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以北京市通州區新華大街行道樹銀杏為例,調查分析了銀杏樹的立地條件、衰弱原因、管護方法等,通過參閱相關研究和專家現場診斷,提出了提高根系活力、增施營養、特養特護等復壯措施,以期對其他道路行道樹銀杏的特養特護提供參考。
關鍵詞 銀杏樹;原因分析;復壯措施;精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 S 6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0-013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0.03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Investigation on Growth Status of Urban Street Tree Ginkgo biloba and Application of Rejuvenation Technology
JIA Zhe-feng (Jiukeshu Sub District Office of Tongzhou District of Beijing, Beijing 101100)
Abstract Taking Ginkgo biloba of Xinhua Street in Tongzhou as an example, the site conditions, weakening causes,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methods of Ginkgo biloba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measures for rejuvenation of Ginkgo biloba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increasing root activity, increasing nutrition and special maintenance by studying the related researchs and expert diagnostic fiel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guidance for the special maintenance of Ginkgo biloba on other roads.
Key words Ginkgo biloba;Cause analysis;Rejuvenation measure;Refined management
作者簡介 賈哲峰(1985—),男,河北邢臺人,工程師,碩士,從事園林綠化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6-10;修回日期 2021-04-14
銀杏(Ginkgo biloba L.)屬銀杏科銀杏屬,為多年生落葉喬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孑遺植物之一[1]。銀杏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土層深厚、水分充足的環境,耐干旱,不耐水澇[2-3]。按照生長習性一般每年4月上旬到中旬開花,5月和8月是銀杏的2個快速生長期,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種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自然落葉[4]。銀杏樹勢高大挺拔,形態優美,葉形奇特,春夏翠綠,秋天呈現出金黃色景觀效果,是城市綠化重點推廣的行道樹[5]。
近年來,部分地區因土層薄、土壤貧瘠、堿性強等特殊的立地條件,栽植的銀杏難以正常進入葉片代謝季節,在6、7月就出現葉片小、長勢不旺、夏季焦葉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城市的景觀形象[6]。該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區新華大街行道樹銀杏為對象,通過調查分析樹木生長的土壤理化狀況、葉片焦黃的時間、株數比例等因素,并開展相應的復壯技術措施,以期為銀杏的良好生長及保護提供技術支持。
1 調查內容與方法
1.1 調查內容
北京市通州區的新華大街、新華南北路、六環西輔路等重要道路的行道樹使用品種是銀杏,而新華大街作為東長安街的沿線,是通州區東、西向的重要通道,南、北兩側機非隔離帶及部分人行道栽植銀杏共計1 015株,其中,新華東街464株,胸徑為15~20 cm,為2015年栽植完成;新華西街551株,胸徑為25 cm以上,多數種植為20年以上,其中29株為2015年新植。
1.2 調查方法
針對新華西街的銀杏從入夏開始陸續出現葉片旱黃、焦邊的現象,在2019年通過參閱相關研究、文獻記載和專家診斷,繼而采用土壤理化狀況分析和樹木焦葉植株統計相結合的方法,現場詳細記錄了銀杏的立地條件和生長狀況。
對新華大街采取隨機抽樣調查法抽取 5 個樣點,每個樣點2株銀杏,每株銀杏樹池內取淺土層(20~40 cm)樣2份,共計20份土壤樣品。每份土樣分別測定有機質、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鉀、水溶性鹽、容重和pH ,其中每株2份采樣取平均值,每個樣點再取平均值。
土壤理化分析過程中有機質含量的測定采用油浴加熱重鉻酸鉀氧化-容量法,水解性氮含量的測定采用堿解擴散法,有效磷含量的測定采用鹽酸-氟化銨提取-鉬銻抗比色法(Bray),速效鉀含量的測定采用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水溶性鹽總量的測定采用電導法,容重的測定采用環刀法,pH的測定采用電位法[7-9]。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調查結果
2.1.1 土壤檢測情況。
2019年5月10日在新華大街地震局前、華聯商廈前、中山街小學前、通惠南路路口南、通惠南路路口北設置5個取樣點位,分別對銀杏根系土壤理化指標進行了分析檢測。具體指標檢測結果見表1。
根據北京市地區園林綠化施工及綠地養護中對綠化種植土壤的質量要求[10],園林喬木、灌木、竹類種植土壤宜達到3級或以上級別,但石礫含量應達到2級水平以上。
通過對比發現,在新華大街地震局門前和華聯商廈前土壤采樣中水解性氮、有效磷、pH不合格,速效鉀、有機質、水溶性鹽總量、土壤容重合格;在中山街小學門前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機質、pH、土壤容重不合格,速效鉀、水溶性鹽總量合格;在通惠南路路口南水解性氮、pH、土壤容重不合格,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水溶性鹽總量合格;在通惠南路路口北pH、土壤容重不合格,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水溶性鹽總量合格。比較突出的是土壤的酸堿性、營養元素及透水透氣性出現了主要問題。
2.1.2 焦葉植株統計情況。
新華大街銀杏的焦邊黃葉現象主要出現在新華西街,在2019年7月15日、8月15日對新華西街南、北兩側的銀杏黃葉、焦邊進行了現場統計,按照癥狀分級標準分為無焦葉、輕度焦葉、中度焦葉、重度焦葉、極重度焦葉5個級別,0代表全株葉片淺綠色或深綠色,葉片飽滿,樹冠完整無缺;1代表全株25%以下葉片邊緣開始變黃、變干,樹冠完整無缺;2代表全株約50%以下葉片葉緣開始干枯、卷曲,植株長勢稍弱;3代表全株葉片均從葉邊緣開始焦枯、變干,植株長勢弱;4代表全株葉片均呈焦黃色、干枯狀,樹冠稀疏,多數枝梢干枯或枯死(表2)。根據統計情況,在2019年7、8月新華大街銀杏陸續開始出現焦葉現象,其中,7月統計良好生長無焦葉的僅占37.8%,輕度焦葉的占29.4%,而中度、重度、極重度焦葉占比達到了32.8%。隨著氣溫的升高,8月統計的中輕度焦葉的比例仍在增加。
2.2 原因分析
2.2.1 土壤條件。
通過對新華大街的銀杏種植土壤取樣測定,結果表明,銀杏立地土壤條件不容樂觀,一方面表現為營養缺失,如氮素和有機質缺乏,根系難以吸收適宜養分,造成樹勢衰弱。另一方面,新華大街建成時間較長,綠地土壤板結非常嚴重,5處取樣點位的土壤容重過高是突出的共性問題,土壤通氣透水性差是制約銀杏良好生長的因素之一。
2.2.2 人為因素。
結合現場踏勘及取樣過程中發現,隔離帶寬度較小,栽植時難以滿足土球適宜的空間,對根系生長造成一定限制。個別銀杏樹池內部有硬質鋪裝覆蓋,再加上人流通行踩踏嚴重,板結土壤限制了根系的正常呼吸。部分路段經過多次道路改造,改造過程中難免對銀杏樹干或根部造成破壞,影響了新陳代謝,導致樹木不良生長,這也是銀杏焦葉的原因之一。
3 復壯技術措施
3.1 土壤改良
為保證根系能夠吸收生長所需的水分、養分,需對銀杏樹堰范圍內進行換土,改善土壤物理性質,根據土壤生長層現狀更換深度約50 cm,成分按照原土∶砂粒∶草炭土∶有機肥=3∶1∶3∶ 以保證根系周圍土質疏松,解決原有生長土層的板結問題。在具體施工過程中以保護現有銀杏根系的情況下,局部區域根據銀杏根系現狀再適當調整深度。
3.2 增設透氣管
土壤改良過程中在樹堰的對角位置埋設通風透氣管,每一樹堰內埋設4根,選擇管長90 cm管徑10 cm 經久耐用的熱可塑性合成樹脂透氣管,通氣管蓋高于地面3~5 cm,通過增設通氣管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改善土壤通透性,另一方面后期養護中可以在透氣管中施用復壯肥、營養液、防治藥物等材料,在灌溉時可以直接通過透氣管澆灌到土層深部,以增加水分的下滲率,從而保證根系足夠的水分供應。
3.3 增施營養
新華西街銀杏的樹齡平均20年以上,土壤有機質難以滿足現狀銀杏樹所需養分供給,在春、夏、秋季采取撒施、穴施、噴施和放入透氣管內等方式施用銀杏專用肥。根據銀杏生長勢和胸徑規格計算肥料施放量,銀杏專用肥富含有機質、腐殖酸、氨基酸、氮磷鉀等成分,既能確保肥料的充足性,又可保證肥料的持效性。同時補充專用液態肥,達到使銀杏快速均勻補充養分的目的。
3.4 藥物復壯
對弱樹銀杏采取樹干打孔輸入營養液,促進樹體細胞的分裂與擴大,加速細胞生長,使樹體的生理指標快速達到正常狀態,增強芽的萌發能力,促葉芽健康生長,恢復樹勢。針對大規格及新植銀杏土壤改良時,使用根盼(根靈)溶液,均勻噴施于銀杏根切面及根系,可促使銀杏根系損傷后及時愈合恢復,增加新根萌發數量及快速生根。改良土壤分層回填時,往銀杏根系處均勻噴施生根粉,生根粉可提高根系活力,促進其根系發達。
4 后期特養特護
4.1 制訂專一計劃 對新華大街行道樹銀杏進行逐株登記,形成動態監管臺賬,做好每株的坐標定位、生長勢、數量等統計工作。根據氣候和實際生長現狀制訂針對性、專一性的養護計劃措施,宏觀控制年度及月度的養護重點工作,如松土、灌溉、肥料施用、精細化修剪、病蟲害防治、春季疏花、秋季打果等工作。
4.2 把控關鍵環節
細化養護管理措施,區別管理,科學養護。春季銀杏枝條的新芽開始膨大生長,蒸騰速率加快,需水量較關鍵,避免因干旱多風、蒸發量大出現春旱現象。做到及時、充分的春水澆灌、補施有機肥等工作。盛夏季節6—8月是溫度最高也是銀杏葉片開始發生焦黃的時間段,針對立地條件差且有“焦葉史”植株進行地下補水的同時,進行地上部分葉面及樹干噴水,降低對葉面的水分蒸發。大雨或暴雨后,要及時進行排水,防止樹堰內積水導致爛根。秋季是銀杏最佳觀賞季節,可減少灌溉次數的同時,仍需實時觀察銀杏的實際狀態,做好適時補水、灌溉。冬季到來前對弱樹進行纏干,纏干要求高度2.5 m以上,從內到外依次采取草繩繞干,纏繞地膜、無紡布,以保證樹體的濕度及溫度。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避免融雪劑對行道樹銀杏產生鹽害影響。
4.3 落實管理責任
在按照標準、規范要求實施銀杏特養特護過程中,除了詳細的工作措施和關鍵環節的把控,還應該落實管理責任,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具體化、明確化。在周計劃、月計劃的指導下,詳細、客觀地記錄養護管理實施日志,使養護工作真正落實精準到位,每個環節起到應有的效果。
5 結語
綜上分析,新華大街部分銀杏出現長勢弱、早期焦葉等現象,主要原因是根系生長的土壤和后期環境干擾。通過開展銀杏復壯技術分析,銀杏作為深根性植物,良好土壤條件是滿足其對水分、營養、空氣和熱量等需求的基礎要求。通過土壤改良、增設透氣管從根本上改善根系生長活力是復壯的主要關鍵措施,另外增施營養、藥物復壯等措施也會在銀杏生長后期起到明顯的輔助作用。
參考文獻
[1] 丁水龍,王華勝,史晶.古銀杏復壯技術研究:以長興縣人民廣場古銀杏復壯為例[J].中國園林,201 28(1):78-80.
[2] 鄭銳.銀杏栽培管理技術要點[J].安徽林業科技,201 40(1):75-77.
[3] 蔣紅霞,馮慧慧,丁圓月,等.郯城銀杏生長氣象條件及最佳觀賞期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8):164-166.
[4] 張旭輝,潘根興,李戀卿,等.連續多年栽培葉用銀杏下土壤養分及酶活性變化[J].土壤通報,2004,35(1):21-25.
[5] 邢世巖,有祥亮,宓秀民,等. 我國銀杏栽培的歷史及現狀[J]. 山東林業科技,1995,25(1):6-10.
[6] 馬文祥.我國銀杏栽培速增原因探討[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 27(1):69-70,72.
[7] 沈泉,祁祥斌,石從廣,等.八都岕古銀杏樹勢衰弱成因及其復壯技術[J].浙江林業科技,2014,34(4):88-92.
[8] 楊娜.液態地膜對綠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2 49(4):65-68,72.
[9] 黃蓉,張金波,鐘文輝,等.土地利用方式對萬木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豐度的影響[J].土壤,201 44(4):581-587.
[10] 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園林綠化種植土壤:DB11/T 864—2012[S].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