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焱

摘要:目的:分析焦慮癥患者護理中親情護理的干預效果及對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我院就診的焦慮癥患者中隨機選取70例進行對比研究(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按照平行分組法分為護理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基礎常規護理,護理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親情化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與抑郁情況。結果:護理前對照組和護理組兩組患者焦慮(SAS)和抑郁(SDS)量表評分無太大差異,組間數據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護理組患者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得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數據組間比較差異P<0.05結果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焦慮癥患者護理中親情護理的干預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焦慮癥狀,改善患者負性情緒,促進患者康復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焦慮癥;親情護理干預;負性情緒;
焦慮癥是一種以焦慮狀態、焦慮癥狀為主的神經癥。 在我們國家,發病率大約為5%,女性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焦慮癥的病因現在不是很明確,可能和遺傳因素、性格、不良生活事件、軀體疾病有關。焦慮癥以廣泛性的、持續性的焦慮或反復發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表現,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肌肉緊張和運動不安,影響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1-2]。本文就針對70例焦慮癥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分析焦慮癥患者護理中親情護理的干預效果及對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為臨床改善焦慮癥提供有效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就診的焦慮癥患者中隨機選取70例進行對比研究(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按照平行分組法分為護理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護理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5:20,年齡最小22歲,年齡最大68歲,平均年齡(45.0±3.8)歲,病程最短2年,病程最長10年,平均病程(6.0±1.8)年;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4:21,年齡最小23歲,年齡最大67歲,平均年齡(45.0±3.5)歲,病程最短1.5年,病程最長11年,平均病程(6.25±1.6)年;兩組臨床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一步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35例患者實施基礎常規護理,給予患者相應藥物治療,指導患者科學飲食等基礎護理。護理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親情化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為患者造成舒適安靜的就診患者,確保病房溫度濕度適中,針對病房內物品進行整理,可以放置患者家人照片,綠色植物,報紙,一些書籍等,讓患者就診中有家庭溫馨的感覺。②給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護理人員經常和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聲,主動并耐心聽患者傾訴,給予患者一個宣泄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途徑,注意觀察患者反應,并適當給予正向引導。有組織地召開一些座談沙龍等活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邀請家屬一起參加,給予患者鼓勵與安慰,讓患者感覺到家人的關心與溫暖。③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針對患者心理存在的疑慮與問題,要及時積極的給予回應,并做全面分析,提升患者自身認知能力,邦之患者走出認知誤區,以促進患者對事物的正確看法。同時注意語氣,態度和藹,親切[3]。
1.3觀察指標
利用焦慮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前后評分,分數越高癥狀越明顯。
1.4統計學處理
本文數據統計采用 SPSS2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 )進行描述,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以組間差異( P < 0.05)為符合統計學判斷標準。
2.結果
護理前對照組和護理組兩組患者焦慮(SAS)和抑郁(SDS)量表評分無太大差異,組間數據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護理組患者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得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數據組間比較差異P<0.05結果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焦慮癥會造成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和軀體不適感,可涉及各個內臟器官,心率增快,多汗,肌肉緊張,腱反射活躍,雙手震顫,會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嚴重時可導致工作能力下降,給家庭帶來一定痛苦[4]。
目前,臨床上針對焦慮癥主要以心理干預與藥物治療為主,以改變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近些年,有研究表明親情化護理干預可以起到比較理想的護理效果,促進患者康復。親情化護理干預的核心是護理人員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關懷為己任,把握細節,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幫助患者敞開心扉,提供并幫助患者找到與家人溝通的途徑,讓患者得到外界的關心與安慰,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負性情緒,緩解患者的焦慮感[5]。本次針對70例焦慮癥患者進行分組對比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護理組患者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得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數據組間比較差異P<0.05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總之,焦慮癥患者護理中親情護理的干預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焦慮癥狀,改善患者負性情緒,促進患者康復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夏鑫,文婷婷.焦慮癥患者實施親情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3):142.
[2]李曉瑩. 住院焦慮癥患者采用親情護理的干預效果及SDS 評分影響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4):100-101.
[3]王麗梅,王雅麗.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 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24):147-149.
[4]喬素婷,薛梅.對親情護理干預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 實際效果進行探究[J]. 智慧健康, 2018,4(20):141-142.
[5]辛翠玉, 連云玲. 親情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在焦慮癥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18):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