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妮
【摘要】職業素養是指一個人在執業中應具備的綜合能力。本文對提升護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意義,當下護生素養現狀進行了分析。隨后從職業意識、職業技能、審美素養、溝通能力、人文關懷等多個方面進行闡述,深刻剖析提高護生綜合素養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高職護生;職業素養;途徑
《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醫學教育、德育為先。要將教育和職業素質培養列為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2018年國家多部委聯合公布《關于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護理人文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隨著新的醫學模式建立,從“以疾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到“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轉變,整體護理服務應勢而生,臨床實踐中對護士職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
一、高職護生職業素養現狀
(一)護生價值觀錯誤,學習缺乏激情。部分護生在報考志愿時對護理專業不夠了解,學習過程中才知道護士不光要扎針,輸液,還會給病人吸痰,收拾大小便,心理落差很大。因此導致護理專業情感投入不夠,學習缺乏主動性,得過且過,考試只求及格。
(二)護生人文素養較低。現在的護生在家大都是獨生子女,沒有生活經驗。在實訓課上,發現部分護生不會做基本的衛生工作,甚至做完護理技術操作后,不整理模擬人的衣服和床單位就急于離開,對病人的痛苦沒有同理心和人文關懷,做事生硬、教條。同時護生溝通能力較差,在做護理技能操作時,只動手不動嘴,不能給病人進行溝通解釋。偶遇老師時,直接開溜,或裝作不認識。
(三)護生審美能力欠缺。目前我國多數護理專業的教育偏重于醫學知識和技能操作訓練,缺乏對護生職業形象有目的、系統的、規范的培訓。護生理論知識不扎實,理論與實踐無法融合,在給病人健康教育時,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護理操作技能也不過硬,操作機械、生硬,缺乏流暢度和美感。有些護生在上課期間,穿護士服不扣衣扣,帽子戴的七扭八歪,甚至直接不戴帽子,還有部分護生直接或爬或躺在實驗室病床上上課。
(四)心理素質不穩定,抗挫折能力不強。護生在家養尊處優,在學校或者臨床實習期間,由于基礎知識不扎實,實踐操作技能不熟練,難免會出現差錯。遇到老師批評時,部分護生不能有效調節自身情緒,甚至出現抵觸、煩躁、厭學等不良情緒。而護理職業的特殊性,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強度,護生內向性格,緊張的護患關系等因素的影響,許多護生在護理工作中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如不能快速調整自己的情緒,很難適應現在整體護理的要求。
二、提升高職護生職業素養途徑
(一)提升護生職業意識。在課程上,教師要加強護生職業目標、人生規劃等模塊的輔導,讓護生對護理專業職業素養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并引導護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優化自己的職業規劃,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及綜合素質。在課程結尾時,可以進行護士職業規劃大賽。并且學校可邀請優秀畢業生來校講述自己的工作經歷,或者邀請資深護理專家來學校做專題講座,通過榜樣的力量,加深護理學生對護理職業的認同,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提升護生職業技能。職業技能是護生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要做到別人不能做的,自己會做。別人會做的,自己做的更好。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同時要培養其對專業高度的熱情和責任心。學校可搭建校園學習平臺,如開放護理技能實訓室,舉辦護理專業技能大賽,護理社團活動等。在活動中加深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三)提升審美素養。將美學知識應用到護生職業素養課中,進而延伸到護理工作中,促使病人心情愉悅,滿足整體護理需求。人的美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機統一。內在美占主導地位,而外在美是內在美的具體體現。人的外在美包括儀容、儀態、服飾等美,內在美的人一定不會放棄對外在美的追求。穿著得體的人讓人看起來更有責任感,更有能力、博學、專業、誠實、可靠、聰明、值得信賴;比穿著不得體時更勤奮、有效率。
(四)多措并舉提升個人修養。在護生職業素養課中,嚴格要求護生的衣著,要求穿好護士服,扣好衣扣,再進實訓室,不斷加強護生儀態素養。要求護生站、坐位時,腰部挺直,挺胸收腹,絕不允許坐或躺在病床上。如果條件允許,要求護生選修一門舞蹈課,進行每周兩次的形體訓練,同時護生也可選修播音主持課進行語音、語調、語氣的訓練。另外教師要求護生見到師長要打招呼,護生去別人的空間需要敲門,并注意敲門方式,溝通時注意語氣、語言和方法,將溝通禮儀融入日常常行為中,促進職業素養的養成。
(五)加強護生語言溝通能力。研究表明,80%的醫療糾紛與不良護患或醫患溝通有關。故有效的溝通是消除護患糾紛、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前提。良好的護患溝通需要護生掌握人文、社會各方面的知識,并不斷進行練習。在課堂上,通過情境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討論法等教學手段,鍛煉護生的溝通能力。在課堂外,可以背或誦讀經典著作,也可以跟讀央視新聞聯播等方法鍛煉溝通能力。在平時溝通中注意禮貌用語,“您好”不離口;“請”字放前頭;“對不起”時時有;“謝謝”跟后頭。
(六)人文素養的培養。第一次職業素養課上,教師要明確考核的具體項目,如儀容、體態、服飾、人際溝通等,將每項分數占比告知護生。學校可組織護生志愿者去敬老院、孤兒院等地參加志愿活動,如給老人測血壓、喂飯、洗碗,協助老人如廁,給小朋友扎洗頭發等,可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溝通能力、耐心、細心程度。并且可以讓護生有學以致用的機會,同時生活護理能力極大提高。在臨床實習帶教中,按標準嚴格遴選職業素養內涵高的帶教導師,使護生在臨床實踐中快速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擁有優秀的職業素養。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日趨多樣化,護生的職業素養變的極為重要。同時護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對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康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輝 護士職業心理素質要求及培養途徑初探[J].2011,25(06):250
[2] 段中巧 加強醫患溝通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