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濤
山西省是我國的歷史名城,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山西地區不僅儲備了豐富的自然資源,還孕育了多彩的傳統文化。其中,獨具特色的山西民間舞蹈,彰顯了山西傳統文化的瑰麗多姿。山西民間舞蹈在綿延不斷的歷史文化發展長河中,不斷的融入多元的藝術風格特色,在一代又一代民間藝人的開拓創新中,在每一位山西民眾的傳承延續中,使得山西民間舞蹈彰顯出自身卓越的藝術魅力。不僅將山西民眾的勞動生活、思想情感、風土人情等都融入到民間舞蹈的內涵中,也以舞蹈的形式更好的保留了山西民間文化的特色。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一方水土也孕育一方藝術,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了民間舞蹈的發展。因而,民間舞蹈作為山西民間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傳承價值不容忽視。所以,只有傳承好、發展好山西民間舞蹈,才能使其在不斷的發展中散發出璀璨的光芒,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山西民間舞蹈經過長久的藝術熏陶,形成了它獨特的藝術風格特征。每一種民間舞蹈的背后,都蘊藏著山西人的情感、審美,以及長期勞作生活的痕跡和地方音樂文化的特點,也包含了山西人豐富的精神向往和樂觀心態。山西民間舞蹈種類多樣,風格千姿百態、各有不同。這些民間舞蹈的共通特性之一就是靈活生動。山西民間舞蹈之靈動,“靈”在它靈活的表演形式,靈巧的表演程式。山西民間舞蹈的“靈”,源自于山西群眾的勞作常態,源自于自然賦予山西人的情感表達。例如,山西地區廣受群眾喜愛的“扭秧歌”,不僅對北方秧歌輝煌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更離不開群眾對“扭秧歌”的藝術創作,所以山西不同地域的“扭秧歌”都有著不同的風格特色。“扭秧歌”中的太原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太原秧歌并不是單一的舞蹈表演形式,而是將歌與舞融為一體,形成了靈活多變的風格特征。
在民間舞蹈發展的長河里,太原秧歌的表演并非一成不變,通過太原人自己獨特的創編和改寫,展現出了晉中地區群眾獨特的審美追求,以唱和跳的結合表現出了民間秧歌舞蹈的生動性。《劉三推車》、《正參軍》都是反映太原地區群眾生活的舞蹈形式。又如,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汾陽地秧歌也獨具特色,汾陽地秧歌的靈活在于它獨特的表演風格。當地群眾尚武習文,所以這個地區的舞蹈文化也包容兼匯。因而,汾陽地秧歌分為文場和武場兩種類型。其中,武場秧歌舞蹈動作變化多端,融入了武術元素加強了舞蹈的神韻,再結合當地群眾豁達的個性,使整個舞蹈場面十分的靈動。如蛇褪皮、蒜辮子、三十六連勾、兩條龍雙引等舞蹈動作的獨創,使秧歌舞蹈動態美中注入了生動的色彩,使舞蹈整體變的更靈動、靈巧。
總而言之,優美的舞蹈形態使山西民間舞蹈看起來婀娜多姿、豐富多彩。在山西民間舞蹈的表演中,不僅要掌握舞蹈的風格特征、基本動作,還要在舞蹈詮釋中刻畫人物性格。尤其是一些帶有敘事性的民間舞蹈表演,每一段舞蹈都有情節,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靈活性。如地秧歌、二人臺等,都需要帶入角色展開舞蹈表演,舞蹈角色靈動的展現了山西的民間生活和社會形態。可見,山西民間舞蹈和劇情的結合自然協調,離不開山西人民群眾的藝術智慧和靈動的表演形式。
山西民間舞蹈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巧妙”,巧妙之處在于舞蹈動作的精巧設計,生動的動作不浮夸、不做作,樸實的動作卻不顯庸俗。每一個舞蹈動作的把握連接順暢又美觀,同時又能展現出山西民間舞蹈的風格,呈現山西人民群眾的熱情。例如,就拿山西地區民間舞蹈的代表左權小花戲來說,其藝術特點的巧妙之處在于“一步三顛”,舞蹈表演中膝要顫,上下起伏有波瀾,輕盈靈巧扭擺甩,擰身轉體臂劃圓,歡抖彩扇如蝶舞,神韻要隨意境變化。左權小花戲輕巧的舞姿,優美的神韻,接地氣的曲牌體音樂,配合著“一步三顛”的舞蹈動作,使舞蹈動作完美的結合起來。左權小花戲雖然只是山西民間舞蹈的一種,但它的獨特的舞蹈表演特色具有突出的藝術價值,因而榮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再現了山西民間舞蹈藝術的獨特風格。
與此同時,左權小花戲的另外一個精髓在于走步的同時,手部動作的“舞扇”。扇子舞在左權當地又稱為扇功,左權小花戲通過簡單的道具,僅僅以一把扇子,就能將舞蹈的舞姿舞態更為生動的呈現出來。左權小花戲的舞扇形式多樣,有單扇和雙扇兩種。有立、合、開、飄、磕、端、打、推等各種舞扇方式,形成了云手、對花、開花等各種經典舞蹈動作。左權小花戲的每一個動作都進行了精巧設計,將舞步與舞扇進行巧妙的結合。在舞蹈動作中融入和表達不同的情緒、情感,形成了鮮明的舞蹈語言。左權小花戲的女角柔情細膩、溫婉大方;男角則大方犀利,剛勁十足。
另外,山西民間舞蹈的靈活巧妙,離不開道具和服飾的搭配使用。山西民間舞蹈表演者著裝色彩豐富,視覺沖擊豐富,讓人眼前一亮。舞蹈表演中,不同角色的人物扮演,都會穿上不同特征的服裝,畫不同的妝容。如,反面人物的穿著顏色多數為深色,而正面人物多為明亮的顏色,著大紅色、明黃色、亮藍色等,使人物在衣著上就有一個明顯的色彩沖擊,讓觀眾清晰明了的感受他們的每個舞蹈動作特色,增強了人物塑造和藝術效果。著裝的巧妙在于用服裝顏色和妝容來提升舞蹈,而道具的巧妙在于與舞蹈技巧的結合。道具的使用,使山西民間舞蹈的表演形式更豐富,觀賞性更強,為山西民間舞蹈注入了更生動的活力,更充分的發揮舞蹈所表達的情感和角色性格。
例如,山西民間舞蹈中的又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萬榮花鼓,自身的藝術魅力非常的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萬榮花鼓起源于宋代,被山西民間的藝術者傳承發展至今,萬榮花鼓的靈魂在于“鼓”的巧妙運用。萬榮花鼓可以綁在表演者的頭部、腰部、腿部,可以綁一個,也可以綁數十個。唱時不舞,舞時不唱,節奏的把握和鼓聲的敲擊聲,使整個舞蹈場面熱鬧非凡。除此之外,道具在山西民間舞蹈中的運用,也充分體現了山西人民群眾的藝術智慧和巧妙創思,如踩高蹺通過延長腿部來增加舞蹈的難度技巧性和藝術觀賞性,再如通過舞燈來使民間舞蹈整體更加的華麗,烘托熱烈氣氛。
山西民間舞蹈藝術并非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創作,而是山西民間自發性的一種藝術創作,其產生的根本在于山西傳統音樂文化的熏陶和滋養。我國的民間舞蹈文化博大精深,山西民間舞蹈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藝術價值不可估量。山西地區的民間舞蹈都對研究當地的社會變遷、歷史沿革、文化特色、民俗活動、舞蹈風格等,提供了廣泛豐富的研究資料,所以需要進行不斷的傳承和發展。山西民間舞蹈種類豐富、形式多樣、內容多彩、表現力卓越,藝術審美特色突出。所,以在保護民間舞蹈的同時,更應該重視對其藝術文化的傳承,發揮教育平臺的人才培養作用非常的關鍵。
隨著時代文化的發展,年輕人更重于當下潮流文化的追隨,從而忽視了當地傳統文化的傳承,這對山西民間舞蹈的傳承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隨著山西民間舞蹈傳承人才的減少,以學校教育為主要途徑的人才培養成為重要途徑。對于幼兒、青少年群體來說,應該從日常課堂抓起,為他們打好傳承傳統舞蹈文化的基礎。只有從基礎教育入手,加強學生對于傳統舞蹈文化的認識,增強對山西舞蹈藝術的熱愛,才能使珍貴的民間舞蹈傳承下去。對于青年大學生而言,要鼓勵他們投入到傳承民間舞蹈藝術中來,傳承本地的舞蹈文化,將本土舞蹈藝術發展推動起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山西民間舞蹈藝術魅力,讓更多人成為山西民間舞蹈的傳承者。尤其是在大學時期的音樂課堂中,可以添加相關地方民間舞蹈的課程,讓更多的青年人認識到山西民間舞蹈藝術價值。
總之,無論是幼兒、少年還是青年人,加強民間音樂教育開展,拓展人才塑造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山西民間舞蹈通過教育平臺的廣泛開展,讓不同階段的學生清晰的認識到傳承山西民間舞蹈的責任。認識到山西民間舞蹈并不是老土的庸俗文化,它是山西人民群眾共同的文化財富,是山西人精神、審美的追求,是人民積極樂觀的表達,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同時,學校要聯合相關文化部門,進一步增強對民間舞蹈的教育宣傳,讓民間舞蹈藝術家參與到學校的民間舞蹈人才培養中來,全方位的打造專業性民間舞蹈人才。學校只有擴展民間舞蹈傳承人才,讓山西舞蹈藝術滲透到他們的心中,才能讓山西民間舞蹈傳承不斷、流傳千古。
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達,讓人們可以通過電子設備認識到不同風格、各有特色的地方舞蹈文化。所以,山西民間舞蹈的傳承也要借此契機,可以合理的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來補充因為地域限制而缺乏流通渠道這一弊端。通過互聯網散發到各大主流媒體上,讓更多的人去認識三晉文化,認識山西民間舞蹈。看一看山西左權的小花戲,品一品太谷秧歌和澤州秧歌有什么不同,賞一賞民俗活動中民間舞蹈的獨特風采,以及山西民間舞蹈中以“丑”為“美”的特殊審美品味。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網絡直播的形式,給山西民間舞蹈提供更多的展示機會,讓更多的人看到山西民間舞蹈的魅力。積極引導山西民間舞蹈藝術家上電視,上綜藝,以新媒體的形式向觀眾傳播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鼓勵具有影響力和流量的正能量人物積極走入山西民間,以走訪或采風的形式向更多的觀眾展示山西特有的舞蹈文化。增強全國各地群眾對山西民間舞蹈的認識,讓全國各族人民了解山西民間舞蹈藝術,讓熱愛山西民間舞蹈的藝術人才加入到舞蹈文化傳承的大家庭中,共同推動山西民間的信息化發展。
除了運用新媒體互聯網技術之外,山西民間舞蹈自身也需要進行適當合理的創新。民間舞蹈并不是一時而來,而是一代一代的舞蹈傳承人對其創作創新,融入符合時代的元素而成。我們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不僅僅是保護“原來”的,更要重視“未來”的。在原有的特色基礎上,我們可以以網絡為傳播平臺,對民間舞蹈中的曲目進行開拓與創新,編排屬于當今時代的舞蹈作品,讓老樣子跳出新花樣才能讓山西民間舞蹈的傳承更為精彩。在信息化傳播方向上的創新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可以通過組織網絡舞蹈大賽的形式,讓更多的民眾學習、表演山西民間舞蹈。使山西民間舞蹈真正的能夠從“民間”來,到“群眾”中。網絡熱度之廣與傳播速度之快,都可以更好的解決山西民間舞蹈傳承難的問題,也可以為山西民間舞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總而言之,山西民間舞蹈藝術值得每一位中華兒女去傳承、去推廣。隨著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進程加快,山西民間舞蹈也不再拘于民間的民俗活動之中,而是向更廣闊的空間延伸和發展。所以,加強山西民間舞蹈的發展和傳承,是每一個舞蹈表演者和研究者的義務和責任。合理的運用互聯網技術,積極的為民間舞蹈融入富有時代特色的元素,將山西民間舞蹈帶向更為廣闊的舞臺,打造高端的民間舞蹈傳承人才體系也成為當前最為關鍵的內容。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更多的人去傳承山西民間舞蹈,讓民間舞蹈散發出蓬勃的藝術生命力,照亮民間舞蹈傳承之路,讓山西民間舞蹈煥發出奪目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