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加貞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新時代中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體現時代性、突出適應性、強化實效性。開展以“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恒心獻給學業、信心留給自己”為主要內容的“六心教育”,既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特征,也能體現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
關鍵詞:六心教育;中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引言
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明確指出,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一部分,要大力加強。中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基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加強中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對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中職德育工作尤為重要。
一、中職學生思想政治現狀問題分析
1、黨的基本理論知識不扎實,愛黨愛國在日常學習中體現的不夠
中職教育的學生文化素質相對偏低,學習興趣不高,對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掌握的不夠,愛黨、愛國更多體現在口頭上,愛黨愛國情懷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體現的不夠突出。
2、社會熱點關注不夠,以我為中心思想比較突出
中職學生更愿意通過網絡世界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熱點帶有一定
的局限性,走進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少,分析和辨別能力弱,以我為中心的思想更為突出。
3、學習習慣差,學習方法不正確
不良的學習習慣長期困擾,加之中職教育學習任務相對普通教育
比較輕松,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學習方法轉型認識不足,導致中職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習效果不良、信心不足。
4、紀律性差,自我管理能力不強
長期以來形成的紀律散漫,以及青春期的叛逆,使得部分中職學
生紀律性差,自我約束能力差,導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不高,助長了隨波逐流、我行我素意識的滋長。
5、家庭成長環境造成的心理不健康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家庭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導致學生嬌
生慣養;家長的工作節奏相對變快,關心、關愛學生的程度相對降低,致使學生染上一些不良習慣;更多單親家庭的出現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體恤父母、關心他人方面不夠。
6、自信心不足,缺乏學業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
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造成中職學生學習信心不足,從而導致自信心受到打擊。主要表現在對學業缺少規劃設計,對中職生活缺乏信心,對未來的職業發展以及職業生涯缺少規劃。
二、加強和改進中職教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措施
1、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讓中職學生樹立報國忠心
習總書記在慶祝建黨100周年講話中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中職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德育與中國共產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有機融合,不斷提高學生愛黨、愛國熱情,進一步堅定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決心。
要科學規劃設計學生活動內容,除了重大節日紀念活動外,還要通過聆聽革命故事、追尋革命者足跡等形式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通過組建文藝社團、開展革命精神研討等形式宣傳和賡續紅色血脈;通過形勢教育、國防教育等形式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報國激情。在提高學生黨建理論水平的基礎上,讓愛黨愛國發自肺腑,體現在行動上,從而實現“忠心獻給祖國”的教育目的。
2、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中職學生積極奉獻愛心
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融入社會,是中職院校加強學生德
育教育的必由之路。
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上街頭,走進農村,走進工廠,在有生世界里看社會發展、看生活變化。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通過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感受人生快樂;通過愛心幫助、愛心捐助讓他們在奉獻中體現青年精神、展現青年力量、昭示青年激情,從而實現“愛心獻給社會”的教育目的。
3、積極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讓青年學生學會關心他人
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在服務中心體現價值、展示風采,既是對青年學生的一種教育,同時也會對社會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讓他們在社區服務中心感受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在服務鄉村振興中感悟中國力量,在和諧校園建設中體驗他人關心的溫暖、感悟關心他人的成就。通過青年志愿者活動,進一步克服中職學生的利己思想,進一步強化公眾意識,從而達到“關心獻給他人”的教育目的。
4、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讓中職學生感悟孝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讓學生們感恩社會、感恩他人,首
要從感恩父母、孝順父母做起。通過不同形式的家長會了解中職學生的生活情況,進而了解學生對父母的態度、對父母艱辛的體諒;通過“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等形式,讓學生跟父母建立無障礙溝通;通過“節儉生活大比拼”等活動,讓學生學會合理消費,體恤父母,克服盲目攀比,從而實現“孝心獻給父母”的教育目的。
5、建立終身學習的教育觀,讓中職學生培樹學習恒心
對于中職生來說,經歷過初中的冷落,經歷過中考的失利,加上社會對中職教育的偏見,導致學生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甚至學習迷茫狀態。
如何讓青年學生認清自我、消除自卑,是中職院校教育管理者面臨的首要問題。幫助他們建立終身學習的教育觀,引導他們對學業和職業生涯做出合理規劃,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愛好。
通過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對專業、學校建立感情;充分利用學生的業余時間,組織開展創意大賽、詩詞誦讀比賽、百科知識競賽等活動,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發現亮點及時鼓勵、即時激勵,用真誠喚起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恒心獻給學業”的教育目的。
6、堅持多元智能的學生觀,讓學生中職學生燃起自信心
中職教育要堅持學生的自然天性,不斷激發學生發展潛能和創新
能力,促進智力結構的多樣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興趣需要不斷地培養,學習熱情需要不斷地激發。作為職業教育,要始終堅持多元智能的學生觀,通過深入的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身上的亮點和閃光點,通過多種多樣的教育形式和啟發模式,讓學生走出普通教育中“成績差等生”的心理陰影。
無論是文藝特長、繪畫特長、動手能力等等,這些都是他們展示自我的舞臺和機會,都會讓他們在新的學習環境中感受溫暖、體驗溫度、感到驕傲,從而建立強大的自信心,實現“信心留給自己”的教育目的。
三、結束語
以“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
父母、恒心獻給學業、信心留給自己”為主要內容的“六心教育”,是中職院校開展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推學生的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