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霞
(桂林技師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導游(英譯為”Guide”),主要職責包括組織與引導游客領略與感受山水之美,解決旅客旅游過程當中可能遇到的突發事件等。新時期,伴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導游在旅游業中的地位及作用也越發突出,特別在游客的旅游審美活動實踐中有著積極而特殊的意義。可以說,導游綜合職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游客的旅游體驗,也能夠對我國旅游業的整體發展構成間接影響。其中,作為導游綜合職業能力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導游講解能力的培養更是備受關注。作為一名中職導游服務專業教師,就學生導游講解能力的培養進行一些探討。
導游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強,集腦力與體力勞動于一體的職業工作。而一名專業優秀的導員人員,要具備高超的服務技巧與良好的服務理念,特別是要具備較強的導游講解能力。導游講解,是對旅游過程中所遇到和涉及的豐富多彩的自然生活、璀璨壯麗的自然景象、文化內涵深厚的人文景觀等,結合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工作經驗來加以整理、組織后,向游客做出的一種口頭語言式的講解描述和意境再現的過程。基于導游講解,游客能夠更加深入、更為全面地理解、認知、感受與欣賞旅游景象,進而有助于良好旅游體驗的形成。導游講解集中體現在語言的表達上,或優美、或幽默、或深沉。導游講解能力的高低,不僅體現了其自身語言水平和導游服務水平的高低,同時對于吸引游客,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實現與提升,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職院校的招生門檻相對較低,生源素質水平相對較差,知識儲備與能力素養相對較為不足,加上中職學生社會經驗缺乏,在導游講解實訓過程當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集中表現為以下三點:
要想做一名合格專業甚至是優秀的導游員,就必須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歷史、地理、文學、民俗等方面都要有所涉獵,都要下功夫學習。換言之,新時期導游員要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夠豐富自己的講解內容,才能夠為游客提供優質的講解服務。然而,中職生大多知識面較窄,甚至可以說文化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在導游講解過程中,內容也較為單一,并不能夠進行深層次地挖掘,很多情況下都是照本宣科,讓人感覺索然無味。
導游講解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要讓講解語言有新意、有感染力,這樣才會引起游客的注意和興趣。相反,如果講解語言千篇一律,結構單一,游客會陷入一種聽覺疲勞,甚至是產生厭倦的感覺。當前,很多中職學生在嘗試進行導游講解的過程當中,會喜歡從網絡搜索,進而使用一些固定的模版,進而加入一些套詞套句,講解用詞晦澀難懂,特點不夠突出,過度書面化的格式應用使得講解語言缺乏新意。
導游講解的過程,是一個交流表達的過程,同時也應該是一個對講解技巧靈活運用的過程,只有根據情況靈活運用導游講解的各項技巧與方法,才能夠更好地根據游客的審美需求及心理需求來將所需要講解的內容更好地推介給顧客,使顧客能夠獲得愉悅的旅游體驗。然而,當前學生的講解技巧應用不足,集中還是源自于對講解技巧掌握的不到位,導致講解過程中內容僵硬缺乏新意,影響導游服務質量。
學生導游講解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發展的發展的過程,同樣也應該是一個講究設計、具有策略的系統工程。結合當前中職生的實際情況來看,為提升學生的導游講解能力,就必須著眼于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繼而從觀念、內容和形式上來改進教學,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傳統教學過程當中,由教師強行主導學生的學習,同時教師教學對教材存在過度依賴,大多以教師的理論講授為主,重理論而輕實踐,采用灌輸式教學,知識拓展不到位等等,這是應試教育觀念的集中體現與顯著特征,是教學現狀的真實寫照。新時期,為了強化學生導游講解能力的培育,作為教師就必須要扭轉這種傳統的教學觀念,從教育教學規律出發,從學生學習及成長的本源出發,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出發,來強化對學生實踐的重要性認知,引導學生理解導游專業學習,認知導游職業崗位的同時,鼓勵學生主動探究、積極實踐,逐步促進講解能力發展的同時,探索出自己鮮明的講解風格。
為提升講解能力,就必須要相對應的優化教學內容,以不斷強化對學生講解技巧的有效掌握。具體來講,一方面要強化學生對導游詞講解的訓練,學生們預先根據導游的內容場景來制作導游詞,然后對準備好的導游詞進行背誦,具備脫稿講解的能力。當然,在脫稿講解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音量、語調以及語速的訓練與指導。即音量要適中,能夠讓大多數游客聽清為準;語調要適宜,盡量帶有相應的感情色彩;語速要正常,可根據游客的情況來加以適當的調整。當然,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指導學生按照導游詞進行講解的過程當中,要讓學生善于加入一適當的動作表情,比如一個明朗而甜蜜的微笑,一個優美的歡迎手勢等,可以增加導游講解的感情色彩。
另一方面,要強化學生文化知識與個人修養的培養,導游講解的過程,也是自身文化知識與品格修養的表現過程,所以要想具備良好的導游講解能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導游,就必須注重文化知識與個人修養的提升。對此,除了教師日常授課以外,要多利用互聯網來帶領學生進行拓展性學習,開展任務式、主題式閱讀,要鼓勵和指導學生去學習和了解有關歷史、人文、民俗等方面的知識,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拓展自己的思維視野,善于自我修身,注重自身品格修養的提升。
一直以來,關于教學形式的研究與探索,始終是各專業、各課程教學的一個核心話題,也是影響甚至決定教學成效的關鍵。同樣,對于導游服務專業教學而言,為培養與提升學生的導游講解能力,就必須要創新教學形式。
首先要做好理論講授,理論講解是奠定學生對導游講解認知基礎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培育學生導游講解能力的開端。當然,我們要杜絕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以口頭講授為主的教學形式,善于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來推進“翻轉課堂”“案例教學”“分層次教學法”等眾多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如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讓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后由教師給予總結歸納與重點指導;基于“案例教學法”,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展示,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理解導游講解的技巧和方法,為自身的講解及練習提供指導;基于“分層次教學法”來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與目標,帶動與促使每位學生都能夠獲得進步與提升。
其次,要做好實踐教學模塊,該部分又可以劃分為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兩部分。其中,就校內實踐教學而言,可以設置與實行校園導游講解項目,由學生扮演導游身份,向教師和其他同學,向外來參觀人員及外賓等講解與介紹校園,突出校園精神與物質文化的講解。另外,就校外實踐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利用本地區的旅游資源或者是民俗文化活動等,來帶領學生到實地進行模擬導游訓練,讓學生接觸真正游客,進行實戰講解,促使其導游講解能力獲得更為有效的提升。
總而言之,要想培育出優秀的導游員,就必須要注重學生導游講解能力的提升,為此也就必須要加強對培養路徑及策略的探究與實踐,著重于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內容的優化以及教學形式的創新,為學生導游講解能力的提升提供動力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