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虹 譚 迅 齊齊哈爾大學
2018 年以來,《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等相關文件與政策的出臺,為思政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制度基礎與保障。2020 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指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要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分類推進”。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教育界對大學教育的思政教育目標提出了新要求、新標準。高校想要提高思政教育的質量,需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堂,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止,進而使當代大學生的政治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等獲得全方位發展[1]。
現今,大學教育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工作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座談會、全國教育大會等諸多重要場合對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部分高校已全面貫徹課程思政教學,對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諸多要求。課程思政就是要深入挖掘各專業、各學科課程的思政品質,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各學科中,使之成為各學科的左膀右臂。同樣,思政教育與舞蹈教育的融合也能夠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與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因此,高校舞蹈教育應在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基礎上,有機地融入課程思政理念,深挖教學中的思政元素,促進舞蹈教育的發展。
當前舞蹈教育實踐的技藝化與功利化互相排擠,導致藝術教育實踐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有所背離,加上社會環境的娛樂化影響,這一現象漸趨泛濫。然而,極端功利化的行為會迫使舞蹈教育失去審美的功能,這樣,舞蹈教育就丟失了教育的特性,最終無法實現讓學習者得到人格層面、道德層面的升華。因此,舞蹈教師要拓展學習路徑,廣泛收集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和德育事實,關注社會前沿動態,將舞蹈教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中的科學內涵有機結合,以形成多要素、多領域、多方位的思政教育模式[3]。
課程思政的難點首先體現在如何將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舞蹈專業的教學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而思想政治教育則要求真、善、美的統一[4]。因此,如何將舞蹈專業知識同思政教育的真、善、美相交融,就成為舞蹈教師在舞蹈專業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所面臨的首要難題?,F今,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舞蹈專業課程中,也成為舞蹈教師需探索的一個問題。而舞蹈專業課程以專業技能的傳授為主,舞蹈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專業性較強,且其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的培養有所忽略,在強調舞蹈藝術本體美的同時,對學生思想的引領明顯不足。
從舞蹈教師的層面來看,專業技能與就業率是其最為關心與關注的問題,而對學生思政方面的培養則關注不多。課程思政主要是通過教師這一主體來發揮作用的,這就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還要掌握每門知識背后所蘊含的社會價值,簡而言之,就是要厘清“知”與“德”的辯證關系。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德”與“知”之間的辯證關系,這里的“德”不單單是指品行與道德,而是需要對其進行不斷地拓展與深化,而對“德”的片面認識會影響課程思政的實踐效果[5]。
從學生層面進行分析,其消極對待課程思政教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如今,受多元化社會思潮、市場經濟物質利益觀等的影響,部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發出質疑的聲音。其二,在社會功利主義與個人主義觀念的影響下,部分學生往往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實用主義傾向,因此,在思政課的學習過程中常出現態度不正、興趣不濃等問題,只是為應付考試而進行機械的學習。其三,由于娛樂、快消行業等功利主義傾向的影響,部分學生變得急功近利,輕視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正是這種對思政課的偏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消極態度與叛逆心理。學生所反映出的問題就是理論與實際相脫節引起的。因此,教育如果僅僅停留在傳授知識的層次上,就難以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實質性影響。
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也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我國積累了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都屬于思政教育資源。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作品多為展現豐收、喜慶的舞蹈,旨在讓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體驗各族勞動人民的勤勞,并通過分析,感悟各民族舞蹈的區別與風格變化。這就要求舞蹈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做到在教授舞蹈知識的同時,挖掘舞蹈創作的背景與藝術主題,從而使學生領悟舞蹈作品所表達的內在意蘊[6]。
在互聯網發展迅猛的今天,教師應運用多媒體將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增強教學的靈活性、多樣性、互動性,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性。新時代,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角色等都應進行深層次的變革。同時,教師也要清晰地認識到線上舞蹈教學的價值,將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為學校教學發展提供新思路,為教育的結構性改革提供實踐基礎[7]。
紅色資源也是重要的思政教育內容。在高校舞蹈專業課程資源的建設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舞蹈實踐活動中,提高對舞蹈的興趣,并感知思政教育的內涵。因此,高校應提高對紅色資源的重視程度,使學生通過此類資源感悟到舞蹈作品蘊含的精神內涵。例如,2020 年春晚的舞蹈作品《永不消逝的電波》片段,表達了共產黨地下工作者李俠為抗日,潛伏在日本最高情報機構的故事,但當代大學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共產黨員不怕犧牲的革命信念,而舞蹈這一藝術形式恰恰就是最好的紐帶。
舞蹈專業教育與課程思政教育是相輔相成的,舞蹈教師應采用嚴謹、專業的教學態度,潤物細無聲地展現思政內容,在舞蹈專業課堂上展現出真、善、美,使其成為學生思政路上的燈塔。在課程思政教育指導下的舞蹈專業課堂上,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網絡資源、紅色資源等內容相結合,形成一個統一體,進而引導學生感悟家國情懷和明白和諧相處的道理。舞蹈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支持,提高了思政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