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忠
(黔西市鐘山中學,貴州 黔西 551508)
表達是一個人思維和邏輯能力的雙體現。表達能力不僅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清晰的傳達出來,還可以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當然,僅僅依靠書面表達并不能取得成功,更需要口頭表達的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視程度,積極努力的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要主動幫助學生去創造表達的機會,幫助學生鍛煉表達能力。這樣,才能讓所學的知識發揮應該發揮的作用,學以致用。
現如今當下社會人才首要具備的就是表達能力,沒有哪個行業會拒絕一個表達能力超強的人才。表達能力是提高素質,發展潛力的主要標志,是提高人生,改造生活的主要途徑,是通往成功過程中的必經之路。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的重要性。當然表達能力并不是只通過先天條件所決定的,學生通過后天的努力也是可以有所進步,有所突破的。初中語文教學這個教育階段就是對學生后天栽培的重要的階段,也是學生更好的學會表達能力的承前啟后的的過渡階段。由此可見初中語文教育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學習的重要程度。
當下的人才是全方面發展的,并不是依靠單一能力。然而在任何能力中,表達能力是發展其他能力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占據主導位置。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學習和提高表達能力的關鍵時刻。在這個階段學生理解和掌握表達能力后,在之后的更高階段的學習中就有了基礎,更有利于學生自身的各方面的發展。學生只有敢于表達,敢于開口向社會介紹表現自己,才有可能獲得機會與機遇。教師也要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從而向學生言傳身教,傳授經驗,幫助學生得到發展。初中語文教學是對所有學科的一個基礎培養。書面表達多看重于文筆能力,而口頭表達更多的看重于思維邏輯能力。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教師和學生不能過多的重視書面表達而忽視了口頭表達的能力。實際生活中,雖然口頭表達比較大眾化,但是大多數學生拿起筆是筆下生輝,妙筆生花,可是一張口卻難以表達。這個問題尤為凸顯,也極其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因材施教,揚其優點,補其不足,讓學生的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平衡發展。
從一個人的表達就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文化底蘊,知識含量越高的人,表達能力就越自然有力,越有思想深度。很多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口頭交流能力差,主要是因為思想程度不到位,儲存的知識含量少。也有少部分學生容易沾沾自喜,一旦有了一些思想儲存就懈怠學習,久而久之表達能力就越來越低。因此不能只滿足于課本上的知識儲量,學生更要關注課外的知識,走出狹隘的課本,看看課外豐富的世界。此外,教師也要擴大視野,收集相關的有很大價值量的課外知識,傳授給學生。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講解時,教師不僅要將課本上的中心思想給學生講解清楚,明確地表達出魯迅先生的思想內容,讓學生理解透徹,更要擴展到課外上。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魯迅先生寫作這篇文章時的時代背景,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特征,從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思想。此外,教師也可以以結成小組的方式通過展示成果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通過讀后感來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學生通過課下收集關于魯迅先生其他文章的信息,進行整理,在課上進行表達演講。這樣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儲量,更是提高了學生對表達能力學習的興趣。
在不同的場合學生交流時的心理是不同的。當在課下或者其他日常生活中,學生的交流過程十分順暢沒有障礙,可是當在課堂上或者其他一些正式的場合時,學生的表達能力就會出現極大的反差,交流能力下降。這是因為學生的心理障礙,過度緊張等因素導致的。針對這種問題,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比如創造機會,讓學生得到鍛煉,久而久之習慣后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加強。教師也要注意與學生的課下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而不是像傳統的教育方式,只重視學習成績,不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相信自我,勇于表達,得到鍛煉與提升。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單一授課的教學方式,而是通過科學多樣化的教學,借助多媒體,或者進行課堂活動等,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得到鍛煉。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的講解時,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課文。教師可以舍棄讓學生朗讀的方式來學習課文這種教學方式,而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學,例如通過進行小型的話劇表演,讓學生將這篇文章以話劇表演的方式向其他學生展示。這樣既讓教學靈活生動又讓學生深刻的理解了文章,一舉兩得。此外,還有其他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舉辦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加,這都可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表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斷地互動與交流,與學生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使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交流思想不僅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得課堂氛圍輕松有趣,也更加提高了初中語文教學中表達水平,激發學生表達欲。
如今大多數的教師教學都是在課堂上進行,極少進行課外活動教學。只是依靠課堂上的教學模式并不能讓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還會讓學生的表達能力機械化,僵硬化。這給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產生了巨大的阻礙。教師也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度,進而開展合理有效的課外活動。初中語文課堂更是應該如此,讓學生在實際中得到訓練和提升,培養學生面對不同情況的思維應變能力。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極大程度上幫助了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安塞腰鼓》這篇課文的講解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完基礎知識的講解后,可以組織一些關于腰鼓的課外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枯燥無味的課堂,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進行展覽參觀,歷史講解等,讓學生發揮主導作用,教師輔助學生進行學生自己的知識演講和介紹。學生在課外課堂上,不僅很好的把課堂上所學到的東西融入實際中,更是開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也要有意識地去進行自我表達能力的訓練,多觀察生活,向教師和他人請教,要勇于表達自己,敢于發言。
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把表達的重要性,剛需性盡早盡快的告訴學生,讓學生對表達能力的學習得到一個充分的,正確的認識,進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在初中階段,一些低年級的學生表達能力要高于高年級的學生。這是因為高年級的學生的心理程度已經比較成熟了,內心細膩敏感,這也導致了學生不愿說,不想說的現象。長此以往,即便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有所上升,但是口頭表達能力的退步也會影響到學生未來在社會上的發展,針對這種問題,教師首先要在課堂上營造出一種輕松積極,尊重他人的課堂氣氛,其次要熱情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要做到認真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此外,要有針對性的向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當然,問題的提出離不開初中語文教材的內容。教師要讓學生在課本中發現興趣,發現可以表達的欲望。這樣學生表達的積極性才能提高。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桃花源記》這篇課文的授課時,教師可就題目向學生提出“現實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桃園圣地”這種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討論,這樣一定程度上也沖減了學生心理上不愿說,不還意思說的負擔。再次,教師在課前也要認真備課,努力尋找對學生有幫助的課外知識。除了書面的備課,教師也要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到用詞標準,具有啟發性,趣味性和邏輯性。另外,感情要充沛,讓學生從教師的發言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之處,讓學生熱愛發言,熱愛表達。這樣使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的改變了對表達的態度,對表達能力的鍛煉得到了高度重視。學生受益匪淺,可以感受到語言文化的熏陶和滋養。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口頭表達能力的欲望。
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學習程度和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行差異化的教學。不能把學生的學習程度全都統一化,這樣不但降低了學生學習表達能力的興趣,使得學生的學習進程混亂,更不利于學生進行口頭表達的發揮。此外,教師應根據當下社會所需要的表達人才,向學生傳授一些課堂之外的,與實際生活相關聯的口頭表達的知識。而不應該只是依靠課本教材死板的進行教學任務。教師首先要做到把教學和現實生活相聯系,靈活多元的進行教學任務,這樣才能知道教材中哪些知識學生是必須掌握的,哪些知識學生可以忽略,一帶而過。教師教學抓住重點,學生才能有足夠的精力學習到更多有益的知識。而不應該做到全面照搬教材內容,讓學生囫圇吞棗,全部吸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階段性的進行教學反思,要摒棄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講,學生學的傳統思維。教師要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借鑒他人教學方法,結合當下的現實生活,運用電子設備進行教學,而不應該脫離生活,只是沉于課本。此外,教師可以轉化思維,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上臺講解課文,給學生發言的自主權,體會教師的教學思路。而教師則坐在臺下,感受學生學習時的想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規定的課堂45 分鐘內,將文章講解清晰完整。這樣的方法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邏輯,知道哪些知識點要精講,哪些知識點要略過。這樣學生能更切身的體會到教師在教課時讓積極發言的用意和真情實感,坐在學生位置的教師也能體會到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所需要的知識。這樣有助于教師提高之后工作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同時,學生也有了不一樣的體驗,也提高了學生積極發言,愿意發言的熱情。
結束語:綜上所訴,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是占重要位置的。表達能力的培養,不論是對于學生本身,還是教師和學校,都有著無法比擬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是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在初中這個重要的階段,教師也要有意識的改變教學方式,針對學生的問題,正確的引導栽培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如今的社會中有了立足之地,進而為學校,社會乃至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