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我國大約有400萬名社區工作者奮戰在各個社區的防疫前線。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國在社區治理中暴露出許多漏洞,比如說資源配置不均勻、社區治理缺乏智慧化等問題,結合現階段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以及國內外學者的現有研究, 本文提出要持續強化黨的領導,建設智慧化社區等策略以提高社區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關鍵詞:社區治理 疫情防控 治理現代化
引言
在抗擊疫情的2020年我國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目前,已經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階段。疫情防控期間,我國政府始終堅持共治共享的治理原則,充分激發了社區治理體系的整體效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以及服務人員隊伍的建設??梢?,對處理突發公共事件的社區治理體系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疫情防控為社區治理的發展提供新契機
習總書記明確提出我國要繼續加強推進社區社會治理服務體系的優化建設,社區治理的重點應該向社區基層組織下移,此次講話內容為我國社區治理的發展提供了后盾支持。疫情爆發后,我國以最快的速度部署社區實施專業衛生防控工作,強調社區要充分調動每位成員,控制住疫情的擴散傳播,明確落實社區衛生防疫防控政策。傳播速度較快的疫情導致防控工作戰線拉長,換個角度分析這也為我國將來社區治理的不斷完善提供了新的契機。
(一)疫情的傳播速度要求社區實行封閉管理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是病毒的發源地,此地靠近人口流動性強的漢口火車站,疫情爆發期恰巧是春運高峰期,這導致人口多和流動性強的一線城市的管理壓力明顯增大。因此,從1月23日零時起,武漢市進行封城,緊接著眾多社區采取了更嚴格的進入管理和封閉措施,所有社區必須進行24小時輪流班,出入小區需出示居民身份證、進行體溫檢測、佩戴綠色口罩,社區管理大門必須有人把守。大約半個月后,武漢市確診病例已從約1000例大幅減少到不足100例。隨后,全面深入開展農村無疫文化社區體系建設,鞏固和推進擴社區管理改革成果。
(二)防控的綜合性要求社區提高服務能力
疫情防控工作分為三個方面的結合:一是生理與心理的結合;其次是預防與整治相結合;最后是責任部門與其他部門的結合。武漢市構建“市級指導、區級組織、街道為主體、社區為戰斗單元”的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控的工作體系。武漢市政府組織9.7萬名社區干部職工下移到基層社區,彌補目前社區工作人員人手不足的問題。在目前人力資源流動性仍然不足的現實基礎上,社區服務工作者一方面要對社區居民生活進行詳細走訪調查,另一方面他們還要努力使居民生活必需物品得到正常流動。武漢市投入800多輛社區公交車共同參與社區運輸,號召4.5萬名社區干部和2.4萬名社區志愿者共同實行移動包裹式團購、非移動接觸式包配送,幫助社區居民輕松在家隨時買藥,通過廣大社區快遞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可以同時滿足廣大群眾的“菜籃子”和“米袋[1]”,實行居民個性化社區購物,也為社區老人和社會弱勢群體提供人文心理關懷。
二.疫情防控中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治理的資源配置不均衡
社區治理的重要作用在此次抗疫工作中發揮到了極致,伴隨著治理與服務日漸多樣化,資源配置的問題也日益凸顯。首先,社區居委會開展工作的經費主要來自于各地政府的撥付,這些撥款對于社區的日常運作來說相當緊張。雖然不少地方政府在社區減負增效文件中規定“收費隨業務”,但因為社區的減負增效進程比較慢,從而使社區面對一定的財政壓力。另一方面,社區統籌分配使用資源的權利比較低。在此次防疫工作中由于社區資金以及防疫物品的短缺,前期許多社區無法給每個工作人員提供足夠的防護物品,有的工作人員只能靠自發籌集。其次,社區內調動資源的能力以及權力有限,與物業等社會組織和機構之間無法及時進行很好的溝通協商,無法提供免費的酒精、口罩等物資。
(二)社區內缺乏專業服務人員
在平常的社區治理中,社區提供的服務可能只是代辦事情,遇到像疫情這種突如其來的嚴峻情況就無法提供精準的社區服務,尤其是在老年人、殘疾人等這些特殊的群體上。社區缺乏專業的護理人員,從而無法進行專業的緊急應對處理措施,他們可能在老年人日常照料上比較有經驗,但是應對突發的疫情還欠缺專業技能。從我國醫療衛生供給來說,社區與三甲醫院相比,沒有配備專業水平的專家。另一方面,面對繁重的防疫工作,社區工作者加班的現象已經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部分社區工作者需要熬夜通宵在防疫一線[2]。面對每年大量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政府應鼓勵廣大畢業生投身于社區服務這一領域。
(三)社區治理缺乏智慧化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某些社區運用了大數據等新型網絡技術,但是面對如此巨大的挑戰,社區治理在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等新型媒介方面還是暴露出一定的不足。首先,由于多維數據需要整合和共享,社區居民面臨多系統、多端口、多應用軟件的現象,會出現 “信息孤島”、重復數據采集、覆蓋遺漏等新的考驗。二是社區工作者的信息化以及智能產品使用的能力不等,部分工作人員與領導者數字化治理的意識淡薄,在社區呈現效果程度不同,導致社區實施效果差異較大;社區內的老年人對數字化治理并不理解,而且很多都沒有智能手機,所以使用二維碼獲得“健康碼”這項基本工作的開展也有一定的挑戰性,這給社區數字化治理增添了難度。三是在社區初期防疫工作中,某些社區出現過居民隱私泄漏的事件,這對我們社會工作者敲了警鐘,利用智能化參與社區治理是好事情,但一定要對居民的隱私信息做好保護工作。
三.疫情防控背景下社區治理的新策略
(一)強化黨的領導,發揮基層優勢
在加快推動我國社區治理的進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黨的領導,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極大程度上轉化成社區治理的不竭動力[3]。社區管理者要抓住人民群眾關心度高的熱點問題,更深入地把社區治理與社區黨建結合起來,用黨內基層民主帶動基層自治,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基層社區文化和精神的塑造。黨的組織優勢要充分轉化為基層社區治理的優勢,按照上級黨組織的統一指揮部署,各級黨組織相互協調銜接[4]。湖北省武漢市基層黨組織、黨員和社區積極組織行動,來自1000多個社區的近2萬名職工堅守崗位,把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利益放在首位,保障居民安全,為全面遏制疫情打下了“第一道關”。
(二)提升治理能力,培育專業人員
社會工作者的能力與社區治理能力息息相關。針對社區工作與專業化、國際化的差距,可以制定綜合性的社會工作者技能提升制度,逐步實施能力提升計劃,使社會工作者在面對突發情況時具有一定的應對能力。面對如此艱巨的抗疫工作,夜以繼日的社區工作者身體上以及心理上承受的壓力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出來的,但他們得到的工資報酬與工作強度并不成正比,建立加班費、高危崗位補貼、等長效鼓勵機制;增加對社區一線物資的供應,并根據社區位置、人口、應急程度等指標配置救援物資與資金;加強技術指導,在重大突發事件中,選派專家深入社區一線進行技術指導。
(三)融合技術創新,建設智慧化社區
疫情爆發后,很多城市從大數據、健康代碼和云服務中汲取經驗對防疫和復工生產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今后要繼續增加對慧社區建設的政策支持,通過購買社區監控設備,使用數據存儲技術,運用管理、顯示、體驗等智能化技術,對疫情進行分析判斷等。毋庸置疑,我們未來各項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現代智能的支撐,依靠現有的網絡平臺,重點是網絡社區平臺,開發用于本社區日常工作以及應急工作的線上系統,高效支持社區疫情檢測、信息通報、宣傳教育、環境整治以及困難救助等工作,有效支持省、市、縣、鄉四級數據互聯互通,建立人防與物防的綜合社區智能防御系統。以這次疫情爆發為歷史契機,我國政府應該加大對社區在醫療資金和技術人才配置方面的支持與投入,推進其向綜合型智能型升級,社區醫院是我國實現現代數字孿生免疫技術的重要基地。加快推進數字孿生主體社區網絡建設,實現雙生轄區內各數字主體資源價值共享最大化,實現雙生轄區內數字社區主體物理信息空間和社區商業信息形態的綜合數字化,實現數字化的精準社區測繪,借助雙生社區實現數字社區綜合治理。創新社區基礎建設項目運營管理模式,引入新型社區主體資源,結合智能宜居服務等多種運營方式積極創新社區盈利模式,打造未來社區居民都能受益的新型智慧宜居社區。
結語
疫情來勢洶涌,防控穩如磐石。在這場席卷波及全球的大型新冠疫情中,我國的一些成就也為其他發達國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當前我國社區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都具有顯著發展優勢并得到了一定的創新,但也暴露出了一定的管理短板。根據新時代中國黨的領導大政方針,我們社區應揚長避短,不斷完善現代社區綜合治理服務體系,提高現代社區綜合治理服務能力,在加快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奮斗的目標的關鍵同時不斷完善我國現代社區的體系建設與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文宏.疫情防治中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3-17(05).
[2]孫柏瑛.抗擊疫情中基層治理問題檢視[J].國家治理,2020(20):26-31.
[3]曹海軍.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J].政治學研究,2018(1):95-98.?
[4]宗煦蕾.社區治理視角下城市社區疫情防控反思[J].法制與社會,2020(18):120-121.
作者簡介:
段麗彥(1997.08),女,漢族,山東青島,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老年社會工作
注釋:
[ ]文宏.疫情防治中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3-17(05).
[2]宗煦蕾.社區治理視角下城市社區疫情防控反思[J].法制與社會,2020(18):120-121.
[3]曹海軍.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J].政治學研究,2018(1):95-98.?
[4]孫柏瑛.抗擊疫情中基層治理問題檢視[J].國家治理,2020(20):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