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馳 江西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
在歷史的變遷過程中,小號因其獨有的藝術表現力,受到了中西方音樂人士的喜愛,演奏家們運用自己豐富、嫻熟的技巧演繹了諸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音樂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的腳步不斷變化著,小號演奏藝術也正在發(fā)生著改變。現代社會中,人們對音樂欣賞的需求與日俱增,觀看交響樂隊演出已經成為大眾休閑娛樂的方式之一,小號也被普遍運用到了小型樂隊、婚禮、電影等場景中,應用范圍廣泛,音色獨特,雅俗共賞。并且,小號演奏可與多種音樂風格融為一體,以合奏或獨奏的方式演繹出精彩華美的音樂篇章。
小號是西方銅管樂器中的一種,也是一種古老的樂器。它的音色嘹亮、清脆、強烈、突出,需要演奏者有較高的演奏技巧、過硬的基本功。小號可以在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中呈現出豐富的表現力與藝術張力,通過音色變化既能夠模仿出戰(zhàn)場上高亢振奮的號角聲,讓聽眾熱血澎湃,也可以與其他伴奏樂器一起演奏出動人優(yōu)美的旋律,令人心醉[1]。隨著現代音樂的發(fā)展,以及中西方音樂文化的交融、碰撞,小號已經不再只是出現在交響樂隊和銅管樂隊之中了,它可以是獨奏,也可以融入爵士樂、婚禮樂隊、小型樂隊中,為音樂作品的完美演繹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說,小號這種銅管樂器雖然來自西方,有著自身的歷史背景,但它已經被現代音樂所容納,可以被廣泛運用到多種現代音樂演奏和演出中,憑借著音色出眾、富有個性與特色、適配性強、藝術表現力豐富的特點,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比如,在過去,小號通常用來演奏關于節(jié)慶或者戰(zhàn)爭情感類型的音樂,或被軍樂隊所采用。后來,隨著人們審美角度的變化與音樂風格的發(fā)展,小號也被靈活應用到了爵士樂中。在現代社會,小號演奏藝術已不僅僅運用于交響樂隊與軍樂隊之中,在婚禮場景、電子樂隊中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影。小號既可以演奏出令人振奮的高亢樂曲,也可以成為細膩柔美旋律中的一員。中外小號演奏家憑借自己嫻熟的技術與高超的演奏技巧,使得小號音樂風格不再局限于某一個固定的類型,而是富有變化、靈活多變的。小號演奏藝術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正隨著現代音樂的走向不斷發(fā)展、轉變、創(chuàng)新、融合。
小號誕生于西方國家,以往,小號多被用于演奏高亢激昂的樂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社會的變遷,小號又成了爵士樂中的點睛之筆,如美國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偉大的小號演奏家之一,在他高超的演奏技藝下,小號散發(fā)出了迷人的魅力。時至今日,小號這種樂器已經適用于大部分的音樂類型,如巴洛克音樂、浪漫主義音樂、古典音樂,也運用于爵士樂、舞曲等,甚至通過電影插曲等形式進入了大眾的視野[2]。
小號的音色、音域、強弱音變化使其能夠表現出豐富的情感,雖然不能像鋼琴一樣適用于所有的音樂類型,但仍然具備無與倫比的藝術表現力與聽覺張力,適用于多種音樂風格。小號可以獨奏,也可以與其他樂器一同協奏、伴奏、合奏,領導整個旋律的走向與情感變化;既能夠雅俗共賞,也可以中西合璧。在我國音樂發(fā)展歷程中,小號與我國傳統(tǒng)音樂進行了融合,我國也陸續(xù)涌現出許多出色的小號演奏家,如歐翠峰、秦國臣、關宏等,而且很多演奏家將小號演奏藝術進行了本土化、民族化的創(chuàng)新演繹。可以說,在現代音樂中,小號并沒有特定的音樂類型,而是看其是否能夠與樂曲完美融合,進而以獨奏或合奏的方式為人們呈現出一場又一場無與倫比的聽覺盛宴。
小號是銅管樂器中最難吹的樂器,也是中外音樂人士喜愛的一種熱門樂器。小號由號嘴、管體和機械三個部分組成,一些小號演奏家為了使其音色變化更加豐富,還會使用弱音器。小號演奏中最關鍵的基本功就是要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演奏者需要通過自己的呼吸來調整小號演奏時發(fā)出的音色、音準、音質及強音、弱音的變化。小號這種銅管樂器的特點在于它高亢、清脆、嘹亮的音色,剛柔并濟,具有強烈的表現力與突出性。
演奏者可以通過胸式、腹式、胸腹式呼吸法來調整和掌控小號吹奏出來的音色,從而將小號音色的魅力與特點充分展現出來,借此來營造音樂作品的意境、氛圍,增強作品的藝術張力與聽覺沖擊。雙吐、三吐、顫音等特別的技巧需要演奏者刻苦練習,但在學習小號演奏的過程中也不能顧此失彼,一味地鉆研一些用來炫耀的技巧,卻忽略了對音樂作品本身的理解。再高超的演奏技巧也只是輔助,最重要的是演奏者是否對所要演繹的音樂作品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將嫻熟的演奏技巧與情感表現力相結合,能展現出演奏者的風格,真正讓聽眾沉浸在旋律中,引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3]。
比如,用舌頭吐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吹奏技巧,演奏者可以在日常練習時加強對嘴唇動作、氣息推動感的訓練,多體會、多感受、多練習。長音、連音練習是每日必備的,堅持下來有助于提高小號演奏水平。小號練習者要調整好心態(tài),夯實小號演奏基礎之后再去鉆研更高層次、更有難度的吹奏技巧。扎實的基本功比高深的技巧更為重要,通過日積月累的練習,小號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才能逐漸提升。
過去,我國的小號演奏藝術風格是承襲西方,并沒有加入本民族傳統(tǒng)音樂的特色,后來,小號演奏藝術不斷發(fā)展、壯大、變革、創(chuàng)新,我國許多出色的小號演奏家開始嘗試將西方演奏技巧與我國的傳統(tǒng)音樂相結合,為我國小號演奏藝術的發(fā)展與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國設立了國際銅管音樂節(jié)及中國音協管樂學會,開始與其他國家、地區(qū)的優(yōu)秀小號演奏家們進行交流。我國的小號演奏家在借鑒和學習西方小號演奏技巧的同時,融入中華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文化,實現了小號演奏的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學習小號的人越來越多,國際上最新的演奏理念、演奏技法也不斷涌入,再加上大眾對音樂藝術的追求,使得我國小號演奏藝術發(fā)展得更加快速、繁榮。例如,深圳曾發(fā)起并主辦了國際小號演奏名家云集的“小號藝術周”,其間不僅有音樂會,還有國際小號演奏大師的獨奏音樂會,合奏、組合演奏會等,推動了我國小號演奏家與其他國家演奏家的交流、學習與互動。
小號演奏員們需要嚴于律己,堅持不懈,不停地苦練演奏技術,從基本功練習開始,努力提高、精進自己的小號演奏技術。小號演奏者有了扎實的基本功和過硬的吹奏技藝后,才有能力去探索小號演奏的藝術性、表現力和音樂性。從技術出發(fā),走向藝術,演奏者需要加強對中外經典音樂名作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和藝術修養(yǎng),在能夠完美演繹音樂作品之后可以嘗試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二度創(chuàng)作”,嘗試打造自己的小號演奏藝術風格。小號演奏者應理解音樂、演奏音樂、改編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將照著曲譜的單純吹奏變?yōu)橐环N聽覺藝術,加入自己對樂曲的理解、感悟和情感,為小號演奏注入靈魂和生命力,這樣才能真正打動聆聽者,從而促進小號演奏藝術的發(fā)展[4]。
我國日益提高和完善的小號教學水平,使小號演奏藝術在我國獲得了良好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嫻熟技藝的小號演奏者并非難事,關鍵在于如何讓小號演奏藝術與中國傳統(tǒng)音樂進行交融,實現本土化、民族化、創(chuàng)新化。在培養(yǎng)小號演奏者的過程中,除了要讓他們了解小號的構造和吹奏技巧外,還要不斷地提高演奏者的音樂素養(yǎng)、藝術情操,加深他們對中西方音樂文化的理解,鼓勵他們探索將小號演奏與傳統(tǒng)文化、民間音樂、現代音樂創(chuàng)新融合的方法,挖掘小號音色與其他多種音樂類型的契合點,展示出小號演奏多樣的藝術表現力、聽覺享受與感染力。
近些年,小號發(fā)展迅速,向著民族化、本土化的方向轉變,我國小號演奏者們將傳統(tǒng)民族特色與小號演奏進行了有機結合,使得小號演奏藝術在我國具有了獨特的民族特色。小號演奏藝術的發(fā)展既要建立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上,又要符合當下的音樂審美趨勢。演奏者應當不斷磨煉自己的技藝,提升自身藝術修養(yǎng)與音樂素養(yǎng),多向優(yōu)秀的小號演奏家學習,并積極主動地引進國外先進的小號演奏技藝、表現技法,從多元音樂文化的角度推動我國小號演奏藝術的發(fā)展。
小號演奏藝術進入我國后實現了快速發(fā)展,優(yōu)秀的小號演奏家們運用自己嫻熟和高超的技藝為聽眾帶來了一場又一場聽覺盛宴。作為小號演奏者,我們要刻苦磨煉技藝,在演奏音樂作品時加入自己的感悟、思想、情感與表演技巧,充分表現出音樂作品的魅力。同時,我們要不斷學習西方先進的演奏技藝,將其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音樂進行結合,努力推動我國小號演奏藝術的發(fā)展與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