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瑾 劉鵬 盧彥蓉
[摘要: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城市景觀設計的形式與技術也不停更新換代,但地域景觀設計同質化現象也越來越明顯。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每個地域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元素。景觀設計需要尊重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突出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基于此,文章系統分析地域性文化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闡述地域性文化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和使用策略,研究地域性文化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地域性文化元素;景觀設計;應用原則;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8-0-03
地域性文化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凸顯了景觀設計的文化特色,能使景觀設計更具有地域性特點。景觀建設與設計是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城市整體美學水平的重要內容。作為一個多民族文化元素高度融合的國家,中國具有各種各樣的地域特色與文化,設計者需要把當地人文元素融入城市景觀設計中,增強城市景觀的藝術性和人文性。
1 中國地域文化的特點
我國的歷史文明涵蓋了形形色色的地方文化,地方文化之所以有鮮明的地方風格,是因為其是在五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經過融合、變遷產生的。我國地方文化有著民族性特色,由于我國少數民族眾多,各少數民族都有著特殊的傳統文化和習俗等,除漢族因人口數量巨大而導致分布分散之外,其他人口總數比較多的少數民族都有鮮明的區域分布特點,所以地方文化也有著比較鮮明的民族特色。歷史的演變有促進文化融合、人文學習和文明創新的重要意義,中華文明產生于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地方文化產生于各地文明融合與復雜的人類發展過程中,因此具有獨特的歷史性。
2 地域性元素類型
2.1 自然元素
自然元素具有純自然地理特征,是不受任何人干擾的,它在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漸具備了該地區古老而原始的特征。人類的活動和創造就以此為基礎。分析和開發自然要素是城市景觀設計的重要依據,也是深入探索研究地域性景觀的前提。
地域性特點是大自然本來就具備的一個特點。例如,我國東部地區海拔一般較低,平原或丘陵居多,降水豐富,從而產生了大量溪流湖泊;而我國西北部以草原為主,因深居內陸,降水很少,從而產生了荒漠和戈壁等自然景觀。另外,不同的經度、緯度和海拔等會帶來不同的氣象條件,因此地理植被和自然環境也存在差異。這些因素對城市景觀環境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2.2 人文元素
人文元素主要指人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改造自然界的各種活動而形成的物質基礎與精神結果,主要體現為詩詞作品、人文古跡、宗教風俗活動、民族傳統工藝等。地域性城市景觀的打造應該以地方人文元素為基石,既要重視歷史與傳承,又要有利于當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從而增強人們的文化歸屬感。而隨著時代的推移,地域文化元素會與外來文化碰撞融合,產生新的文化元素,影響地域性景觀的形成和發展。
3 地域性文化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3.1 特色性原則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不光要考慮到場地所在地的人文歷史、文化背景,使其有利于傳承悠久文化,延續城市文脈,還要著重表現場地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同時,需要注意到場地所在地的地域特征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產生新的文化內涵與新的表現形式,從而作出更好、更合適的選擇。
3.2 整體性原則
研究整個系統理論需要人們由全局到局部、由總體到部分、由全過程到一個階段、由以往到當前全面系統分析并解決問題[1]。如果用一個龐大的體系形容整個都市景觀,那么建筑、植被、水體、建筑、交通等都市景觀組成要素,便是一個個的子系統。在都市景觀項目方案設計中,設計者必須充分考慮到子系統的整體關聯,也就是考慮都市景觀組成要件;還必須顧及整個都市設計場地這個龐大體系與環境及周圍都市商業形態的整體關聯,也就是梳理整個都市景觀,以便實現整體的和諧統一。設計者在保證建筑設計場地內的景觀設計、設計場景所在地與周圍環境、既有建筑物形式和諧統一的同時,還要考慮建筑設計的人性化和規范化,既應當以地域環境為前提,又要保持不同風景元素的連貫性、一致性和協調性。設計者還需要考慮時間,把握建筑整體的完整性,要提升建筑場地空間與歷史時間的整體性,可選取一個富有歷史文脈代表性的特殊時間,并采用現代化設計手段為建筑景觀設計注入人文內涵。
3.3 可持續性原則
從大的時代層面上看,可持續發展戰略既要求使當代中國人對使用資源的需要得到滿足,又要求讓后代人的生活發展有保障;從較小的時間角度上看可持續發展,資源的可循環使用必須在短期內才能實現。因此,因地制宜是設計者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的,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合理宜居的生態環境并且盡可能用最簡單合理的方式方法[2]。同時,設計者還需要使現代科技滲透園林綠化工程,以此滿足對現代景觀設計的需求,還可以使用最新的環境技術與材料,合理利用光能、水力、風力等各種綠色可再生資源,提高環境資源的利用率。另外,設計者在選用材料和技術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現狀和實際需求,防止產生新的問題。
3.4 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是當前現代園林建筑設計中的重要理念,也是對古代“人本”這一重要設計理念的繼承,是一種人文設計理念的運用,也是一種對地域性文化的運用。因此,設計者要把地方性人文元素融入建筑設計的景觀場地中,就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應該違背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宗旨。設計者要想提升景觀的人文藝術性和景觀的親和性、吸引力,就應該將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理念和地域性文化元素結合起來,讓進入景觀場所的人產生一種回歸故土的心情,并體會到環境賦予的地方人文情感。
4 地域性文化元素的應用策略
4.1 地域性文化元素的分析與提取
區域性文明的傳播和表達由區域性文化符號承擔,同時區域性文化符號又是一個象征[3]。當城市面臨復雜的自然環境地形和城市歷史文脈問題時,為保證區域性文化元素運用的準確性,設計者需要在分析區域性的文化元素時確保甄選出合理信息;為體現區域自然特征,設計者必須選擇具有代表區域自然特色的最有效元素。在區域傳統人文元素和自然景觀特征的提煉過程中,要獲得最理想的設計效果,不僅需要重視傳承和延續傳統人文元素,而且要避免照搬照抄、堆砌使用,在設計使用的過程中要對其進行合理的簡化變異,在強調取其形的同時做到通其神。
4.2 地域性文化元素多樣化的設計表現
個性化的設計表現形式一般體現為設計手段與表現形式的多樣性,設計手段與表現形式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掌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是設計者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必須重視的事項。傳統設計者如果想要實現視覺上的“仿古”,可以采用復興傳統風格的設計手法,也可以發展與擴充傳統風格的表現形式,延續傳統構件的形式并進行改造簡化,突出主體元件,側重符號特征屬性,更多地使用現代化材料,實現視覺上的現代感。現代景觀設計者要想提升現代景觀設計的互動性和趣味性,體現出完全不同的藝術效果,可以合理運用新穎的技術手段,如充分運用聲、光、影等藝術手段;為使景觀設計具備自發性、多功能性、最小干擾性等三大優勢[4],還可采用模塊化的方式搭建或進行多種元素的轉化使用。
4.3 場地元素的保留與再設計
場地的歷史文脈被場地元素支撐,同時場地元素又記錄了整個城市的發展歷史,是區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地域性景觀的主要部分。在處理場地要素時,為更好地實現寄情于事物的目的,設計者必須根據功能性要求,保留能夠反映區域文化底蘊[5]、帶有區域特色的元素,并摒棄不必要元素,同時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城市設計規劃的要求。在對舊場地元素進行再設計的過程中,要想總體與局部設計平衡共處,讓人在視覺上感到舒適,設計者必須從形式上過渡到自然統一,讓新元素與舊元素保持穩定平衡,讓新元素帶動舊元素重新迸發生命力,使新元素在舊元素的襯托下更富有時代感。
5 地域性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5.1 地域性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觀設計建筑中的應用
建筑設計是景觀設計中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建筑園林綠化工程設計,不僅是城市園林景觀工程設計的主要組成部分,更直接影響著建筑景觀風光工程設計的質量功能[6]。為豐富建筑景觀的人文內容,增強其美感,建筑設計者往往需要把地域性人文元素融入建筑設計過程中。在我國五千年歷史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建筑之所以形成并展現出鮮明的地域性風格,是因為每個地域都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點。為凸顯園林景觀建設的特色人文屬性,設計者可以把獨具地域性的建筑風格運用到建筑設計的過程中。
5.2 地域性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觀設計種植中的應用
植物的種植設計是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不僅能點綴園林景觀,對園林環境的生態建設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設計者在制定園林中景觀植物的栽培計劃時,要堅持生態性原則、美觀性原則,同時必須保證所栽培的花卉適應本地的自然環境與氣候,保證設計的整體性與原則性。設計者在選擇園林花卉品種的過程中,要運用地域性人文元素,這既能高度還原自然景觀,又能襯托出園林景觀設計的地方人文主題。
5.3 地域性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觀設計豎向空間中的應用
豎向空間應用是景觀設計流程中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設計者想要改善園林景觀設計的總體布局,可以應用合適的豎向空間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園林景觀豎向結構設計的整個流程中,設計者應該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中的人員安全問題,因為園林景觀設計工作必須保證人員的安全。尤其是在豎向空間結構設計中,人員安全結構設計必須成為整體設計中的必要性工作。二是必須充分實現園林豎向空間景觀設計與地域性人文元素的合理結合,由此確定園林風景設計的整體原則。設計者要使園林風景設計保持整體性和合理性,并且要合理融合和使用園林景觀結構設計與當地人文元素,還應兼顧園林地方性植物設計和地方性色彩圖形設計。
5.4 地域性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觀設計小品中的應用
景觀小品的架構設計是園林綠化設計的重點,景觀小品最能吸引游客注意,也最能體現園林景觀的獨特藝術性[7]。將地域文化元素特點融入景觀小品,更能夠體現出整體性設計原則。在地域性文化元素景觀的設計過程中,要著重突出景觀小品的創新性,以保證景觀小品的獨立性特點。
6 結語
城市景觀設計不僅僅是現代城市的文化建設產物,還是中國古典園林規劃設計的延續傳承,因為景觀設計在規劃建造古典中式園林的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在我國的封建社會,園林修建者往往通過把地方文化圖騰運用在園林的景觀設計中,體現中華民族的地方文化特色,突出地方民間藝術。因此,我們要把各地的歷史地域性文化運用在城市園林與綠化建筑設計當中,堅持中國傳統園林的建筑設計理念,營造城市的歷史文化氛圍,增強園林景觀設計的歷史文化藝術性。
過去,我國一些城市景觀同質化嚴重,而能表現出鮮明地域特征的,非地域性文化元素莫屬,所以將地域性文化元素融入景觀,有利于構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觀。從地域角度看,地域文化是當地的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因此,設計者應對地域文化進行廣泛、深入的挖掘,合理運用地域性元素,融合地域文化,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以創造具有地域文化特征和對城市居民有益的城市景觀空間。
參考文獻:
[1] 錢學森.論系統工程[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2:289.
[2] 戚影.生態建筑與可持續建筑發展[J].建筑學報,1998(6):19-2.
[3] 陳娟.淺談地域性特色景觀的構建[J].廣東園林,2008(6):21-23.
[4] 鄭鑒智,王夕倩.喚醒空間:南京老城南糯米巷景觀再生設計[J].大眾文藝,2019(14):77-78.
[5] 朱譯林,戚飛,朱凱麗.城市變遷背景下南京老城南舊居環境改造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9(17):131-132.
[6] 呂文靜.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5(7):77.
[7] 柴藝超.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參花,2014(11):154.
[8] 尹影.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4(15):264.
作者簡介:張夢瑾(1997—),女,山東菏澤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設計。
劉鵬(1996—),女,山東濟寧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設計。
盧彥蓉(1997—),女,山東淄博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