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河子西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班主任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用心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采取不同的方法教育學生。初中階段正是學生的思想品質固定成形的時期,班主任要不斷探索新的管理方法與教育手段,以新的形式來進行班級的管理,提升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地發展。
初中生的道德觀還在逐步形成中,所以班主任要在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觀上下功夫,要多“用心”,要注重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的道德觀,要讓良好的道德隨影入行的伴隨他們,不要口頭上的空談,要通過教師的“用心”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感恩,從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一)充分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一日常規”和“中學生守則”等行為規范方面的德育教育,召開“放飛夢想”、“中國夢我的夢”等關于遠大理想抱負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讓他們在遠大理想的感召下,滿懷對未來的憧憬和激情積極向上的學習。
(二)充分利用學校組織觀看的愛國主義以及英雄人物的教育影片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觀看影片之后寫觀后感,班級組織討論,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情結。
我們學校優美的校舍,醇厚的校園文化都是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的好題材。我常常利用學校組織的“文明班級”以及“最美學生”等評比活動,討論我班的班風、學風,然后組織學生布置教室,把班風、學風的標語、名人警句和中學生守則、一日常規以及一些評比細則張貼到班級醒目的地方,班級還設有“好人好事”、“最美學生”以及“今日之星”等專欄,使得班級學習勤奮、助人為樂、講文明懂禮貌以及在各方面表現出色的學生榜上有名,激勵他們向優秀學習,激起他們積極向上,人人為班級爭先,個個奮發向上的浪潮。1.我推行“精細化”管理,對班級物品和學生學習物品的擺放都有明確的規定,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給他們創設整潔舒適的班級環境,讓他們知道“把身邊的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的道理。2.我力爭給學生營造一個整潔、高雅、美觀大方的班級環境,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和團結祥和的學習環境。
民主、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是我們作為班主任的基本準則,我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著,我對待學生從來都是一視同仁,沒有親疏之分,在我的眼里沒有后進生,從來不歧視后進生,對羸弱的學生更加愛護有加,我努力挖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掘他們積極向上的一面,在課堂上給他們搭建公平競爭的平臺,讓他們各盡其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我給予學生尊重,激發他們張揚個性,欣賞他們的每一個進步,用“平等心”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中學階段是學生可塑性最強的時期,每一個學生都有光輝靚麗的一面,我用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我從不放過,一定會給予大肆的宣揚,給予肯定,把這些好的方面傳遞給每一位學生,讓他們以身邊的人為楷模。多年的教育經驗告訴我,班主任一定要有“蹲下身子看孩子”,要“彎下腰來對待學生”這樣的心態,要以他們的視角看待問題,要用他們的高度來分析學生之間的事情,要用心分析他們的不常規的做法,要真正的懂他們,要尊重他們理解他們,要給他們創造平等交流,公平競爭的平臺,要營造平等的氛圍,讓學生在公平寬松和諧的環境中真誠的表達自己。
真誠待人是我們作為成年人的為人處世的準則,作為班主任一定要用“誠心”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學生達到心靈的溝通,給學生信任感,班主任要用真誠的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要處處做表率,要言行合一,要用自己的行動取得學生的信任,要和學生相互理解,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班主任還有成為有心人,要處處留意,時時觀察,要洞察學生的行為,要利用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各種教育。正如我的學生熊詩琦寫的作文《誰是最可愛的人》里面寫我的一段話:“炎執的夏季,黃老師您替我們向學校申請安裝空調,還自掏口袋花錢請我們吃冰棒。像這樣掏口袋請全班同學吃東西的次數不只一兩次,而且每次吃的東西都不一樣。”正是這樣的誠心,取得了學生的青睞。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愛”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她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情,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前提,也是教師的一種教學藝術和能力。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都把熱愛學生看作是教師最基礎的美德。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我用32 年的教育生涯踐行了我說過的話:當老師,就得熱愛教育教學工作;當老師,就得對學生充滿了愛心!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還不是很成熟,犯錯是難免的。這時班主任就不能一味地批評學生,而要精心設計教育的方法,既能夠讓學生記住這次教訓,又不會讓學生覺得失去了自尊。如果有學生違紀,在課上大聲說話,班主任就可以讓學生體驗當老師,在講臺上講課,教師則扮演學生跟別人聊天。學生通過這樣的實踐體驗,能夠理解教師的辛苦,并且在以后的課堂學習中能夠遵守紀律,認真聽講。
總之,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講究方式方法,用心與學生溝通,讓學生能夠真正領會教育的意義,從而自發地規范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