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 陸 江蘇省豐縣中等專業學校
作為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課程,美育教育是幫助學生培養健康審美情趣的重要工具,這一理念已被《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明確提出[1]。因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人才全面發展,應從美育教育入手。那么,如何做好美術教育改革,提高中職美術課教學效率呢?本文從筆者的教學實踐出發,以開展美術素質教育和創新美術教育模式為落腳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度探索。
美術教學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其能夠為學生創設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將傳統文化融入美術欣賞學習的過程,也是幫助學生在文化交流過程中陶冶情操、了解美術學科特性和感受美術情感的過程。教師在開展美術教育過程中,應將美術教育的整體性、基礎性、適應性、現實性進行充分融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美術教學工作,充分挖掘學生的個人潛能,從而體現教學工作的多元性、人文性、整體性。
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是當前中職院校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未來的學業發展和職業發展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
我國中職院校在開展美術教育時,往往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仍然采用“一刀切”的傳統教育模式,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許多中職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部分教師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忽視了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把美術課程變成理論課程進行教學,導致學生的創造能力難以得到提高。
部分中職院校教師開展美術教學時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缺乏與學生的互動,難以及時獲取學生的信息反饋,導致教學效率較低,無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因此,如何對中職院校美術教學進行改革,幫助教師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成為當前我國中職院校開展美術教學的主要問題[2]。
普遍來看,我國中職院校的部分美術教師的美術素養相對較低,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難以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此外,我國對美術教師的職業培訓也相對薄弱,不同教師之間的知識和能力相差巨大,而這也大大拉低了我國美術教育的整體水平。
美術課堂上,教師應創造輕松的教學氛圍,在教學內容上,為學生提供更加基礎的內容和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用口語來進行表達,將復雜知識變得更加簡單易懂,或者引入與內容相關的作者故事和傳說,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月桂女神》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月桂女神的故事,并聯系女鞋品牌“達芙妮”,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構圖之美。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利用幻燈片、投影儀等播放設備來輔助教學,使學生有直觀的欣賞感受。除此之外,組織展覽館、博物館等參觀也是營造學習氛圍的有效途徑;教師也可以在室外組織學生寫生,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與藝術的交融,進而提升學生的繪畫水平[3]。
認真分析教材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握教學重點的基礎。教師應通過由點及面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使學生正確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和特征,進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美術技法的水平,使其學會合理的美術處理方式。因此,當前美術教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打造特色課程、精品課程,通過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教學模式來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
幫助學生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使學生養成終身愛好,沉淀美術修養是中職美術課程在促進學生美術能力發展過程中必須完成的任務,這能為學生未來所從事的職業奠定知識基礎,拓展其發展空間。選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主流方向。靈活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也可以使教師深度了解教學內容的主旨,從而提高教學技術。對學生而言,書本上的知識并不一定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因此教師需要從教學需要出發,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保證美術教學的高效進行。總而言之,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習慣,為學生提供能夠引起其學習興趣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樂于接受美術教學[4]。
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在講解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課程中,教師除講解青銅藝術發展的變化外,還可以為學生拓展青銅背后的傳統禮儀、考古知識,從而使教學更具趣味性,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總之,中職院校美術教師在教材的選用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創新是教師探索的目的,也是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的過程。學生只有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才能夠逐漸培養創新、創造意識。有疑問,學生才會去探索,并在探索中有所創造。從傳統教育觀念來看,許多教師忽略了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有時學生提出一些較為生僻的問題,還會遭受教師的訓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研究性教學成了主流教學模式,因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去發現、探索問題。傳統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不僅要教授給學生知識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為學生做好示范”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完成的工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美術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培養學生的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使學生感受到美術的奧妙,提高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美術教學涉及側鋒、逆鋒及拖筆等眾多內容,如果教師只是簡單講述,學生便難以融會貫通。因此,教師需要結合美術特點,培養學生觀察模仿的能力,鼓勵學生課下勤加練習。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避免學生進行機械式模仿,要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嘗試的繪畫方式,幫助學生在繪畫過程中融入自己對生活的理解,使學生在與實際生活聯系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繪畫經驗。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教材圖畫,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事實上,美術這一學科是極具主觀性的。“如何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評價”“評價的標準是什么”,是當前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如果教師僅僅把自身的喜好作為美術作品的評價標準,就會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造成阻礙。因此,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在評價學生作品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成長,為學生留下人性化的空間,做到百花齊放。如此一來,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之下不僅能激發自身的求知欲望,還能提升學習的自信心。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是激勵學生樂觀向上的有效途徑,能促進學生成為更好的人。
互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指導,結合實際情況為學生營造交流的氛圍。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在組內交流學習。當繪畫作品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組內相互點評,使學生在點評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自己與別人的繪畫特點和方式,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是教師在進行美術教育過程中所需要關注的重點,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應注意了解學生在美術繪畫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為學生提供幫助。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中職美術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我國的中職美術教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改進教學經驗,為學生提供創造性的教育模式,也為學生今后的職業道路提供指導,進而促進我國美術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