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暢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要想進一步改進與完善高校舞蹈教學方式,首先,我們要對舞蹈教學在大學生藝術素質培養方面能夠起到的作用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與分析。
舞蹈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的課程學習過程中進行肢體的放松及身體素質的鍛煉[1]。在傳統課程教學中,教師常常以較為密集的專業課程安排來“瓜分”學生的課堂時間。但實際上,過于密集的專業課程學習并不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反而會讓學生感到疲乏。長此以往,學生的注意力也無法長時間集中。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動靜結合,即在進行專業課程學習的同時嘗試開展與肢體運動相關的課程學習。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放松大腦,還能夠讓學生進行肢體的鍛煉。從這個方面來看,高校開設舞蹈教學課程是很有必要的,其對學生身體素質和藝術素質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舞蹈作為一門藝術表現課程,蘊含了深刻的美學知識及人文歷史知識,能夠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藝術品位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從這個方面來看,舞蹈課程的開設是很有必要的。舞蹈能夠讓學生以一種較為健康的方式放松身心,讓學生體會到舞蹈的魅力,體會到舞蹈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給價值觀念的傳遞及思想品德的樹立帶來積極影響[2]。這對學生鑒賞能力和藝術水平的提升都有較大的幫助。
雖然舞蹈課程的開設很有必要,但當前高校舞蹈課程的開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問題。
大部分教師在日常的課程教學過程中,仍然遵循較為陳舊的教學理念,即認為高校學生只要學習專業課程知識,能夠掌握和運用專業課程知識,便是完成了任務,而舞蹈課程的學習,并不是各專業學生都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很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舞蹈課程的開設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綜合能力提升方面的緊密聯系,認為舞蹈教育對高校學生而言是可有可無的,這種不正確的教學理念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舞蹈教學在高校的開展。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與完善,那么,高校的舞蹈課程教學就無法得到進一步發展。
雖然有些高校已經意識到舞蹈課程的重要性,但仍然有許多高校的舞蹈專業課程教師的數量沒有達到將舞蹈作為通識課進行開設的程度。要想將舞蹈作為通識課程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學校就需要聘任更多的舞蹈教師來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但實際上,許多高校并沒有充足的師資力量來進行舞蹈課程的通識化轉變。就目前來看,許多高校通常是以舞蹈社團或舞蹈團體的方式,來引導各學院、各專業對舞蹈感興趣的學生進行舞蹈課程的學習。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讓一定范圍內的學生通過日常的舞蹈訓練,感悟到舞蹈的魅力,提升個人素質。但這種社團化舞蹈課程開設方式并不專業,指導教師也不會花費過多的精力來進行每日的社團指導。因此,相較于專業課程的開設,社團類舞蹈藝術團體在專業水平上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如果高校具備較為充足的師資力量將舞蹈課程通識化,那么,未來高校的舞蹈課程教學將得到更好的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階段的高校學生在日常的專業課程學習之余,并不會花費過多的時間來進行形體訓練及與舞蹈表演相關的藝術課程的學習。大多數高校學生會將課余時間花費在追劇、打游戲及逛淘寶等事情上。舞蹈課程作為非專業學生在日常高校生活中可有可無的一門課程,在缺乏強制性引導的情況下,很難讓學生通過自律的方式來進行自主學習。由于舞蹈課程需要學生長期進行基本功訓練,而基本功訓練是較為枯燥乏味的,所以,對于非專業學生而言,其對舞蹈課程的學習缺乏必要的興趣。這種興趣的缺乏很難讓舞蹈課程作為通識化課程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因此,這一問題也是現階段舞蹈教學在高校無法獲得更多關注的原因之一。
為了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的舞蹈教學中提升綜合素質及綜合能力,高校和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讓舞蹈教學在更大范圍內進行通識化開設。
要想讓舞蹈教學在高校課程教學中流行開來,首先,教師應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高校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專業知識相關的其他課程,以及與專業無關但是能夠帶來正面影響、有助于樹立正確“三觀”、提升綜合素質的課程。在社會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僅僅擁有專業課程知識的學生是無法提高社會競爭力的。如果學生在擁有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同時,還擁有較為強健的體魄、較高的審美意趣和綜合素質,那么,該類學生更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高校教師應及時更新陳舊的教學理念,嘗試從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角度來思考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問題,讓舞蹈教學成為高校通識化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3]。這樣一來,學生的綜合素質便能夠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
這里所指的資金投入不僅僅是指舞蹈教學的硬件資金投入,更是指舞蹈教學的軟實力資金投入。由于舞蹈教學需要用到一些專用的儀器設備和服裝用具,高校在意識到舞蹈教學通識化的重要性后,需要花費一定的資金來進行舞蹈教學硬件設備的購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舞蹈課程學習環境。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夠在日常的課程學習中,提升舞蹈學習效率。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舞蹈課程的學習,學校還需要花費一定的資金來引入較為優秀的師資力量,幫助高校進行舞蹈課程的開設。高校不僅要通過資金投入讓原本已經存在的高校舞蹈社團得到更好的發展,還需要吸納高素質舞蹈專業教師人才來幫助學校進行舞蹈教學通識化課程的開設。只有硬件實力與軟件實力都能夠跟上舞蹈教學的發展速度,高校的舞蹈課程教學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素質和綜合能力。
要想使舞蹈教學發揮實際效用,除了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舞蹈課程教學環境,教師還要想辦法提升學生對舞蹈課程的學習興趣。對于非專業學生而言,過于專業的課程教學方式并不適宜在日常的課程教學活動中使用。非專業學生進行舞蹈課程的學習,并不是為了成為專業的舞者,而是為了在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擁有一定的舞蹈作品鑒賞能力和高雅的審美意趣。因此,對于非專業學生而言,教師在日常的舞蹈課程教學中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改善課堂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出來,讓學生的參與感得到增強。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夠體會到舞蹈學習的魅力和樂趣。
舞蹈作為一門與肢體相關的藝術類課程,不僅需要學生進行長期的學習和訓練,還需要學生動運用想象力及空間思維能力來進行舞蹈作品的編排。因此,舞蹈課程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不妨使用開放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排練舞蹈。在排練舞蹈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必定會與同學進行舞蹈知識方面的交流與溝通,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溝通交流與表達能力。同時,為了與同學合力完成一部較為完整的舞蹈作品,學生還需要在日常的舞蹈排練過程中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有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舉辦舞蹈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日常的舞蹈訓練中培養團隊協作能力,提升藝術素養。
總體而言,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意識到舞蹈課程教學的必要性。舞蹈課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夠讓學生的日常精神面貌得到改善。由此可見,舞蹈課程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改進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都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