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契合理念在包裝的設計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當今市面上的包裝基本上只具有實用價值,忽略了包裝審美以及互動形態的重要性。文章以舒膚佳石榴香皂為例,將契合理念融入皂盒包裝設計,通過對原有結構的改良和材料的更換,解決使用過程中的浪費污染等問題,使包裝的功能性得到提升。
關鍵詞:契合理念;香皂包裝盒;再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8-0-03
文章首先對契合理念進行簡單探析,并對其運用在設計中的方式進行深入研究。其次對國內市場上單一的香皂盒包裝進行分析與歸納,對包裝材料進行一定的探究與思考,最后針對具體產品進行再設計并提供詳盡的再設計方案。
1 契合包裝的理念
1.1 契合理念
《辭海》中契與合的釋義為和諧、統一、整體,有吻合、符合、匹配的意思。道教中的契合則包括陰陽兩極,既是一體,又可共生。太極圖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契合圖形,古人用一條“S”形的分割線,將圓分為陰陽兩極的契合形式。而類似的契合理念同樣體現在七巧板、拼圖、榫卯結構中,像這樣多種事物通過設計、規整到同一體系中得到和諧統一的狀態就叫作契合[1]。
1.2 契合形態的分類
1.2.1 實用契合形態
實用契合形態旨在充分利用包裝的空間、結構,滿足其具體的職能,如存儲、運輸、收納等。基于契合理念實用性設計的特別之處在于,其精心考慮、設計包裝的結構形態,而不僅僅是簡單地利用空間。一個精心設計的契合結構往往不止有一種形態,通過包裝設計元素再組合而成的新形態,可以滿足新的職能需求,而這些都是在不占用額外的空間、資源的前提下做到的。現有的包裝形態往往只使用簡單的空間構造,以此滿足基本的職能需求,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與此同時,多形態的契合構造往往更受消費者的青睞。因此,包裝設計理應追求形態結構和空間上的完美契合。
1.2.2 審美契合形態
信息時代,新一代的“90后”“00后”進入社會,成為消費主流,他們大多追求時尚,追捧新興事物。以當下火熱的盲盒為例,“泡泡瑪特”形象IP與電腦廠商聯動形成的包裝設計受到了眾多該形象愛好者的熱烈追捧。究其原因,是該IP形象形態、風格多變,飽含設計感,同時囊括了科技、太空、空想等元素,以其優質的產品內容自然而然地收獲了一批忠實的粉絲。若包裝設計在基礎的使用屬性上增添這類迎合年輕消費群體的IP形象,其產品就很容易“出圈”,在擴充粉絲的同時,還能達到宣傳品牌形象、提高效益的目的。因此,基于一定審美的趣味性設計是契合設計相當重要的一環。
1.2.3 互動契合形態
契合形態的互動性,是指產品包裝的設計要在基礎的功能屬性之上體現出互動價值、再使用價值,而這往往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聯系的紐帶。比如某香水品牌,其外包裝盒在拆解展開后,是一塊該產品文創形象的拼圖。通過裁剪拼接,可以得到精美的文創形象,能夠將其放在櫥柜中予以展示。同時消費者也在動手的過程中收獲了快樂,其對商品的認可度、喜愛度會在這樣的交互過程中得到進一步提升,在擴大產品影響力的同時,拉近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距離[2]。
1.3 契合理念與包裝設計
1.3.1 契合設計的要素
契合包裝是指將契合理念融入包裝設計,其關鍵不僅僅是圖形或形式中某個單一點的契合,更要根據產品的具體功能、特點及用戶的需求,在包裝設計中尋找圖形與形式相結合的平衡、和諧狀態,以達到包裝的契合。滿足以上要素的契合包裝可以為大眾消費者帶來好的使用體驗,因此,包裝的契合是非常重要的法則。
1.3.2 包裝契合的積極意義
契合使創造出來的形態相互補充,獨立的形態經過契合設計形成新的整體,從而達到提高功能價值、節省材料、節約空間、方便儲存、減少投入等目的。對產品形態、造型設計進行組合與分割,能達到一種和諧之美。分割與組合關系密切、互相補充,分割而成的元素個體完整,局部自成一體,具備部分職能;而個體又可通過規整、組織,形成一個具有全新外觀形態的整體,其功能因此得到了相當大的擴展,且外觀造型也更加豐富、美觀[3]。
2 國內同類產品分析
觀察和研究國內市場現有的流通香皂包裝,可以發現分別有三種構成要素,分別是結構要素、視覺要素和材料要素。下文就從這三個方面分析現有的兩種同類產品包裝。
2.1 經典包裝
目前占據主流市場的包裝形式是傳統的長方體紙盒包裝,其包裝結構相當單一,沒有與體現產品相符合的功能性。而在視覺要素方面,裝飾圖案比較豐富,除商標以外,主畫面圖案分別有香皂香型、聯動的IP形象等幾種類型。而文字均簡要地傳達了產品優勢,交代了產品信息并以此與顧客進行簡單的溝通。在材料選用中,占比最大的是硬紙盒,其次是軟牛皮紙、塑料紙膜等材質。這種包裝設計的優勢是成本低廉,缺點是均為一次性使用,包裝被打開后會被直接丟棄,并且紙類包裝不防水,遇到復雜的運輸環境或儲存不當時,很容易出現產品損耗。
2.2 異形包裝
此類包裝多用于定制手工皂、私人作坊以及原創DIY等。隨著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們對生活品質越來越重視,因此香皂衍生出了許多品類,如手工奶皂、古法皂、蜂蜜皂等等。多種多樣的自制皂為了吸引客戶群體,在包裝設計上下足了功夫,多見鏤空設計、異形、奢華絲帶等,在材料的選用上也是五花八門。此類包裝空有外表,但本質上并未作出優化,僅僅起到包裝產品的功能,并且過于煩瑣,不適合攜帶和運輸。
2.3 現狀分析
香皂盒包裝應產品而生,不僅要作為包裝使用,也應當具有人性化、功能化的特點。而上述所有香皂包裝幾乎只承擔了“把產品包住”的功能,若將自己代入消費群體,買到一塊香皂后,還需要添置一個香皂盒。換種角度,是否可以把本應當買的香皂盒融入香皂的包裝設計中呢?
傳統的紙盒包裝在應對其他使用場合時有極大的局限性,如學生、租房青年等群體,他們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在購買香皂后不會記得加購皂盒,若香皂長時間擺放在洗手臺處,潮濕的環境會導致其軟漲、發霉。再如,一般的香皂包裝無法滿足旅行愛好者隨身攜帶的需求,傳統香皂包裝的打開方式是撕開或剪開,使用后包裝就無法還原,并且儲存不當還會出現破損等情況,完全無法保護產品。現有的異形包裝不是基于功能進行的設計,花哨的設計造成了資源浪費。
這些問題的出現,無一不激發我們對該產品包裝材料的選擇以及結構、樣式再設計的思考。
3 再設計方案
契合包裝設計的出發點是在滿足商品實用性的基礎上進行功能、結構、趣味性的提升。根據對市場、材料等的探究,筆者以舒膚佳石榴香皂為目標產品,對它進行再設計,將契合理念融入其中。以傳統香皂盒為靈感來源,結合產品的特性加以一定的改造,就可以將契合理念運用于設計中。這不僅契合了產品的功能,也為視覺和結構改造賦予了一定的趣味性,契合產品的特性。設計的目標人群是旅行愛好者、學生、租房白領等生活節奏快的用戶群體。
3.1 結構創新
香皂契合包裝應解決的問題在于,如何使形態、功能和可持續使用這三者完美結合。基于此,筆者選擇了最基礎的方形盒型,分別用兩種形態應對不一樣的使用環境。
形態一滿足了包裝的運輸、存儲以及貨運的需求,其整體外觀及切面結構見圖1。外部盒子的下半部分為梯形,而上半部分則是尺寸縮小一些的梯形構造,采用密封上下盒形式,中部設有剪裁線可以輕松撕開。兩種形態結構的切面見圖2,在運輸、存放的使用場景下,可以很好地使內部的香皂得到完整的封存。另外,還對上半部分頂部進行了石榴籽方案的鏤空設計。
形態二滿足了日常使用的瀝水、放置需求,其整體的外觀如圖3所示。該設計將形態一中的上半部分倒扣在下半部分中,下半部分底部高出一部分的梯形結構很好地將上部分懸于其上。兩種形態頂口交接契合處的卡扣裝置如圖4所示,其很好地將兩部分契合在一起,保證了日常使用中的整體貼合性。
3.2 功能及材料選用
基于結構創新,可以設計出兩種包裝契合的使用形態,下文對其具體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加以闡述。
第一種形態是方便攜帶的上下蓋功能。新的材質可以使包裝被打開后還能還原至初始狀態,其契合牢固,保證香皂在運輸的過程中不被損壞,旅行外出時也方便攜帶,不會有漏撒的情況。
第二種形態則體現了皂盒的使用功能,其牢固、美觀且有瀝水功能。打開包裝盒將香皂取出,將上蓋翻轉并扣進下蓋中,上蓋中的石榴籽形狀的鏤空花紋,可以使水分可以自動漏進接水盒中。由于下蓋和底部瀝水盒之間有大小差的天然卡扣,上蓋不會下滑,瀝水盒有一定的高度可以接水,水位過高時取出上蓋倒掉即可。在平時使用香皂的過程中,香皂包裝一直處于第二形態,使用完畢后將香皂置于翻轉的上蓋上,瀝水完畢后倒掉多余的水分又可以還原到第一形態,此形態的設計能提高用戶使用的舒適度。
3.3 視覺改良
筆者在對產品進行調查時發現,本產品特色明確,與其他同類皂不同的是,該石榴皂皂體為酒紅色,通透瑩潤,香味也非常獨特,不同于基礎版香皂的刺鼻皂角味,它散發著濃郁的石榴果香,使用時的皂液呈淡粉色,非常漂亮。而原版包裝在視覺上并沒有凸顯出這些優勢,因此以石榴的香氣與色澤為靈感,將鏤空圖案與石榴形狀相結合。這一包裝不僅能讓消費者在挑選產品時聞到、看到產品的實物,展現商品優勢,而且還可以在視覺上達到契合的目的,如圖5所示。鏤空的結構和石榴的視覺形狀契合設計中共面共形的特征,而其他衍生香型的香皂及其視覺形態,如橙子等形態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延伸。
4 結語
契合設計強調各部位之間互相匹配、優勢互補、形態融合以及存在共面共形、共線共形的關系。設計師在產品設計中,要多加運用契合理念進行設計,創造出受用戶喜愛的包裝設計,增強用戶和產品之間的交互性,提升用戶的忠誠度,使商品的價值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何霞,劉青春.包裝形態契合設計探析[J].包裝工程,2010,31(22):33-36.
[2] 孫明海,陳明輝.“契合理念”在牙膏盒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9(22):92-93.
[3] 張帆.包裝形態設計中的契合之美[J].包裝工程,2011,32(20):111-113,120.
作者簡介:胡秀睿(1998—),女,湖北十堰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廣告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