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明
(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西藏 拉薩 850003)
偵查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及信息技術,搜集獲取、傳遞刑事情報信息,提高偵查效率與水平的過程。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在大數據被應用到各個領域的新時代,偵查機關肯定信息化在偵查工作中的優勢,強調科技強警,推進偵查工作技術化、規范化、現代化發展,展開偵查信息化各方面建設活動,成績斐然。盡管如此,在偵查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在摸索推進的不同階段,偵查信息化建設也面臨難題與困境。要進一步發揮出偵查信息化的優勢,也需要采取加強偵查信息化建設的對策,提升刑事偵查工作水平。
信息技術在偵查活動中有著顯著的優勢,但同時也可能會帶來信息爆炸、信息超載、信息污染等負面的影響[1]。在信息化建設浪潮的裹挾下,各地公安機關加快信息化現代化腳步,格外強調重視信息技術在偵查活動中的應用,但對于隨之而來的海量數據信息,以及虛假冗余信息,偵查機關反而應接不暇,甚至無力應對,影響了偵查效率質量的提升。因各主體欠缺對信息技術的正確認識,夸大了信息技術在偵查中的作用,過于強調信息收集的廣泛性,沒有做到運用辯證思維來看待偵查信息化建設,忽視了信息化對偵查活動的不利影響。
偵查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完善的偵查設備,高超的信息技術,是確保信息技術得以在偵查活動中發揮作用的基礎[2]。但實踐中我國各地公安機關的資金技術實力存在差異,多數基層公安機關面臨資金欠缺的尷尬局面,無力引進最先進的信息設備與技術,影響了偵查信息化建設的效果。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公安機關并非專業的科研機構,在信息技術建設方面難以始終走在前列。部分基層公安機關也因資金局限而不得不延續使用陳舊落后的設備,先進技術難以落實到偵查工作中,影響了偵查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升。在偵查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各地標準不統一、各自為政的現象突出,也使得信息系統兼容性不足,又進一步影響了地區之間、部門之間、警種之間信息共享的實現,不利于形成協同作戰的偵查模式。
偵查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偵查機關應該要完成對接受信息的處理,也就是說其所接受的信息應當與其信息能力保持平衡,才能確保信息在偵查工作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否則信息爆炸反而會增加偵查工作的難度。這也需要偵查人員有良好的信息素養,有較高的信息能力。但現階段偵查人員的信息化素養和能力仍有不足,短時間內偵查人員的信息素養能力難有質的提升,又進一步影響了偵查工作的優化,不利于偵查信息化建設的推進深入。
信息時代,偵查機關行使公權力可以獲得海量支持偵查活動展開的數據信息。通過偵查機關對各類數據信息的搜集處理,可以獲得刑事情報、偵查線索以及司法證據,形成支撐刑事司法活動展開的可靠保障。但偵查權這一公權力行使過程中,很可能會對公民私權利領域造成侵害,在偵查信息化過程中,就可能會因數據信息的搜集處理對公民隱私權造成侵害。與強大的公權力機關相比,公民是處于弱勢的,因此如何實現對偵查權的必要限制以及隱私權的保護也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對于偵查信息化建設,公安機關要有支持參與的積極態度,但同時也要理性客觀地對待,尤其是要避免盲目信任依賴信息化建設,而忽視了可能隨之而來的信息爆炸及污染等現象。要辯證地看待偵查信息化建設,要避免公安機關一味求全求快,盲目引進大量技術設備,廣泛搜集各類數據信息,以致增加了信息處理分析的難度。避免陷入片面強調技術的誤區,而是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偵查理念,將落腳點放在偵查人員身上,使信息技術真正為“人”所用,而不是被動地被海量復雜冗余的信息牽著鼻子走。信息技術是可靠的偵查手段,是傳統偵查方法技術的現代演進,仍需要遵循偵查活動的規律與特點。認識到這一點,科學地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才能助力偵查活動的高效展開,規避偵查信息化可能帶來的弊端與問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偵查信息化建設推進的過程中,完善的設備與先進的技術,成為偵查效率提升的可靠保障[3]。針對現階段基層公安機關在偵查設備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需要增加投入,引進先進設備,提升技術水平,以從整體上為偵查信息化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將先進的設備運用到偵查活動的各個環節及不同領域,從現場偵查到信息儲存,從指紋查詢到心理測試,從大數據信息匯總到高效處理,各類信息技術設備的妥善運用,利于偵查活動向縱深展開,從而不斷提升偵查的效率,形成偵查程序化規范化的可靠技術保障。
在信息設備完善、信息技術升級的同時,也要切實發揮出信息“協作”的優勢。在我國不少偏遠落后地區,公安機關的資金有限,技術設備也相對落后。通過信息協作的方式,強化地區之間信息資源的共享,則能減輕部分公安機關在設備建設方面的壓力。同時,要強化偵查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的溝通合作,加強各警種之間的聯系協作,構建形成嚴密完善的信息共享網絡體系,也能改變單一作戰模式,形成信息共享、聯合作戰、協同偵查的良性運行機制。
偵查信息化模式下,偵查人員的信息素養以及能力直接影響信息技術的應用,影響偵查信息化建設的質量。無論何時,偵查“主體”的建設都應該成為關鍵的環節,應當作為重點來抓。理想的狀態下,偵查人員是能夠深刻把握偵查技術的精髓,并且可以嫻熟地應用各種信息技術以為偵查活動服務的。因此,公安機關要加強對偵查人員的培訓培養,致力于提高偵查人員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尤其是要做好偵查人員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查詢、信息鑒別及管理等各方面能力的建設工作,以將技術的進步與人的發展協調統一起來,避免過度推崇技術而忽視了人的重要性。通過強有力的偵查隊伍建設活動,形成偵查信息化的人才保障,依托偵查人員的科學應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技術的優勢,提升偵查的效率與質量。
偵查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要避免因信息技術的應用而使得公權力擴張,以致侵害公民正當合法的隱私權。要做好隱私權保護工作,需要完善相關立法,遵循偵查信息采集、使用、存儲及銷毀法定的原則。法律明確規定在偵查過程中信息采集的主體、信息使用的方式與限制,信息存儲及管理的要求,以及信息銷毀的監督等,以指導實務中偵查機關依照法律規定來做好信息工作,切實保障公民的隱私權,實現偵查權與隱私權的平衡。
此外,要進一步完善權利救濟機制。如果公安機關在信息化偵查活動進行過程中侵害了公民個人的隱私權,受害者也可以通過暢通完善的權利救濟機制去維權,以形成對偵查權的必要約束和限制,也能確保偵查信息化建設在規范、合理的限度范圍內展開深入。
信息化偵查模式轉變是大勢所趨,是將先進技術運用到偵查實踐中的積極探索,也是提升偵查效率與質量的可靠路徑。近年來,我國公安機關不斷推進偵查信息化建設,且取得了積極的發展成績。但與此同時,偵查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仍有阻力困境。基于此,有必要對偵查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問題進行集中梳理,并形成針對性地解決對策,通過辯證看待偵查信息化、優化提升信息設備技術、培訓提高人員信息素養、強化隱私權保護等措施,推動偵查信息化建設水平更上一層樓,全面提高偵查質量,實現司法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