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勝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器樂教學是高等藝術院校的主干課程,也是高等師范學校音樂教育中的組成部分之一。傳統的器樂教學大多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方式,但隨著近幾年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師資力量的增加,高校器樂課的教學模式也在逐步發生轉變。器樂課是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課程,包含小課和小組課兩種重要形式,其中小組課程是指教師對任教年級所有學生進行講授的一種大規模教育模式。對器樂小組課進行研究,能夠提升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發展,同時能夠體現出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本文首先探究了器樂小組課的優勢,并根據探究提出了器樂小組課教學的改革策略。
器樂小組課程要將學生編排成不同小組進行教學,是一種新型授課模式,主要采取“一對多”的小組授課方式,即一名教師同時對多名學生進行講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相同的作業,幫助學生實現團隊合作,也能夠使學生形成取長補短的意識。這也是當前器樂教學的一種突破,其主要優勢有以下兩點。
首先,小組課能調動學生對器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小組課的授課方式使學生之間能夠產生更為有效的交流與討論,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進取意識,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同時,通過讓學生觀摩其他同學的作品,也可以使他們掌握練習的方法,領略到更多的曲目。其次,小組課也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在小組課上,教師可以針對同一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進行重點教學,通過示范彈奏使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并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而使學生融入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開闊視野。
小組課屬于教學實踐課的一種。在技能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運用小組課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掌握練習的共通性,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使學生發展自我、展示自我。在練習的基礎上,學生的演奏技能能夠得到一定的提高,而且他們能夠克服自身的緊張情緒,提高自身的音樂感知能力,同時能節省教育的成本,豐富教學資源,減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復勞動。
受學生個體差異性和接受能力、表現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器樂教學通常采用的教學形式為“一對一”,這與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合作學習模式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創新教學組織形式,運用小組課來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新課程改革要求器樂教學能夠充分運用小組課及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來進行討論與交流,以合作和共同參與的方式掌握基礎知識和演奏技能,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和音樂素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創新意識。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教學來整體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了解學生的個性和基礎能力,將個性不同或情感不統一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通過小組的規劃給予學生一定的歸屬感,進而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器樂知識。例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鞏固自身的基本功,在學生初步了解技巧后,讓他們在小組內自由進行練習,若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可以讓小組內的其他學生進行示范。小組學生需要相互監督,教師也要對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給予及時的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并進一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增強集體意識。
在小組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使學生之間能夠取長補短,共同獲得提高,這不僅能夠縮短教學時間,也能夠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讓學生結合各自的演奏特點和表現能力,獲得更好的發展。在小組課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結構,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發展學生的個性,通過分享與展示來提高學生的個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傾聽同學的意見,學習他人的長處,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器樂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在高校器樂教學中,教師要多創新、多實踐,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中心,要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的創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教學效率,使器樂教學能夠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