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懿珊 云南藝術學院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璀璨的文明。民族民間舞正是得益于豐富的民族文化及歷史底蘊而發展起來的,為更好地推動民族民間舞的發展和創新,我們需要科學且高效地把握其藝術特點,提升其情感表現力度。
民族民間舞是我國非常寶貴的文化瑰寶和歷史財富,為切實有效地推動民族民間舞的傳承與發展,并優化民族民間舞的整體創新成效,我們有必要精準而全面地把握它的藝術特點。民族民間舞的藝術特點是非常飽滿而生動的[1]。正因為這些關鍵性特點,才使得民族民間舞得到了持續而快速的發展,才使得民族民間舞得到了廣泛而深刻的傳承。民族民間舞的藝術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民族民間舞是在廣大勞動人民深耕優秀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具備較強的歷史性。民族民間舞的歷史性特點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民族民間舞最初是以巫術而存在的,是一種祭祀性質的舞種,是人們對自然、對神靈、對生命的敬畏,后來才逐步從巫術中脫離出來,并且日漸發展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態。各民族在文化發展和風俗變革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民族特色及區域特殊性。正是因為植根于這些悠久而傳統的文化,才使得民族民間舞的發展歷程非常久遠。當然,各個民族的風土人情也不盡相同,在舞蹈樣式及整體表現上,它的形態也是千奇百怪的。其次,民族民間舞的歷史特色還體現在它的功利性。在最初的發展階段,民族民間舞的功能更多地表現為功利性。所謂功利性,是指民族民間舞是人們敬畏生命或者渴望生命的一種象征。再次,伴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人類情緒、情感的日漸豐富和完善,民族民間舞的歷史特色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民族民間舞的情感表現力逐步得到了提升。人們在表演民族民間舞的過程中,逐步從功利性的目的轉變為情感宣泄性。比如,在實踐過程中,人們更多通過舞蹈來表達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恩,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對和平生活的期盼等??梢哉f,民族民間舞的歷史特點體現在其傳承和發展的進程中,它自身的特色或者所象征的符號含義是歷史性的、階段性的,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而逐步變化的。
民族民間舞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還具備語言差異性的特征。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雖然經歷了數次民族融合,但不可否認的是,民族民間舞仍具備較強的民族特色。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民族民間舞具備較強的語言差異性。語言形態的差異代表了民族間思維方式與對世界認知方式的差異,它不僅僅是民族民間舞之間“類屬”屬性特征的最重要因素,也應是我們確認所有不同舞蹈的“類屬”屬性的最重要環節。一方面,民族民間舞是在植根于豐富且系統化的民族文化及風土習俗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是民族文化的一種直觀且外化的表現形態[2]。在民族民間舞的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為進一步推動它的創新與變革,有必要充分全面地把握它的民族文化特色,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來進行有效認知,這樣才有助于精準把握其深刻內涵,才能夠更好地凸顯民族民間舞的整體藝術特色。人民群眾在推動民族發展的過程中,同步創作了豐富的民族民間舞,因此,民族民間舞自然就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屬性和地域特色,這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因此,只有把握好民族民間舞的藝術特征,才能夠進一步推動它的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時代的進步,民族民間舞的外在形式和藝術表現等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且舞蹈形態和技術動作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夯實的民族文化體系和形象化的語言差異,是民族民間舞的“宗”與“根”,只有充分而全面地推動民族民間舞的傳承和發展,深刻把握好它的關鍵“宗脈”,才能更好地推動它的發展和創新。
在民族民間舞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交融性特征是其最為顯著且關鍵的特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民族相互交融、相互合作,共同推動了中華民族的繁榮和發展。民族民間舞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同樣具備較強的交融特征,也具備深刻的交融屬性。在漫長的歲月里,無論主動性的民族融合,還是因戰亂、占領等被動性的民族遷移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族民間舞的傳承,也有效保障了民族民間舞的融合。不同民族的舞蹈可能在藝術形態和價值表現上具有差異化特征,但經過系統的民族融合和科學的文化交融等,民族民間舞的形態和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推動著民族民間舞的有效傳承。
為更好地推動民族民間舞的傳承和發展,以及充分彰顯民族民間舞的情感表現,我們應該精準而全面地把握民族民間舞的情感表現形式,充分明確民族民間舞的情感表現意義。
民族民間舞是植根于優秀的民族文化而發展起來的,具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在情感表現過程中,民族民間舞可以通過范式化的動作或特色化的肢體語言來進行表達,而且這種肢體動作具有非常明顯的民族烙印,有非常突出的民族特色。在舞蹈情感的表現方面,受眾可以通過舞蹈動作的力度和繁復程度等明確舞者的內心世界,也能夠充分通過肢體語言來感受民族民間舞蹈的深刻內涵。在民族民間舞的情感表現過程中,舞者除依托自身的動作來進行情感外化,還可以借助于相關的輔助工具等進行必要的舞蹈輸出。比如,在舞蹈呈現過程中,舞者可以通過手中的綢緞、水袖等來輔助情感表達,還可以通過音樂器械等進行情感表達。比如,聞名遐邇的安塞腰鼓,表演者身著特色化服裝,腰中背上腰鼓,在相對較大的動作幅度的指引下進行表演,以此來表達充沛的情感,展現生動活潑的場面。在民族民間舞的情感表現過程中,除上述兩種措施外,還包括樂器。樂器也是民族民間舞蹈表現多彩多姿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民族基本都有本民族的獨特樂器,這些樂器從外觀、音色、音調上不盡相同,而且和本民族的音樂特色相符。比如,蒙古族的馬頭琴,被稱為“萬器之王”的嗩吶等,都可以作為民族民間舞表現情感的重要方式[3]。可以說,在民族民間舞的情感表現過程中,無論幅度不一的舞蹈動作,還是豐富多彩的表演器械,或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道具等,都可以成為表現舞蹈情感的重要形態,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舞蹈情感的升華,繼而更好地感染和啟發受眾。
民族民間舞是頗具歷史特色及文化屬性的藝術瑰寶。在民族民間舞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情感表現是其主要的表現力,也是其能夠感染和啟發受眾的關鍵因素。在民族民間舞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明確其情感表現的意義和作用,繼而更好地提升其表現力度。第一,依托科學的情感表現,能夠實現廣泛意義上的情感溝通和精神互動。無論文化還是語言,都具備較強的文化屬性和區域特色,在進行交流與互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定的隔閡。民族民間舞是一種肢體性的動作外化和情感外化,它能夠通過相應的肢體語言等來感受舞蹈中的情感態度。比如,觀賞“踢踏舞”,我們雖然不懂得舞曲的含義,卻可以通過舞蹈中踢腳的幅度及動作展現等來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第二,提升舞蹈的情感表現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舞蹈的感染力和親和力,這些都有助于推動民族民間舞的傳承和發展。民族民間舞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信息,有著扎實的情感元素。科學化的情感表現,能幫助和指引受眾更好地認知舞蹈中蘊含的情感情緒,進而使他們獲得較好的情感體驗。第三,提升民族民間舞蹈的情感表現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能夠提升傳統文化的魅力和藝術價值。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本身具備豐富的傳統文化。在民族民間舞的傳承中,如果舞者沒有把握其內在的精髓,而是套用一些模式或者動作范式,就會使民族民間舞逐步失去其藝術特色。因此,我們要提升民族民間舞的情感表現力,進而更好地推動民族民間舞的傳承和發展。
綜上所述,民族民間舞是唱跳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同的民族民間舞有不同的藝術特色,體現了當地的民風民俗,其舞蹈情節可以展現出豐富的情感,而民族民間舞的情感表現可以更好地展現出舞蹈作品中蘊含的情感,使民族民間舞更具傳承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