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細英 韶關學院韶州師范分院
人在孩童階段需要適當接受一定的思想啟蒙內容,在智力發展的黃金階段,有效的啟蒙內容能夠促進人在未來社會的全面發展。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能夠利用音樂教學幫助幼兒拓寬想象力,判斷音樂的節奏,促進發散思維的全面形成,因此下面將會全面論述該教學方法的形成特點。
奧爾夫音樂又被稱為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該理念首先是由奧爾夫提出,因此以他的名字正式命名。在遵循兒童心理發展特性的基礎上,對于音樂本性的一種獨特追求,通過合適的方法找到適合兒童心理發展的民歌及其他童謠,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該教學模式非常注重現場的隨機性與創造性。
奧爾夫教學模式往往建立在學生已知的認知基礎上,通過一些經過精簡和提煉后的音樂組合成新的音樂單元。首先,奧爾夫音樂教學往往需要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和理念搜集學生耳熟能詳的字眼,如姓名、地名、動作名詞等,通過這些基本的詞組不斷地訓練他們的身體節奏能力,同時通過字與字之間的組合能夠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反應能力。其次,充分借助現有的兒歌來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學生會在音樂課堂中學習兒歌,這些兒歌詞匯簡單,并且節奏感較強,所以教師通常能夠將不同的兒歌進行有機結合。在練習過程中,教師既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特點,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能力的延伸和發展[1]。
首先,奧爾夫教學模式在節奏方面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淺顯易懂,并且在音樂學習的入門階段,只有先掌握各種音樂歌曲的節奏才能夠形成良好的音樂感覺,這也是奧爾夫教學中最為注重的部分。其次,奧爾夫教學對樂器的重視程度相當高,因為在入學階段,奧爾夫樂器和一般的樂器不同,它更加注重打擊樂器,需要學生提前熟悉并且掌握用法。最后,該教學模式最為突出的部分就是關注學生的即興發揮能力,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發現能力。
奧爾夫音樂教學理論自產生以來,一直處于不斷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中,同時通過實踐和經驗的結合,被社會各界認為是一種有效的音樂教學手段。當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嘗試利用該音樂理論對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教學活動,而對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教學則主要體現在腦部智力的開發、身體活動能力的培養、語言能力的組織等方面,這也是奧爾夫音樂教學訓練的主要目的。由于各個國家的教育理念及文化環境的不同,所以在教學方法和理論的實踐上也存在差異,但是不妨礙效果的實現[2]。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到成年之前,身體的各項機能及智力的發展都是處于不斷發展和變化中的,如在幼兒階段,動作模仿能力在飛速進步。奧爾夫音樂正是結合幼兒的主要發展特點來對他們進行技術上的熏陶和引導的,如利用簡單的動作和通俗的語言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童的聽覺發展及創造能力。例如,可以播放一個原創的音樂節奏,該節奏時而舒緩,時而緊湊,旋律具有一定的階梯性,教師先讓學生仔細聆聽,然后帶領他們在不同的節奏中走路,使學生根據不同音樂的節奏調整自己的步伐,與此同時,教師要在不同的音樂節奏中穿插一些講解,讓學生能夠發現各種節奏的不同[3]。
幼兒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因此這個階段對其展開學前教育或者啟蒙運動非常必要。隨著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的不斷成熟和完善,該理念開始被逐漸引入幼兒教育理論系統中。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個體剛開始接收的教育思想和理論體系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未來人生觀的價值判斷,教師要給予幼兒健康的指導,才能夠幫助他們茁壯成長,發揮出自身的潛力。
奧爾夫教學理念不僅注重音樂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還會結合不同的舞蹈動作來提高兒童的身體協調能力,使動作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往往能夠起到連接系統、表達自我的效果。
1.反應能力的培養
教師可以通過動作系統來訓練學兒童的反應能力,而兒童要借助指定的動作反饋自己聽到的內容和獲得的感受。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充分鍛煉兒童的身體組織能力,以及增強視覺、聽覺等感官的靈活性。例如,在一節音樂課上,教師可以集中表現一段小動物的聲音,再由兒童仔細聆聽不同的動物叫聲,在重復的聆聽后通過自己的模仿將不同動物的叫聲表達出來,并且說出動物的名字。
2.身體協調能力的培養
這種音樂教學模式也能夠提高兒童身體的靈活性,通過諸多的音樂實踐活動來提升他們五官的反應能力。動作配合能力的形成其實是思維得到發展的重要外在表現。通過各種動作和音樂的配合,能夠提高兒童對身體的控制能力,此時,如果教師能夠加入一段音樂或者一些圖片,使兒童的身心密切配合,往往能夠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為這種訓練牽涉身體多個感官的配合,同時兒童的身心發展可能無法接收進一步的難度拓展,因此需要教師合理掌控問題的難度。
3.動作游戲的訓練
在原本動作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兒童將不同的動作組合編排成相應的動作代號,這樣在教師發號施令后,兒童表現出相應的動作代號。這種訓練方法主要建立在動作思維的基礎上,并對兒童的想象力進行深度延伸。此外,很多兒童在學習初級動作后往往傾向于探索更高難度的動作,因此這種訓練方式能夠滿足兒童的心理需求。
在奧爾夫思想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有趣、生動的游戲來培養兒童的發散思維,進而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
1.聲音游戲
顧名思義,聲音游戲主要通過聲音的產生來實現,當然這種聲音包括但不限于原本的樂器聲音,也可以是其他關于音樂的聲音,如大自然的聲音、人工合成的聲音等。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借助不同的音色、音調來推動游戲的開展。例如,先蒙住一個兒童的眼睛,另一名兒童在教室的某一個角落中發聲,被蒙住眼睛的兒童要通過自己的判斷和感覺去找尋這個聲音的位置。為了降低游戲難度,當被蒙眼的兒童遠離發聲人的時候,教師可以發出急促的聲音,指引他尋找,這樣有助于提高兒童的參與熱情。
2.節奏游戲
為了能夠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聲音節奏,教師可以在游戲中適當增加一些節奏點,以此來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奧爾夫提出的音樂教育體系主要是通過設置一些簡單的節奏來幫助幼兒理解整個音樂創作的過程和原理。在平常的訓練中,教師可以通過幾種節奏的交叉組合,展示出各種節奏的特點和形成方式,每當兒童學習完一個新的節奏,教師就可以將這種節奏編制在已有的游戲系統中,并且通過混合的方式幫助兒童重新進行理解。
3.樂器游戲
奧爾夫教育理論為學習者編制了一套專門的樂器,目的在于幫助兒童理解節拍、樂曲形象等基本概念。在該理論系統中,樂器的類型豐富多樣,如打琴、圈鈴、沙球、響鈴等。這些樂器和傳統樂器不同,不僅價格適中,同時因為體積較小,聲調明顯,因此非常適合兒童進行接觸和學習,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完全可以親身體驗。
形象思維是學前兒童必須能夠形成的一種思維意識,并且這個階段的訓練內容也是學前音樂訓練的主要部分。該階段的兒童在心理上比較容易受到具體事物的影響,同時具有強烈的自我改變意識,不僅賦予周圍的事物一些生命的情感,還會主動和周圍的事物建立相應的聯系,從自身的世界去理解事物并且運用事物的邏輯關系,這也是學前兒童在心理上的最大特點。因此,在整個學前教育中,教師要注重這種不可逆性的發展趨勢,要根據兒童的思維習慣進行培養和引導。
通過上文的論述可以發現,奧爾夫音樂教學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活動中,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模式,并且對提高兒童的音樂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該理論自從誕生以來經歷了多次變革和改進,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必然會結合時代的發展特點進行不斷更新和進步,希望廣大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能夠為該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