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夢 西京學院
當前,博物館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也促進了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的發展。在“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需要有效運用“互聯網+”思維,以促進文創設計的傳播,讓消費者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博物館的文化魅力。
新時代,不斷有先進的技術出現,在各領域中都得到了運用。博物館可以運用先進的技術創新文創設計形式,如VR技術能夠帶給參觀者更好的交互體驗。例如,南京博物館在2017 年就運用VR 體驗設備讓參觀者更好地感受漢代的編鐘文化,參觀者佩戴專業眼鏡,能夠看到模擬的編鐘,敲擊編鐘的部位和力度不同,能夠聽到不同的聲音,進而感受到編鐘的魅力。除此之外,博物館還要把握時代發展趨勢,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序,讓用戶可以通過移動端應用程序隨時隨地感受其中的傳統文化,從而打破時空的限制。
當前,各種社交平臺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如微博、微信等就為博物館的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渠道?,F階段,很多博物館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并基于這種途徑傳播文創設計。微博平臺擁有眾多用戶,推送的頻率很快,是一種有效的傳播途徑,所以,博物館文創設計可以通過微博進行傳播?;趯Ω鞣N社交平臺的運用,受眾能夠更好地交流,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進而優化大眾的交互體驗。
基于互聯網平臺,大眾能夠隨時隨地地搜索和閱讀文創設計的相關內容,還能在平臺中交流,加強交互體驗,有利于增強他們對博物館的依賴性。例如,直播平臺在當下很流行,通過這種方式,大眾可以更好地了解考古文化,補充這方面的知識,觀眾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互動,并提升互動的效果。
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文創內容也是如此,只有具備創新性,才能吸引大眾注意力,讓他們點擊閱讀。帶有教育作用的內容,能更好地感染受眾,并把文化傳播給大眾。例如,南京博物館在2016 年就開展“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展覽,有一篇推送文章是《你猜,當吃貨來到古埃及和中國漢代,會有怎樣的驚喜發現?》,其中用到了生活流行語,通過“吃貨”這個詞語,把古埃及和漢代飲食文化展現給大眾,這種方式更容易吸引大眾。文章使用簡單易懂的詞語表述兩個地方的飲食文化,能讓大眾更好地理解內容,同時有效地進行了文化傳播。
博物館中包括很多的藏品文化,具有豐富的歷史特性和內涵。在互聯網時代,不斷有新媒體技術和平臺出現,各個領域也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博物館要承任傳承歷史文化的責任,這就要求其依據受眾的需求,全面運用新媒體技術和平臺,給受眾傳播更好的文創設計。在應用新媒體等平臺的過程中,除了要把運用渠道定位在社交媒體上,還要和其他平臺進行合作,如熱門電影視頻、創意網站、游戲公司等,進而從不同的途徑和角度來傳播藏品文化,以提升傳播的效果。
博物館帶有不同的地域和生活特性,所以,每個博物館展示的藏品自然也存在不同,藏品傳達的歷史含義也存在差異。博物館在塑造品牌時,應保證傳播的內容有特殊性,要有益于大眾傳播。例如,故宮將萌貓平安當作2016 年的宣傳代言人,還推出了AR 故宮大地圖,就是應用EYE 瞄App掃描畫面中的內容,之后故宮貓就會用3D 形象視頻的方式給大眾講述故宮的趣事。基于帶有品牌效應的萌貓平安計劃,有效地傳播了故宮博物院文化,也讓嚴肅的歷史文化變得生動有趣,更好地吸引了大眾。
一體化策略是指對文創設計的整個過程實施統一化管理,包括開發、設計和傳播,這樣的方式能夠降低設計的費用,在整體上提升人們的認知度。例如,不同的環節可以運用一樣的造型或風格,這樣大眾就能夠從整體上了解歷史文化,還能夠有效地提升傳播的效果。
在“互聯網+”背景下,開發文創設計對博物館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了促進優秀文創設計的傳播,就要有效運用“互聯網+”思維,對傳播途徑進行拓展,提升傳播的效果,讓公眾可以在消費中感受到博物館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