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新汶街道中心小學,山東 泰安 271000)
語文是學生從幼小教育就開始接觸的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這門學科的學習將奠定學生未來教育生涯和職業生涯的基礎,對這門學科的掌握程度,運用程度將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當我們分析如今的教育改革中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部分中,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尚未形成完善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字詞,短句,修辭手法的運用還不是很成熟,需要教師通過教學手段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因此當代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點提升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更好地吸收所學的知識,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實現教學效果的突破。
在常規的語文教學模式中,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其能帶給學生的現象性,實驗性的課堂展示相對較少,更多地在于對學科的理解和在表達上的運用。無論是日常中的語言表達,還是將頭腦中的思想有邏輯地闡述出來,都需要讓學生從小培養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大多數語文或其他人文社科類學科的教師很難將教學效果呈現得具有強吸引力,抓住學生的目光,多數課堂存在著空洞乏味,照本宣科的問題,除此之外小學語文的課本內容比較繁雜,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難輕易被吸引住,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因此學生上課時效率不高,一般僅僅可以維持20 分鐘的高度集中學習時間。如果學生一直難以拾起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生會喪失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導致學習效果不如教師的預期。同時,對語文學習不是特別敏感的學生更容易在學習過程中進度落后,從而受到打擊,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情緒,不愿再繼續語文學科的學習,甚至對其他人文社科類科目都產生負面影響,這對學生未來長期的職業發展和能力發展都是不利的。對于如何引導教師掌握小學語文趣味性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們把注意力轉回課上,跟隨老師教學的思路,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有全新的認知,不再認為學習就是無趣枯燥的,語文就一定是全文背誦和死記硬背的,引導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和理解所學的知識,改變以往填鴨式教學的落后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如閱讀,寫作等方面,同時還能修正學生錯誤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提高學生知識吸收率,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的終極目標。
隨著教育體制的發展與變革,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向從事教育行業的人提出了一個不小的挑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將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教師的教學方法。為了轉換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能力,從而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我們國家現在正在積極倡導教育改革,努力推動師生之間角色定位的明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將學習、掌握、運營知識作為主要學習目標,而不只是為了考卷和作業上的分數,近些年中小學也正在倡導新課標改革,都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課堂模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整個教育系統一起促進教學模式的轉型和升級,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自主投入知識的獲取中,形成完整的思維邏輯和思考方式。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我們的目標學生處于低年級,很難在長時間的課堂環境中完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將一節課完整地深入進去,同時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有較多理解和背誦的部分,對多動的小學生來說難以靜下心來理解和感受語言的魅力,這就導致小學語文的教學一直難度比較大,低年級比高年級難度要更高一些,所以教師必須從自身出發,增強課堂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教學效果,為學生語文興趣的激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是否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并且能在合適的機會給加入學生們學習的過程,則會給教學效果帶來事半功倍的提升。對于現如今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從源頭上甄別這些教學資源,保證資源的正確性和專業性,在教學中學會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讓教學資源發揮自己應該起到的作用,幫助教師潤色課堂,讓知識的傳達變得更有效率。網絡教學資源是如今互聯網信息發展和教育行業緊密結合帶來的產物,無法在現實中實現的教學效果可以通過網絡呈現在課堂上,這讓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有了很大的創造性和生命力,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制作PPT,加入視頻媒體,圖片資源,動畫形式等學生感興趣的元素,讓小學語文的課程不再只有背誦和機械的寫作,而是擁有自己的思想模式和表達形式,讓學生在學習時知識更加積極主動,進一步理解所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驅動力下自然地接受知識,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彌補傳統教育的缺陷。
教學效果是教師在設計一堂課堂時最關注的一部分,我們前期的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資源的運用都是為了可以在真正教學時展現出效率高的教學效果。課堂效果的產生不只有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還需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課堂教學場景,輕松愉悅的課堂能夠更好地將學生帶入進去,跟著教師的思路一步步地思考,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沉浸進去,不是只將其當作是一個需要完成的上課任務,而是為了自己真正能從中獲得知識的滿足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強調課堂教學場景的建設,通過語言,肢體,語音語調的表達變換讓學生置身其中,同時要學會用引導性的語言讓學生對課堂上出現的話題充滿強烈的新奇感,可以試圖把生活中的常見的事件或模擬的場景來充分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好奇,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究,讓學生做到自己嘗試獲取知識,愿意持續探究得到結論,能夠主動表達出自己所見所想,讓知識有用武之地,從而讓課堂進入一種積極與教師互動的課堂習慣,激發起學生的主動性。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嘗試在課堂中策劃一些小活動,引導同學之間分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自由,激發他們思考,和伙伴之間的思維形成碰撞,可以迸發出不一樣的火花,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以此來營造一種長久的、活潑的、主動的、輕松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們能夠主動思考并勤于思考,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邏輯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鼓勵和交流是課堂教學的手段,但是要想達成教學效果,不能只停留于課堂上,還應該時刻注意上課前的籌備工作和上課后的復盤工作。學生對一門課程是否感興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與教授此門課程的教師相關,而每一節課堂效果出色的小學語文課堂的呈現背后往往都匯聚了充足的課前籌備和課后復盤工作。在常規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應當關注課后的教學評價和反饋。當教師積極地面對每一位學生,仔細審核學生的作業,用負責任的方式給予學生指導,在平時日常教學中認真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重視激勵對學生帶來的影響,學生才會有動力持續學習,達到教師預想中的教學效果,拾起對小學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能夠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認清自己的學習進度,而不是由教師去提出,去強制修正,學生會有向一個目標前進的動力,對學習的熱情高漲了,最后的學習效果必然也有很大的提升。
結論: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等現代教學資源,嘗試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也應當重視營造愉悅積極的課堂氣氛,給予學生充分的課堂代入感,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情境式教學,讓學生處于課本知識的情境中,站在課本中角色的角度去理解角色此刻的心境,加強對背景的理解和興趣,更要發揮教師的領頭作用,負責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和指導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投入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全面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讓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效果得到最大提高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