平臺,更好地開展會計核算工作;要提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對財務狀況的數據有動態把握,不再單純依靠決算報告進行決策。
新政府會計制度是財政部為了適應會計理論發展和我國財政制度改革需要而頒布的最新政府會計核算準則,是會計行業一次劃時代意義的改革。此次改革不僅在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中加入了財務會計核算內容,還使其實現了和預算會計制度的統一,導致原本分離的預算體系聯結在一起,設立了一個全新的會計核算模式。事業單位應在這個過程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使得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工作能夠更加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