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麗
摘要: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討研究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制、法規以及設施與技術方法與經費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有效對策,旨在進一步提升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水平。
關鍵詞: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現狀;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隨著地質工作的大規模開展,實物地質資料越來越多,各地也相應地建立了實物地質資料庫,來保存實物地質資料。但是由于管理庫設施落后,管理技術等問題,對實物地質資料信息保存造成很大影響,致使很多地質實物資料發生損壞。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國家近年來對地質實物資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原國土資源部在2008年1月頒布實施《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責任充分明確,并提出匯交、保管與利用實物地質資料的相關要求,為地質實物資料管理指明了方向。
1.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現狀
1.1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制分析
我國地域遼闊,多部門、多單位從事地質勘查與礦產開發工作,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數量多、分布散而廣,集中保管在一個部門或一個單位的難度很大。只能在統一的領導下,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共同承擔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
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實行統一領導下的部門委托管理與分級負責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即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作為自然資源部,代表國家負責組織協調全國各部門、各單位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同時對這些部門進行委托,來有效的管理石油、天然氣、煤層氣以及具有放射性特點和保管條件的實物地質資料,。在管理其他實物地質資料過程當中,按照自然資源局相關要求,在主管部門領導下按照這些地質實物資料具有的保管意義以及性質和開發利用價值等因素,推行分級管理制度國家、地區與基層同時對這些地質實物資料進行管理。
1.2我國館藏機構建設情況
(1)國家級地質實物資料館藏機構建設分析。國務院在2000年7月,正式成立國家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在2006年,更名為“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建立于2004年。近年來,實物地質資料館迅速發展,資料整理服務管理制度日漸完善,具備穩定的管理人才隊伍,在實物地質資料整理建檔以及推進數字化方面都獲得了巨大發展,實現成果集成與轉化,館藏體系越來越完善。
(2)省級實物地質資料館構建情況。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很多地勘單位,針對巖心實物資料建立巖心庫,同時還建設了標本庫以及副樣庫,設置了很多存放點。然而在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方面,省(區、市)還缺乏統一集中的實物地質資料庫。雖然一些地區構建了地質博物館,對一些礦物及古生物化石和巖石標本等進行收藏,但是缺乏專門管理機構,省(區、市)實物地質資料調查與統計工作,主要由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以及儲量處和地質局資料室來完成。
隨著《地質資料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推出之后,省(區、市)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國地質工作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在地質資料館長藏基礎建設方面,各級政府也在不斷加強,并與當地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實際相結合構建新的庫房,然而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各地之間情況存在很大差異,所以在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方面存在各種形式。一些省份針對實物地質資料,建設了專門的館藏機構,還有的將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納入到地質資料館范圍內。如山東省結合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實際,建設了我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實物地質資料館。還有的地方將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歸屬地質博物館。也有的通過地質資料信息中心和檔案館進行管理。某些地區還通過行政部門對當地的實物地質資料進行管理,對本地區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提供支撐。在保管實物地質資料過程當中,各地的地勘單位是這些地質實物資料管理的重要主體,但是還缺乏完善的實物地質資料庫。
(3)石油部門館藏機構建設情況。在地質實物資料管理與開發利用方面,相較于冶金、地礦、煤田等系統,石油系統走在前列。管理數量繁多的實物地質資料,尤其是一些巖心、巖屑數量龐大,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主要內容。勘探油氣資源屬于特殊行業,要想獲取這些實物地質資料,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尤其是一些實物資料是通過海洋鉆井而獲取,其保存價值更高。一些巖心和巖屑長期保存在石油企業當中,很多企業在油田生產過程當中,一直沒有處置過巖心地質資料。
很多企業目前都構建了巖心庫,而且在庫房以及設備條件上都得到了大幅改善,管理水平越來越高,實現了實物地質資料的機械化、立體化儲存,工作流程得到有效簡化。信息化、網絡化管理的快速發展,對推動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共享發揮了重要作用。
1.3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情況
在頒布實施《辦法》之后,中國地質調查局在2008年8月又推出《關于匯交實物地質資料的通知》(從以下簡稱《通知》),對承擔地質調查項目有關單位提出新的要求,須和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形成良好配合,科學合理的篩選與采集實物地質資料,完成實物地質資料匯交。下發《通知》之后,地質科研與地質勘查部門,在《辦法》要求下,對實物地質資料匯交責任與義務積極履行,并將實物地質資料清單陸續提交給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大大提升整理移交工作水平。
1.4實物地質資料的保管情況
我國在地質工作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的地質成果資料也非常的豐富,如標本實物、樣品巖礦心等。這些實物地質資料的獲取,不僅將地質科研與勘查工作充分體現出來,而且開發利用價值非常的高。但是在管理這些實物地質資料方面,我國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很多地勘單位由于經費受限,一些保存巖心樣品的實物地質資料庫破損較為嚴重,甚至發生倒塌,很多工作人員轉崗退休,同時還廢除管理制度,因此,損壞了大量的實物地質資料,還造成這些重要實物資料丟失。煤炭、地礦、冶金、有色金屬和建材等在管理實務地質資料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只有石油系統相對較好。
1.5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利用情況
在管理實物地質資料方面,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有效完善了資料收集、整理、匯交等工作內容。在整理入庫實物地質資料以及巖心掃描同時,進一步提升實物地質資料公共服務水平,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現如今,國家依托豐富的實物地質資料,有效集成國內重要礦山鉆孔巖心資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開發,拓展建階層型剖面標本與“金釘子”資源信息服務產品,集成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標本資源信息,打造國家食物地質資料庫科研教學基地。在管理實物地質資料工作實踐中,經驗越來越豐富,管理實物地質資料工作水平不斷。
2.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面臨的主要困難
2.1缺乏完善的管理體制與機制,法律法規亟待完善,同時缺少完善的技術方法。
在管理實物地質資料過程當中發現相應的管理機制還很不完善,尤其缺乏完善的行政管理體制,沒有在地質工作管理體系當中納入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沒有全面落實委托保管與分級管理制度,沒有充分明確館藏機構隸屬關系。在管理實物地質資料方面難以和地質項目管理工作以及地勘資質管理工作形成有效聯合,沒有在各級地質規劃計劃工作當中,納入實物地質資料保管與服務工作,而且項目和經費渠道沒有有效建立起來,在管理實物地質資料過程當中,還處于孤軍奮戰的尷尬局面。
國家雖然頒布了相應的《條例》與《辦法》,但是在制度法規以及技術方法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特別是制度保障比較缺乏,在管理實物地質資料方面,技術水平亟待提高。
2.2館藏機構亟待健全與完善,缺少相應的保管設施經費以及專業人員。
在管理實物地質資料方面,我國起步較晚,雖然目前已經投入使用國家級實物地質資料庫,還缺乏完善的服務設施,沒有相應的觀察場所,取樣加工以及化驗測試場所還比較缺乏。另外人員組成上面不太合理,尤其是專業技術人員比較缺乏,沒有充足的運行經費。在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當中,一些省區實物地質資料庫,難以適應社會化服務相關要求。而且各個地區由于涉及體制編制,用地和資金等問題,進展工作一直比較緩慢,面臨著諸多困難,一些地勘和地質單位,資料庫的建設常常無法落實。
2.3實物地質資料庫服務水平較為單一,亟待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近年來國家在實物地質資料采集以及搶救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在保管這些實物資料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產品開發以及服務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沒有充分考慮服務對象及其需求,應當對什么樣的服務產品進行開發,怎樣對這些產品進行有效開發,這些都還亟待深入研究。目前實物地質資料在社會化服務方面能力還非常弱,主要是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比較單一所導致,如在保管鉆孔巖芯方面,目前一些國家及實物地質資料庫,容量在50萬m~ 60萬m,但是僅僅保存的巖心為7萬余米。由于管理和服務技術水平落后,當前主要對現場取樣進行網上發布目錄,服務利用率不高,而且缺乏較為完善的服務體系。亟待開發一些有綜合特點的信息服務產品和深層次的服務產品,影響實物地質資料產品信息化發展水平,不能全面有效的積累產品資源,國家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庫,不應當僅僅停留在對這些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層面,還應當進行全面綜合的研究集成成果,對服務產品進行開發與拓展,增強實物地質資料利用途徑,達到共享信息的效果。
3.提升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3.1針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建設標準化體系
對《辦法》的配套文件逐步完善,依照要求,制訂相應的細則,更加科學規范地落實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對相應的分級管理責任充分細化與明確,明確匯交程序,針對各種實物地質資料,制訂規范化的建庫標準,科學合理的篩選,并提高管理技術與方法,確保制度體系技術標準,的完善性和更加科學規范的管理實物地質資料,提升其服務水平。
3.2加強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建設
針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構建完善的經費渠道與項目渠道,搶救收集整理實物地質資料,確保實物地質資料庫穩定運行,并推進數字化建設。對地質實物資料庫管藏設施進一步完善與提升,全面考慮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要求,對專門標本庫以及特殊實物資料庫加強建設,擴大觀察場所,投入相應設備。收集整理實物地質資料,尤其一些實物地質資料具有重要的價值,需要對資料館藏體系不斷完善。
3.3加強建設省級實物地質資料館以及相應的地質資料庫
各地自然資源行政部門應當進一步強化地質資料管理職能,在《條例》、《辦法》的要求下,將該區匯交、保管以及利用實物地質資料,和監督管理工作充分落實。同時充分考慮自身實際,解決編制、用地和經費問題,建設完善的實物地質資料館。在實物地質資料生產、開發、利用方面,地勘單位要發揮主體作用。一些地勘單位屬于甲級資質,應當構建專門的實物地質資料庫,并委派專人進行管理,妥善保管這些重要的實物地質資料。
3.4構建全國性的地質資料數據庫與管理系統,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
針對實物地質資料庫加強完善的信息系統建設,按照產業化、集群化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框架要求,有效整合各個專業不同部門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共享實物地質信息的效果,進一步增強地質找礦與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
3.5擴大監督能力,提升匯交實物地質資料水平
自然資源部以及省級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辦法》相關要求下,進一步提高行政管理職能,加強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完善技術措施,對實物地質資料匯交進行有效監督,同時在地勘資質管理以及項目管理過程當中納入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內容,力爭實現實物地質資料按時匯交。
參考文獻:
[1]翟虹霞,王娜.談怎樣做好地質資料檔案管理工作[J].甘肅科技,2016, 32(23):83-84.
[2]沈巧玲.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的整合利用與共存發展[J].蘭臺內外, 2017(05):35-36.
[3]王洪蕊.論在信息化條件下改進石油地質檔案管理工作[J].辦公室業務, 2015, 31(7):42-43.
[4]張穎旭.關于地質檔案的開發與利用探析[J].化工管理. 2018, 31(30):118-119.
[5]王琴.地質檔案管理的特殊性及管理辦法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6, 19(1):69-70.
[6]謝發紅.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辦公室業務, 2014, 30(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