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紅 趙宏彩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病理特征和BRAF V600E 基因突變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將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甲狀腺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130例,其中有40例患者為甲狀腺乳頭狀癌,作為研究組,其余90例患者均為甲狀腺良性腫瘤,為對照組。對患者的外周血分子標志物 BRAF V600E 基因突變情況進行檢測,比較兩組檢測結果。結果 對比兩組的BRAF V600E 基因突變發生率,研究組為5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56%,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臨床分期情況、分化程度情況、包膜浸潤情況、淋巴結轉移情況等病理特征均與BRAF V600E 基因突變存在相關性。結論 BRAF V600E 基因突變在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中十分普遍,其與患者的病理特征存在明顯相關性,在診斷患者病情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甲狀腺乳頭狀癌;病理特征;BRAF V600E 基因突變;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32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甲狀腺癌為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發生率最高。為了讓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能夠得到及早診斷和治療,改善預后,預防復發和轉移等不良情況的發生,諸多專家學者對有效的診斷措施進行了研究[1]。本研究主要以本院收治的甲狀腺腫瘤患者為例,對BRAF V600E 基因突變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病理特征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患者130例,均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甲狀腺外科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甲狀腺腫瘤的性質不同進行分組:(1)研究組(甲狀腺乳頭狀癌):共有患者40例,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齡30-76歲,均值為(53.10±5.63)歲;臨床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別有25例、11例、4例;分化程度:低、中、高分別有14例、12例、14例;其中有淋巴結轉移和包膜浸潤情況的患者分別有10例、14例。(2)對照組(甲狀腺良性腫瘤):共有患者90例,男性29例,女性61例,年齡27-78歲,均值為(54.53±5.97)歲。
1.2方法
1.2.1分子標志物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均抽取1-2ml外周空腹靜脈血,進行全血組織分離,用QIAGEN 血液基因組 DNA抽提試劑盒將基因組DNA進行快速分離,PCR檢測使用特異雙擴增技術,5-ATTTGGCCTAGCTCCTAA-3為BRAF V600E 正向引物,5- CGTCTTTACCCAGCAGTGT-3為反向引物。PCR檢測方法:在95℃環境下酶活化min,40 cycles,再在95℃處理15s,60℃環境中延伸處理1min。用ABI 7500 熒光定量 PCR儀和BRAF V600E 突變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樣本信號Ct值以28為分界線,小于該值為陽性,否則為陰性。
1.2.2病理特征調查方法
由2名病理醫生共同進行患者影像學資料的觀察分析,二者意見一致即可明確病理診斷。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BRAF V600E 基因突變發生情況,對研究組患者病理特征和BRAF V600E 基因突變相關性進行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20.0軟件處理各項數據,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相關性情況,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BRAF V600E 基因突變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發生率為57.5%(23/40),對照組為5.56%(5/90),兩組比較,P<0.05。
2.2病理特征與BRAF V600E 基因突變相關性分析
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臨床分期(Ⅱ/Ⅲ)、分化程度(低)、包膜浸潤、淋巴結轉移在BRAF V600E 基因突變中起到重要作用,存在明顯相關性(P<0.05)。
3討論
甲狀腺乳頭狀癌是惡性腫瘤的一種,雖然惡性程度比較低,但若不能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也有發生惡化、轉移的風險,影響患者健康安全[2]。近年來對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臨床診斷進行了諸多研究,發現很多患者中存在BRAF V600E基因突變情況。本研究結果表明,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BRAF V600E基因突變發生率顯著高于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其病理特征與基因突變發生風險存在密切相關性。該研究提示,進行BRAF V600E基因突變情況檢測,對于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臨床診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這一分子標志物單獨用于此類疾病診斷的效果并不滿意,還需要同時結合其他診斷措施,以提升確診率。
參考文獻:
[1]樊菁,呂勇剛,趙戈,等.甲狀腺乳頭狀癌BRAF V600E、NRAS、TERT基因的突變特征及其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J].現代腫瘤醫學,2021,29(05):769-773.
[2]張哲,佟凌霞,李朝軍,等.甲狀腺乳頭狀癌病理特征與BRAF V600E基因突變的相關性[J].實用癌癥雜志,2020,35(08):1246-1248+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