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摘要:無論是小學階段還是中學階段,數學教程一直都是各個階段就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小學階段數學教程的就學過程中,教師十分重視培育和提高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審題能力。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在數學教程就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掌握較好的審題能力,既能提高小學階段的就學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就學成績,又能增強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對數學教程的興趣,從而達到雙贏的結果,為求學者今后的工作、就學和生活做鋪墊。本文首要從當前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在審題中首要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提高求學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審題能力兩方面出發,展開探討和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審題能力;有效措施
引言:小學階段的數學講習過程中,提高小學階段的就學者的審題能力,減少因審題錯誤致使的解題錯誤是數學教師普遍面臨的挑戰。小學階段中段的求學者已接受特定程度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就學,具有特定的理解能力,因此,該階段是提高小學階段的就學者數學審題能力和培育較好就就學性的至關重要時刻。提高小學階段的就學者數學審題能力和培育較好就就學性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一旦掌握該項技能,能夠為求學者今后的就學、工作乃至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
一、求學者在審題中首要遇到的問題
(一)讀題不準致使理解錯誤
在數學教程就學的過程中,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往往容易大意,缺少耐心,在審讀題目時經常出現跳讀、錯讀的問題。比如,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在做數學計算題的過程中,把“加”、“減”、“乘”、“除”等演算符號看錯或者殽雜,致使最后的答案計算不正確,造成嚴重偏差。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在就學演算定律的時候,常常因觀察不仔細致使錯誤運用演算定律。11×49+11×51,11×50+50,顯然,解答第一題的題目時需要用到乘法分配律,良多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就認為第二題的 50 和 50 可以湊整,從而出現演算錯誤。除此之外,排列數字問題也常常因小學階段的就學者的馬虎大意容易致使題目理解錯誤。題目要求求學者按照“從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結果被求學者錯誤的理解為“從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從而出現題目解答錯誤。
(二)對字面下的內涵信息把握不精準
新教程改革實施以來,要求學校和教師普遍重視培育小學階段的就學者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教程相對于其他教程而言,教程本身具有抽象性,而數學就學和成績提高首要通過解題的方式實現的。解題是小學數學就學過程中的至關重要,占據較大比例,對于小學階段的就學者而言,隨著年齡和年級的逐漸增大,獲得更多的數學基礎知識,面臨的題目更多,題型更豐富,解題方法也更復雜。在數學就學過程中,通過不斷增強小學階段的就學者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提高其思維能力并縮小學階段的就學者之間的成績差距。比如在就學余數的過程中,數學課本生出現一個題目:“一輛班車限乘9人,車站站點共計48 人等待班車,試計算預計需要多少輛班車接人。”求學者們普遍知道列出48÷9的公式,但當發現48÷9除不盡時往往不知所措。解答該問題的至關重要在于小學階段的就學者是否能夠關注和發現題目中的隱藏前提,比如該題目的隱藏前提是需要將得出的數字加上余數才能得到正確答案,即共計需要6輛班車接人。
二、如何加強就學者的解題能力,提升他們審視題目的層次
(一)使求學者重視讀題,養成較好習性
數學教程較為抽象,題目真正的意圖往往需要小學階段的就學者自己認真讀題和揣摩,從而易致使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對數學教程缺乏興趣,注意力很難集中。因此,要提高求學者解決問題和審題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要求求學者集中精神讀題,全面理解題目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日常的講習過程中重視培育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嚴謹的就學立場,引導他們養成較好的審題習性。比如,要求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在讀題的過程中將題目中的重點部分圈起來或標注,從而使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在審題、解題的過程中能夠高度關注該部分內容。其次,面臨應用題文字較多,信息量較大的情況,小學數學教師要引導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多讀題,反復理解從而提煉題目中的至關重要信息。
(二)挖掘題中的隱含前提
數學題目的表現形式良多,有文字、圖片、表格等,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在審題的過程中,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利用一邊閱讀一邊構圖的辦法認真審讀題目思索已知前提和所求問題關聯,然后找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只有將題目要求與問題緊密聯合,并聯合實際全面思考問題,才能正確解答問題。
比如,小學數學課本上有一個考察余數知識點的題目:小明媽媽有39塊布料,每五塊布料能做一件衣服,問小明媽媽可以做幾件?顯而易見,39÷5=7,余 4,該題目的解答過程不難,但是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容易引起困惑的是當有余數時,到底能做7件還是8件衣服。首要原因在于未成功發現其中的隱含前提和信息。
(三)加強對比概念的建立
在小學中段的數學講習中,數學教程相較于其他教程而言更加抽象、難懂,如果一味向小學階段的就學者講解課本的理論知識,容易造成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對數學教程的厭惡,從而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講習過程中,將數學教程的就學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相聯合,通過理論與實際的對比,從而加深小學階段的就學者對題目的理解。同時,通過加強理論與實際的對比,讓小學階段的就學者自身的理解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培育小學階段的就學者數學解決問題審題能力不僅是小學階段的就學者自己需要不斷加強的技能,也是學校、數學教師在講習過程中要堅持并努力完成的講習目標之一。讓求學者對今后的工作、就學及生活獲益匪淺。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費盡心思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小學階段的就學者的成績,不如教會其正確的就學方法,讓其自己通過努力和思考提升成績!
參考文獻:
[1]孫文萃. 小學生數學身體能力提高的方法分析[J]. 河南師范大學, 2017(11),111-112.
[2]楊浩. 對小學中段數學審題能力培養的探討[J]. 教學方法,2018(06),43.
[3]王雨果. 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水平探討[J]. 建材與裝飾, 2017(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