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曠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在互聯網技術和電商技術的不斷發展過程中,網絡交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交易方式。在當前的網絡交易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具體的問題,影響著整個交易活動的安全開展。為更好地創設一種良好、安全的交易環境,民商法通過法律的方式進行了有效地保護,不僅保障了網絡交易的安全,也提高了人們的法律意識,自覺地維護網絡交易安全。
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網絡交易成為國民交易活動中的主要組成。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網絡交易的雙方不需要面對面了解,即可完成交易活動。這種便利的交易過程,促進了經濟的更快發展。但是在實際應用這種交易方式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具體的問題,影響著網絡交易的安全性。第一,在網絡交易的過程中,交易雙方掌握的信息內容具有差異性,容易產生交易過程中的欺詐行為。比如在網絡購物的過程中,存在著商家欺騙消費者的現象。第二,在網絡交易的過程中,商家更容易對消費者的隱私信息造成泄漏,為不法分子提供機會,有損于消費者的各種安全保障。第三,在進行網絡交易的安全管理過程中,相關的法律建設還處于不完善的階段,很容易出現各種漏洞,被不法分子所利用。第四,在交易的過程中,一旦出現糾紛,在取證方面比較困難,雙方的權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1]。
首先,在民商法的規定中,對網絡銷售過程中商家進行虛擬店鋪的裝飾過程中,明確規定不能上傳與實物相差較大的圖片或者視頻,要將商品的真實信息告知消費者,這種責任和義務有效地保障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其次,在民商法的規定中,對網絡交易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了明確,并要求在第三方的監督過程中,更好地對交易雙方的隱私進行保護;最后,民商法對在營銷活動的過程中,侵犯消費者個人權益、損害消費者利益的現象進行了明確,要求商家有義務保障消費者的隱私,一旦發現泄漏,消費者有權追求商家的責任。
民商法對于網絡交易過程中,雙方的行為進行了規范,更好地保證交易的安全性。比如在網絡交易的過程中,商家需要保證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不能泄露,一旦發現泄露隱私信息的現象,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還比如,在民商法中,對商品的質量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要求在網絡交易的過程中,消費者對商品的質量產生懷疑,在有明確的證據證明質量問題的基礎上,商家要保證無條件地進行退款、退貨處理,并且對消費者在交易過程中,出現的重大損失,有權追求商家的法律責任。通過這種法律的責任明確,更好地保障了在網絡交易的過程中,雙發的安全。
網絡交易的過程和現實的交易活動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具有虛擬性。交易的雙方在虛擬的平臺上開展交易活動,為更好地保證在虛擬的平臺上,進行公開公平的交易活動,民商法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條款,對商家進行網絡銷售商品的價格進行了規定,要求商家在進行定價的時候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符合真實的價格,而消費者在進行購買的過程中,也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支付或者撤銷訂單,這種交易的過程才是有效的。另外,在民商法的規定中,還要求交易的雙方要能夠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則進行合法的交易,雙方有一方對交易的過程提出質疑,都可以通過正規的渠道進行上訴,對雙方的權益進行了保障。
網絡交易的活動開展主要是建立在互聯網的應用基礎上,在開展交易活動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民商法在進行相關的法律條款制定的過程中,不可能對每一個交易的環節都進行明確和規定,這種實際的現象造成了交易雙方之間的風險發生。為了更好地減少風險,民商法對網絡交易的過程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即在進行網絡交易的過程中,要求每一個交易的環節都需要在遵守民法典的基礎上進行,要按照民法典的規定進行。利用這種有效的規定,讓網絡交易活動的開展過程都在民法典的規定中進行,有效地對交易的過程進行了約束,更好地保障了交易雙方的權益[2]。
隨著網絡交易金額的不斷增長,網絡詐騙的刑事案件數量也在不斷上升。各種各樣的網絡詐騙活動為相關部門的工作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不斷地通過完善民商法的相關規定,對其中的條款進行規范,加大了對網絡交易安全管理設施的投入力度,并增大了處罰的力度,對網絡詐騙刑事犯罪活動進行更好的預防。另外,在民商法的規定中,對發現正在實施網絡詐騙活動的不法個人或者集體,相關部門可以采取凍結賬戶的操作來進行后續詐騙活動的阻止,更好地保護人民的利益。
在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物質需求不斷上升,網絡借貸的各種軟件層出不窮。在網絡的虛擬平臺上,用戶只需要進行簡單地注冊、提供身份信息,就可以借到一定的現金。這種高效、方便的借貸平臺受到更多年輕人的喜歡,但是在享受借款帶來的便捷之余,在還款的時候需要承擔更多的額外義務,為借貸者帶來各種麻煩。為更好地保護借貸者的權益,民商法在不斷優化的過程中,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對借貸公司的準入制度進行調整,并且對借貸條款中的漏洞進行補充,要求更規范地進行借貸,保障公民的借貸安全[3]。
在民商法的規定中,要求在進行網絡交易的過程中,商家有義務將銷售商品的信息進行公開的披露,保障交易過程的公平。比如,在民商法的規定中,要求商戶對銷售商品的使用方法、功能效果、材料信息、質量信息等相關信息進行公開,還要求商家要對個人的信息和店面的信息進行公開的展示,并方便消費者進行查閱。通過這種有效的規定,更好地保障了在交易活動的過程中,消費者的知情權,保障了交易活動的順利開展,更好地促進網絡交易的發展。
民商法針對網絡交易的過程中,消費者的被動地位,通過不斷完善先行賠付機制的應用,有效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其中對先行賠付的方式、額度、條件、范圍都在民商法中進行了明確,這種機制的作用中,商家和消費者的權益都得到了保護,更有利于商家進行服務質量的提升,雙方交易活動的正常開展。
民商法對網絡交易雙方的關系進行了有效的平衡,更好地保障了網絡交易活動的公正性、公平性。比如,在交易的過程中,商家要保證交易環境的規范,要對交易過程中的責任和義務進行承擔,并對商家原因造成的消費者損失進行嚴肅的處理,輕則罰款,重則封店;對消費者的原因造成的商家損失行為也要通過罰款或者降低個人信譽等方式進行處理,更好地保障雙方的權益[4]。
在網絡交易的過程中,民商法通過對交易的細節進行處理,更好地保護了消費者的個人隱私。比如在網絡交易的主要快遞業務發生過程中,對快遞業務人員的行為進行了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要求其在進行收發快遞的過程中,有效地保護消費者的隱私,一旦發現信息泄露的現象,可以通過法律手段進行嚴肅的處理。
綜上所述,在民商法保護網絡交易安全的過程中,要有效地發揮出法律保護的作用,對交易雙方的責任、行為、過程進行有效的約束和規范,更好地保護交易雙方的權益。隨著民商法不斷地完善和發展,政府也會不斷地對網絡交易的環境進行改良,為人們創設出一個安全、快速、便利的交易環境,促進經濟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