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
高職禮儀課程具有強烈職業性的特征,致力于增強學生的崗位實踐適應能力,滿足企業“即插即用”的人才需求。 得體的著裝、禮貌的措辭、優雅的舉止,這些所學專業之外的職業核心素養可以幫助高職學生樹立信心增強就業競爭力,抓住機遇,并從中獲得職業幸福感和獲取成功。在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背景下,職業教育具體側重由崗位技能訓練向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理念的轉變也促進了禮儀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推動對職業教育認識的不斷加深,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普遍認可禮儀的重要性,并已將禮儀教學納入必修的公共課程或基礎課程當中。
對于文科經貿類專業而言,高職學生就業崗位的服務傾向關聯比例偏高,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開設了相關課程,但并不意味著禮儀教學得到重視。一方面教師大部分沒有接受過禮儀訓練,專業教學水平較低,另一方面禮儀課程的開設普遍缺乏針對性,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比例不合理,教學及考核方法傳統、模式單一,教學過程缺乏核心技能訓練等,這些現象都嚴重影響了高職禮儀課程的教學質量。
禮儀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載體,是人際關系中不可少的紐帶和媒介。國內高職教育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普遍重視禮儀課程對于職業能力的影響,但禮儀這類屬于通識教育的課程和基礎課及專業課受重視的程度本身就有很大差別。禮儀課程中相關理念與規范內涵豐富外延兼具中西,但高職教師所學專業極少與禮儀相關。禮儀任課教師基本是主修其他專業轉任或兼任禮儀教學。高職院校廣泛存在任課教師未經系統學習、訓練禮儀相關專業知識直接授課的情況。缺乏對禮儀素養的全面認知及深入了解,導致課程設置不合理、實踐示范性不足,課程教學與行業禮儀需求脫節。
教師作為禮儀課程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首先應重視自身的展示和示范作用,在日常課堂中注意言行舉止對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不斷地以積極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形象傳遞正確的禮儀觀念。其次,強化相關禮儀理論學習,并主動開展禮儀專項學習及訓練,不斷進行知識更新,轉變固有教學觀念,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學習,并鼓勵學生提高禮儀課程學習的自主參與意識。
高職學生年齡一般處于18至21歲這個年齡階段,對于對禮儀的認知普遍較為淺顯籠統,對傳統文化和傳統禮節知之甚少,禮儀禮貌禮節普遍欠缺。大部分學生對于禮儀規范了解較少,對良好職業禮儀行為的作用缺少全面地了解與認知。作為“杠桿技能”,禮儀知識在職業生涯中起到“撬動”專業技能的作用。對于經貿類專業文科專業而言,良好的形象和標準的行業的言行舉止規范更是高職畢業生職業生涯持續發展的核心素質與能力。因而樹立正確的禮儀認知與學習動機是高職禮儀課程教學的必備精講第一課,應予以足夠的重視。
“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明確要求。職業教育是培養能力的實踐教育,緊跟市場需求應視為人才培養目標首要考慮重點。目前高職經濟與貿易專業基本都歸屬于財經大類,絕大部分就業崗位都強調溝通技巧。無論面對面、電話、還是網絡交流,得體的著裝、禮貌的措辭、優雅的舉止塑造全面的良好個人形象,對就業及職業發展都有重要意義。讓禮儀課程圍繞市場、把崗位需求照進禮儀課堂,才能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確保學生了解職場現狀、學以致用。
禮儀是為了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它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經貿類專業禮儀課程大多傾向商務行為,除了傳統禮儀課程內容,更注重商務交往中用以美化自身、敬重他人的行為規范和程序。因而課程教學內容多、涵蓋廣。但除了服務禮儀,一般而言禮儀類課程課時都相對占比較低,而且很少安排專門的實訓實踐課時。
在這種情況下,傳統課堂理論為主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學生有效掌握禮儀規范及具體場合的應用方法。因為同樣的動作,在不同的情景、場合中往往存在不一樣的解讀,所以在禮儀中不講具體場景,直接講行為規范既不夠嚴謹,更容易造成誤解。因此在言行舉止的禮儀示范教學中建議遵循以下程序做好相應教學設計:一先講解場景設定,二具體展示行為標準及動作順序,三解讀規則、解釋依據原則。比如,握手這個大眾熟知的見面禮環節的學習中,①學生自行分組展示動作。②教師指出不足并予以正規示范。③講解握手相關事宜。④解讀依據及原則。⑤學生再次進行握手規范練習。這樣由真實場景出發,引申至禮儀規范的教學順序更有助于學生有效掌握禮儀原則、通過精準言行舉止傳遞情感。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企業對高職人才培養的參與必然是職業教育與企業共同發展的必然選擇。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一方面學習崗位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更能直接了解職業道德、企業文化對崗位素質和技能質量的標準,真正意義上實現由高職學生至企業員工的身份轉變。但企業崗位名額有限,往往無法滿足百分之百學生,哪怕是應屆畢業生的一線實踐學習需求。
出于這個角度,可以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嘗試把多種教學模式融合到禮儀課程中。首先,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用人的實際需求、分析企業人才需求發展趨勢,制定科學的禮儀課程學習目標。其次,在禮儀教學授課過程中邀請合作企業有豐富崗位經驗的工作人員到校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指導,提高禮儀課程場景與企業用人需求的聯系,為學生們的相關職業能力培養提供寶貴的實戰經驗和技巧。第三,邀請企業人員參與禮儀教學考核環節,從確切的崗位需求出發,不僅可以為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打分,更能為學生們模擬真實的就業環境,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主觀能動性,在真實工作環境中進一步認識到禮儀學習的重要性及對自身禮儀修養不足的提升與改善。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進入飛速發展階段,職業教育模式理念也不斷更新。經過去年新冠疫情影響,普通高等學校在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倡導下,在線教育的模式在全國推廣并被師生普遍接受。對于18至21歲這一年齡段的高職學生而言,00后信息來源廣,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受網絡信息碎片化這一時代文化特征影響大,對于課程網絡資源的認可度和主動學習意愿均明顯高于以往。
因而在信息化教學方面,禮儀課程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應予以充分的重視。第一,從意識層面著手,提升禮儀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水平,加強信息技術教學能力,充實課程結構,打造豐富的課程場景,巧妙設計教學環節,把信息化技術有效落地到禮儀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第二,優化禮儀課程信息化學習平臺。首先,對疫情期間的已有信息化禮儀課程學習平臺教學資源及教學效果予以反思。正常秩序下禮儀教學中無論教師示范,還是學生實踐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肯定不同于教學周期全程網課。而疫情期間的全程網課信息化教學,相信又為每一位禮儀教師豐富了整體授課素材。其次,高度整合現有相關教學資源。根據細致的授課計劃及教案,將調整更新后的資源整理上傳至信息化學習平臺。第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集成性和交互性的特點,豐富現有禮儀課程結構。一方面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讓學生們能隨時隨地進行相關學習,另一方面利用疫情期間建設的禮儀課程自主學習教學平臺,鼓勵學生變被動式的課堂學習過程為自主式地主動學習過程,全面提升學生禮儀課程學習體驗與學習效果,更好地培養學生對禮儀的認知與各環節具體知識技能的掌握。
傳統的高職課程大多采用“平時成績+期末筆試”的考評方式,注重學生對課程基礎概念和理論的記憶,但往往缺乏學生課堂參與度及多樣性的綜合評價,考核方式約束效率低,不利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樣內容、形式單一的考核方式并不適用于禮儀這種結合場景、重視實踐的課程??蓮囊韵路矫婵紤]結合企業崗位的實際需求,建立更加契合禮儀課程特點 的考評標準。首先,采取多元化考核,以過程考核為主,期末綜合考核為輔來評定學生的總評成績??荚u體系由學生考勤、課堂參與程度、單項實踐成績、小組場景模擬成績以及學習通網絡平臺任務完成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價。其次,課程具體小組場景設置相應的過程考核細則,比如使用量化評分表,在課堂實訓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結合指導教師的綜合評價形成更全面的三方評價。第三,在面試禮儀等個別重要模塊邀請合作企業有豐富崗位經驗的工作人員參與課程考核。從確切的崗位需求出發模擬真實的就業環境,為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打分,更好地指引學生們建立禮儀意識、調整課程知識和能力的提升方向,進而思考職業預期。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在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背景下,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側重由崗位技能訓練轉向更注重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具體表現為除了特定的專業技能外,關鍵能力或核心素養正成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禮儀課程是高等職業院校經貿類專業文科學生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增強適應社會和職業變化能力的一門重要課程,也是培養學生職業素質、保有持續職業發展的主要途徑。職業教育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社會對職業教育投入的升級,也需要高職院校加大制度創新、投入力度,重視職業精神塑造,提高禮儀相關課程的地位,為禮儀課程發展創造更好環境和條件。希望通過禮儀教學為高職學子呈現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實現個人成才、職業成功、生涯進步與生活幸福的個人夢想,為職業教育迸發出更強勁的生機與活力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