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尚 安徽省花鼓燈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發展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乏大量優秀的歷史人物,其人物事跡和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雖然人們可以從大量古書或者傳記中來了解各個歷史人物的英雄事跡,卻很難從字里行間生動形象地了解歷史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點。舞蹈是一種動作語言,以表演者生動形象的動作、表情及裝扮等給人們傳遞更加真實的信息和情感。當代舞蹈中就涉及很多有關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創作問題,為了讓觀眾更加真實地感受到歷史人物鮮活的形象,探究如何在當代舞蹈題材中更好地對歷史人物形象進行塑造與創作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從年代上來看,當代舞蹈是指20 世紀50 年代以后所創作和表演的舞蹈,當代舞蹈作品主要體現了當代人民生活的狀態和對待生活的情感,其在內容上、技巧上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對中國傳統舞蹈與西方優秀的舞蹈藝術元素進行吸取和改良。例如,當代舞蹈會吸取我國優秀的傳統戲曲舞蹈元素、芭蕾舞蹈元素及西方優秀的現代舞蹈元素等。舞蹈題材通常是指在一部舞蹈作品中用來闡述舞蹈作品所傳達的舞蹈精神及舞蹈內容的相關事件或者人物,當代舞蹈基本上是取材于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事件或者人物。當代舞蹈并不講究舞蹈的原創性,它追求的是對現有舞蹈形態及舞蹈元素進行重新利用和改良,也就是說,當代舞蹈善于順應社會的主流發展形勢,對各種舞蹈流派的風格、藝術表現形式及舞蹈元素等進行重組,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能夠被大眾所接受的舞蹈。當代舞蹈不僅能夠滿足當下社會發展的時尚需求、主流需求及大眾需求,凝聚了我國歷史發展中時代變革的文化性,使傳統與現實能夠相互融合。當代舞蹈在藝術風格上也是十分獨特的,其在舞蹈形態和藝術表現方法上都存在多界面、多層面不拘一格的特征,雖然當代舞蹈在流派風格上相對繁多,但是這些流派風格都遵循著美學的基本原則,在當代舞蹈中能夠實現共存,并形成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1]。
當代舞蹈作品大都體現出當代社會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情感和精神風貌,為了使所要表達的內容更加鮮明,每個當代舞蹈作品都會設置相應的主題,不同題材的當代舞蹈作品往往主題也不相同。在當代舞蹈題材中,通過塑造歷史人物形象可以更加突出地體現舞蹈的主題,使觀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舞蹈作品主題所傳遞的內容。在當代舞蹈題材中,對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創作并不是直接將歷史人物形象原汁原味地呈現給觀眾,而是經過特殊的處理后,并結合當代社會時尚、社會潮流及人們對舞蹈藝術的審美需求等,重新塑造歷史人物形象,這樣既保留了歷史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傳統文化特征,又能與當代舞蹈元素和藝術表現形式相結合。當代舞蹈在主題內容上積聚了我國變革時代的文化性,雖然其融合了我國傳統舞蹈和西方優秀舞蹈藝術元素,但是歷史韻味并不能從這些舞蹈元素中獲取,要通過對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創作,使當代舞蹈主題的歷史韻味更加濃郁。
當代舞蹈早期也被稱為新舞蹈,它與傳統舞蹈有著很大的區別,當代舞蹈主要是利用已有的舞蹈元素,并將其進行合理地重組而創造出的新舞種,它不注重沉溺于自我的藝術宣泄。相反,當代舞蹈注重內在的表達,即將當代社會主流意識通過舞蹈的形式反映給觀眾,注重其內在人文情懷的體現。在當代舞蹈的創作中,舞蹈形態、舞蹈元素和藝術表現方式等都是彰顯舞蹈作品內在價值的工具。為了給觀眾傳達更加豐富和準確的信息,當代舞蹈大師善于利于各種舞蹈藝術元素符號,也通過這種手段和方式來提高觀眾的舞蹈鑒賞能力。當代社會的發展非常注重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展,因此,當代舞蹈的創作也深受其影響,創作者根據內容需求對不同歷史人物形象進行塑造和創作,并合理利用當前已有的各種舞蹈流派的創作技巧和經驗,使當代舞蹈作品更趨近于完美。創作者吸收了各個舞蹈流派的創作經驗,使當代舞蹈作品更具藝術表現性,而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創作也為舞蹈作品增添了靈魂,使其內涵更加豐富,增加了舞蹈作品的內在價值。
在當代舞蹈題材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創作中,創作者可以通過對人物造型的設計來突出人物形象。此外,當代舞蹈對歷史人物造型的設計也有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如可以采取動靜結合、快動慢靜的方式,利用舞臺場面的整體設計來突出舞臺中“點”與“面”的關系,然后通過這種“點”與“面”的結合來突出人物形象[2]。例如,在當代舞蹈題材中塑造一個抗日英雄的人物形象,創作者應當突出抗日英雄在戰場上堅強不退縮、沉著機敏的形象,面對槍林彈雨,英雄人物不僅沒有退縮,反而在向前奔跑的同時左躲右閃,向前跑時采用快動作,而在側身躲閃子彈時則改為慢動作,這樣一快一慢不僅可以營造舞蹈作品的空間美,也能更好地吸引觀眾,將觀眾帶入這種緊張的氛圍中。同時,這種慢與快、點與面的關系也給舞臺營造了一種簡而不單、繁而不亂的舞臺美。當代舞蹈題材對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一般有高潮部分,在高潮部分對人物造型的設計更是點睛之筆。仍以抗日題材的舞蹈作品為例,英雄人物在與敵人拼命抵抗中中彈,身體向后方的懸崖倒去,此時可以設計眾人拉住他的一只腳,而他的身體直直地向后傾斜,幾乎要與地面平行,然后將這一動作定格,這樣可以充分體現出歷史人物頑強、堅定的形象特征。
當代舞蹈題材中對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創作需要先明確作品的主題,然后明確人物形象的表現方法,再根據內容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歷史人物題材,并深入了解相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介紹。因此,在塑造與創作當代舞蹈題材歷史人物形象時,創作者應對這些素材和資料進行深度解讀,全面了解人物事件和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在作品中表現人物的性格,為觀眾呈現一個活靈活現的舞臺人物形象。不同的人物性格可以通過不同的舞臺設計表現出來,如要突出歷史人物臨危不亂、沉著冷靜的性格特點,就可以通過舞臺對比法來體現這一人物的性格,運用群眾的恐慌與主人公的冷靜,或者運用環境的嘈雜與主人公平靜思考等鮮明的對比來體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再如,在以抗戰為題材的當代舞蹈中,塑造一個渴望和平、恐懼戰爭的孩子的形象,讓孩子穿上軍人的衣服,背著比他小不了多少的炸藥包,在血雨腥風的戰爭場面中瑟瑟發抖地躲在老兵的身后,充滿恐懼的雙眼中含著淚水,表現出了既恐懼戰爭又無可奈何的人物形象特征。
舞蹈屬于動作語言,合理的舞蹈動作不僅能夠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舞臺審美體驗,也能夠體現出歷史人物的形象特征。因此,在當代舞蹈創作中,創作者要注重對表演者舞蹈動作的設計,根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來設計不同的舞蹈動作,借助舞蹈動作來豐富人物的形象。舞蹈演員在表演之前也要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情感和形象特征有充分的了解,在表演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舞蹈動作、面部表情及四肢的配合等給觀眾呈現出一個生動的歷史人物形象,從而引起觀眾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鳴。在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優秀的歷史人物,每個歷史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當代舞蹈題材中,要想既遵循當代舞蹈的創作原則,又能準確塑造歷史人物形象,就需要創作者多在舞蹈動作語言上下功夫,通過給每位表演者設計合適的舞蹈動作、面部表情等使其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實且生動,并且通過對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創作,使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與人文情懷更加真實感人[3]。
舞美設計對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創作也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以起到渲染氛圍、增加舞蹈作品的藝術價值的作用,也具有襯托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的作用。當代舞蹈作品中關于舞美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舞臺燈光的設計,燈光的顏色及明暗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氛圍;第二,舞臺的音樂設計,音樂的低沉或者高昂、憂傷或者歡快也可以有效襯托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點;第三,舞臺中的各種道具和人物的服裝、妝容等。舞美設計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而且隨著舞蹈的不斷發展和優化,觀眾對舞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用到的道具也越來越多,但是道具的使用不在多而在精,只有合適才能凸顯其價值。
綜上所述,當代舞蹈題材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創作對突出當代舞蹈主題及豐富舞蹈內涵具有重要意義,除了上述方法外,還需要根據當代舞蹈的內容需求及人們的審美需求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不斷完善和優化,盡量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審美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