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偉 孫影
(大慶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構建完整的技能應用型職業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能力,需要重視學生的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結合,強調理論知識適度夠用,依據實際工作或實際崗位所需知識設置教學內容,選取實際工作案例或真實任務輔助教學,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真實體驗企業工作,掌握實操技能,使培養的學生畢業后能夠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和勝任工作。將課程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目的是把真實崗位的工作任務當作教學內容,將學校的教學過程和崗位的工作過程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有用性,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知識學以致用的樂趣,才能更好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電子電路分析”課程是本科院校理工科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以該課程為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方針,同時給社會培養滿足社會實際崗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從社會和學生的需求兩方面出發,結合“電子電路分析”課程的特點,依據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理念,以實際案例為要點組織教學內容,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組織教學,使學生在“教與學”的實踐過程中提升綜合職業能力。在淘汰“水課”、打造“金課”的大方向下,從拓寬課程的廣度、增加課程的難度、提高課程的挑戰度等幾個方面入手,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為目的,進一步研究本科院校電子信息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改革,充分發揮該類課程的改革在課程建設中的作用,提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翻轉式課堂教學改革。
電子電路分析課程的授課對象是電信信息工程專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與低年級的學生完全不同,他們思想上更成熟,更有主見,也更愿意表現自己。以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投喂式”課堂,對于他們吸引力已經遠遠不夠,效果也欠佳。他們已經熟悉了本專業知識體系,更享受自己主動探索、自己發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帶來的成就感,但個體依然存在畏難的情緒。基于此,進行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翻轉課堂改革,以團隊合作的形式解決難點,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培養了他們團隊合作的精神,鼓勵他們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不怕困難,積極探索。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提供給學生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工作任務去學會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從而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養。這樣的課程模式需要模擬真實的崗位環境和崗位任務,讓學生完成接近實際的學習任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知識組織者和協調者,而學生才是主導者,一方面學生需要自己完成學習任務,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還需要組建學習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以考核方式等等,強調做中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具備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內容改革:根據地方本科院校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工作過程系統化邏輯結構的“應用性訴求”滿足這一定位的要求。根據“教學過程工作化,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理論指引,在原有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引入學習情境。需要教師深入充分了解生產第一線的工作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根據工作崗位需要的技能和知識,重新構建該課程的內容,按照崗位任務的要求,把課程的教學內容重新分解成一個個的知識點,然后把這些小的知識點,同時在每個小的知識點中滲透課程思政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重新整合成獨立單元的內容,這些獨立的單元內容組成課程的教學內容,這些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對崗位要求所需要的能力、素質要求等等,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教學方法改革:結合翻轉課堂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方法在電子電路分析課程中進行實踐探索。首先,構建符合本校學生學情的網絡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課前利用文本資料、慕課、網絡等自主學習課程相關知識。其次,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完成知識的深化,合作學習作為促進學生合作交流的重要方式得到進一步突出。注重知識探索、應用與實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適應了高校的教學需求,與能滿足“應用性訴求”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無縫對接。采用Multisim 軟件進行仿真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對單純的理論講授剛到乏味,而電路仿真直觀、生動、形象、可操作性強;同時在教學實踐中,還由于受到實訓設備、場地和經費的限制,許多實訓的項目效果不夠理想甚至一些實訓的項目開不出來,這所以仿真教學的應用與開展對與整體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利用計算機仿真教學,只需一臺電腦安裝仿真軟件,構建一個良好的仿真平臺,不僅可以實現電路的仿真測試并且可以按照需要,時時進行修改,方便實用。為此,引入Multisim 軟件,對學習中的一些典型電路進行仿真,對電路的性能進行模擬測試,可驗證電路設計方案的正確性,優化電路設計等。
教學組織形式改革:以往的教學都是教師組織課堂的紀律、教師自己講授等等,這樣的方式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現在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首先以學生自學為主,根據教師提供的網絡資源,學生自己學習相關知識點,列出自己的知識清單,哪些知識點有困難哪些知識點清晰;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課堂展示,小組需要根據知識清單進行分組,小組內部討論決定課堂需要展示的內容,課;最后課堂上以小組形式匯報展示自己準備的知識點,學生提問討論,同時教師輔助指導相關知識點的內容。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顛覆了傳統的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考核評價方式改革:考核評價應更重視學生的能力,在評價標準的制定上,不只是單一地說出正確答案,應該根據學生完成的獨見性、創新性、靈活性等進行綜合的評價。然后進行項目設計,根據評價目標設計項目內容,根據評價標準設計項目的難度和深度。將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真正體現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考核采取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考核方法。過程考核又分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主要考核學生的通用技能和專業技能;期末考核主要檢查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的掌握情況以及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在評價方式上,以往由學生的實訓的報告直接打分的方式,不夠科學。為此,本課題把班級同學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教學,小組人數一般為3-5人,在考核過程中,將實訓的過程各個關節納入其中,采取現場打分的方式,通過觀察了解每位學生的實訓的態度及動手能力,通過學生提出的問題了解學生對知識及實訓技能的掌握程度,通過實訓的數據及實訓的報告了解學生處理現場問題的方法及能力,做到目標評價與過程評價的有機結合,
在電子電路分析中,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翻轉式課堂教學改革,具體實施過程主要分為三個步驟:課前準備、課堂展示和課后總結。
課前準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學生的特點,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設計教學流程,根據實際的案例進行任務分析,對方案進行設計,對電路進行設計,對電路進行制作,最后對電路進行調試,然后對整個項目進行評價。設計符合本校學生學情的網絡學習資源,然后學生根據相關資源自己查找資料,掌握相關知識點,并列出自己的學習清單,學生組成小組準備課堂展示內容。
課堂展示:這一階段包括了教學過程結構中的“展示,辯論,評價”這三個步驟,各小組成員按照分工,結合小組制作的PPT,對小組內部準備內容進行課堂展示匯報,然后對本小組的工作按照評分標準進行自評,同時總結本小組工作過程中的難點,以及嘗試解決的方法和措施,進行組內成員質疑和辯論。其他小組依次對該小組案例分析匯報提出相關完善建議,按照評分標準進行互評,并進行質疑和辯論。涉及比較復雜的問題,當場無法回答的情況,作為小組課后任務搜集資料歸納整理答題思路。教師按照評分標準對各組工作進行評分,并對各組工作涉及的相關的重點知識進行回顧總結,對難點進行詳細講解,對各組工作進行總結評價,并提出修改完善建議,提出疑問,全體學生參與辯論。最后,要求各小組按照其他組以及教師提出的完善建議繼續完善案例分析報告和PPT。
課后總結:對課堂展示的教學內容,所有小組都完成了“分析,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展示,辯論,評價”這些工作過程以后,借助相關的教學平臺,課后限時對知識點相關的概念、理論、方法以及技能進行檢測,鞏固相關知識。該教學任務全部完成以后,要求學生填寫學習反饋表,并開展課堂反饋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將該學習情境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收獲、體會、疑惑以及完善的思路進行發言。同時,再次對各組匯報時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答辯。
整個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根據實際案例,提出問題比如,什么是“直流穩壓電源”,它有哪些應用,做一個直流穩壓電源需要用到哪些元器件,電路怎么連接等,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查找相關資料,學習相關知識,掌握相關的技能,包括原件的識別,方框圖的分析,焊接技能,學生購買元器件等,并自行安裝調試,完成直流穩壓電源作品的制作,對每個學生的作品一一進行測試,測試結果作為課程考核依據。按照知識點排序層層遞進,通過由易到難的項目不斷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并且在全過程融入了價值引領,達到了深化育人的目的。從案例分析PPT 制作及分析報告的撰寫、課堂匯報、自評、互評、教師評分以及組內成員評分的標準來看,都重點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組團隊協作完成,培養學生不怕困難、積極探索的正確學習態度。與通常情況下教師一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型的育人過程不同,本課程遵循“學生做”(融入思政育人要求)—課堂匯報、評價、總結(強化思政育人)—“學生再做”(踐行思政育人)的“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的“學生主導型”育人模式。重點在于學生在不斷“做”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在行動中實踐遵紀守法、團隊協作、自主探索等。
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的重新設計,再運用翻轉式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課程考核標準等進行了教學改革和課程設計,在整個教學過程總,融入課程思政的元素,使學生在學會做事的過程中學會做人,教學全過程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開發學生的內在潛力。通過教師發放的崗位任務要求,自己制定學習計劃、設計方案、制作電路、調整參數、檢查測試等環節,完成一項接近于實際崗位需要的任務,發揮了每位學生的特長,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和工作主動性,同時對于難點能夠經過團隊的共同努力進行解決,很好地體現了團隊協作,這樣達到了整體效果遠大于個人效果之和的效應。考核評價過程也打破了以往教師一人評分的局面,體現了全員參與,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期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一種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