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少博 喀什大學
隨著國人思想日益開放,逐步接觸各種各樣風格的合唱形式。目前,越來越多的合唱藝術傳入我國,合唱研究的專業性有待提高。然而,合唱審美風格的積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長此以往,受傳統價值觀念及風格影響,傳統合唱藝術在人們心中烙下很深的印跡,一時間難以改變。為此,關于俄羅斯合唱文化對我國合唱藝術的影響,只能在多維度深入交流、融合過程中發揮出實際效用,這令我國合唱藝術逐漸形成了獨有的風格與特色。
綜觀俄羅斯文化,宗教因素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俄羅斯的生活方式及風土人情,成為俄羅斯文化發展的關鍵因素。俄羅斯民族合唱極具社會主義思潮特點與浪漫主義特點,彰顯著鮮明的時代特征。中國合唱藝術以人民群眾為基礎,結合啟蒙、自強、救國等思想得以發展。中國合唱藝術發展路途曲折,但在這個過程中收獲了一定的成就。如今,中國合唱事業正在特色中國、特色民族文化的路上堅定不移地前進。
彼得大帝改革為俄羅斯音樂文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眾多俄羅斯學者赴西歐游學,帶動很多上流社會人士逐步認知俄羅斯音樂、熱衷俄羅斯音樂。同時,大量歌劇廳、劇院的建設,更是為俄羅斯音樂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期間,俄羅斯以宗教文化為基礎,誕生了很多優秀的合唱作品,如《我們崇敬的上帝》等。相比于俄羅斯合唱藝術,我國合唱藝術并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影響,以國情為導向,使我國合唱藝術的傳播與發展幾乎以宣傳革命為基礎,用于解放群眾思想,促進革命順利發展。在這期間,衍生出了很多極具鮮明時代特性的合唱作品,如《祖國大合唱》等。
俄羅斯合唱文化對我國合唱藝術產生的影響,主要源于兩國文化發展背景、內涵、發展方向存在一定差異。盡管中俄兩國文化交往密切,但由于兩國地域環境、生活方式、社會進程、歷史背景等均存在差異,兩種文化模式迥然不同。中俄兩國文化分別歸屬于東、西方兩種文化范疇,極具各自的民族特點與魅力,形成了不同文化基因,這也恰恰決定了兩國合唱藝術的美學視角與民族情感等,均存在一定差異[1]。于俄羅斯而言,早在彼得大帝時期,其便不斷引進西方文化元素、科技等,導致俄羅斯群眾思想與喜好頗受波及與影響,思維觀念、審美觀念等也發生了相應變化,日益與西方同化。歐洲在中世紀時期,便開始盛行“唱詩班”合唱藝術形式。同樣,在那個時期,“唱詩班”也逐步流傳于俄羅斯。相比于俄羅斯合唱歷史,我國合唱發展起步略晚,發展基礎薄弱。“五四運動”時期,一些去西方留學的學生將國外合唱藝術、聲樂藝術等帶回國,拉開了我國合唱事業的序幕。從20世紀20年代,蕭友梅等著名音樂學家在北京創建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音樂專修科,培養了第一批聲樂人才。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合唱藝術充斥著對國家命運的牽掛及對民族同胞的擔憂,一批又一批音樂愛好者用激昂的情緒促進了音樂合唱事業的發展??傊覈铣囆g同俄羅斯合唱藝術一樣,極具民族思想及美學精神。
俄羅斯合唱藝術演唱方式,以西方音樂美聲唱法為主,氣息飽滿、呼吸自如、音色明亮,很容易引起聽眾的共鳴。我國合唱藝術演唱方式集合了通俗唱法、美聲唱法、民族唱法,依據作品題材不同、主題不同,應用不同民族唱法演繹不同曲目,可以進一步展現作品內涵,表達作品情緒、情感。在俄羅斯合唱文化影響下,我國合唱藝術也可適時融入西方音樂唱法,進而豐富演唱情緒,進一步激發聽眾產生共鳴。
首先,對我國合唱作品題材的影響。一般來說,合唱作品既需要有明確來源,又需要有明確依據,這是作品誕生的基礎,直接關乎作品生命力。俄羅斯合唱歌曲來源廣泛,既融合了本土元素,又包含著源于國外的歌曲。在俄羅斯合唱文化影響下,我國合唱作品題材日趨廣泛,歌詞越發朗朗上口,作品主題遠離單一、同質化等現象。其次,對我國合唱作品主題的影響。受民族特性沖擊,俄羅斯合唱歌曲熱忱于彰顯愛國主義情感、英雄主義情感。當然,也包含對宗教的憧憬,以及對自然的感嘆。總之,國家、宗教、英雄等主題,皆是他們創作合唱歌曲作品的來源,題材相對寬泛。然而,我國合唱歌曲比較傾向于愛國主義范疇,熱衷于彰顯追求獨立、民主、富強的愿望。俄羅斯合唱文化的存在,能進一步改變我國合唱藝術作品主題相對單一的現象,令我國合唱藝術作品主題越來越寬泛。此外,還有對我國合唱作品人物形象的影響。綜觀俄羅斯合唱曲目,便可以發現所有合唱曲目中塑造的音樂形象,均具有鮮明的俄羅斯民族特征,表現方式更是多種多樣[2]。其中,演繹的人物形象多姿多彩,涉及領域相對廣泛,不僅有英雄人物,還有社會中的小人物,既有對社會的贊美之情,又有對特殊時代的抨擊之意。相比于俄羅斯合唱曲目,中國合唱曲目所展現的音樂形象略為單一,主要以典型人物及英雄人物為主,致力于鼓舞社會良好風氣。受俄羅斯合唱文化影響,我國合唱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向多元方向發展,進而有效豐富合唱藝術作品的情感。
俄羅斯合唱藝術極具和諧美特質,倡導音樂本身的統一,注重音樂間的和諧與自然。在俄羅斯合唱文化中,樂音與樂音間的情感傳遞需要通過演唱者來完成。為此,演唱者聲音的和諧對整體合唱效果有一定影響。所謂和諧,主要指演唱者的音樂功底。例如,聲音是否圓潤、平穩、有感情等。這種和諧是聽眾通過聽覺與視覺共同感受的。合唱本身就是一種多聲部藝術,是需要多織體共同完成才能實現的藝術。為此,在俄羅斯合唱文化中,相對元素、對立元素必不可少,這是俄羅斯合唱的重要特征。此外,俄羅斯合唱具有崇高美的特質,審美情趣偏高。對于我國合唱藝術而言,我們應積極看到俄羅斯合唱藝術所取得的成就,以此為基礎不斷發展我國的合唱藝術,以使我國的合唱藝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現階段,我國合唱藝術與世界上先進合唱水平有一定差距,這多源于對合唱藝術規律認知不夠深刻,未曾加大力度培育合唱活動指導者及專業人才。針對這一現象,如果相關部門及領導能夠提高重視,加大力度研究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合唱藝術道路,勢必會助力我國合唱藝術走出亞洲、走向世界,收獲更多人的認可與青睞。
俄羅斯擁有一流的合唱表演藝術團隊,在這些優秀人才的推動下,俄羅斯一度呈現出全民愛音樂、全民愛合唱的現象,這對推動俄羅斯合唱表演事業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影響,能促進合唱表演事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除具有雄厚的群眾基礎及專業人士外,國家也非常重視合唱藝術建設,這令俄羅斯合唱文化“枝繁葉茂”。如羅夫所說,俄羅斯再窮也不能窮文化。正是因為國家對國際合唱演出交流事業的重視,對合唱人才的培養,才令俄羅斯現代合唱藝術大放光彩。基于此,我國也應積極借鑒俄羅斯發展合唱文化的先進經驗與理念,加大力度培育高水準、高素養合唱指揮人才,為日后發展我國合唱藝術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我國合唱藝術水平大大提高。
俄羅斯合唱藝術之所以能在世界聞名,不僅因為其具有雄厚的群眾基礎,還因為他們有健全的合唱音樂人才培養制度,并且立足高校資源為眾多合唱表演團體及愛好者提供了實踐鍛煉的機會。相比之下,我國在這一方面略顯滯后——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制度不完善。首先,我國對合唱藝術的認知并不深入。由于我國合唱發展起步晚,關于合唱指揮內涵及合唱指揮所展示的社會作用不甚了解,這與俄羅斯的全民合唱藝術有一定差距。其次,俄羅斯眾多高校均設置了合唱課程體系,師資力量優質,這是發展合唱事業的重中之重。為此,我國眾多高等音樂院校應設置相應音樂課程,開展合唱教學工作。現階段,我國應針對合唱體系進行教學改革,積極吸引專業指導教師,并配備專業演唱伴奏設備及專業排練場地[3]。若想提高我國合唱藝術整體水平,我們應優先從高校人才培養入手,立足軟件、硬件設施,確保具有合唱天賦的學生能夠得到系統化訓練、專業化訓練,以此提升學生合唱實踐能力,為培養優質合唱人才而不懈努力。
總而言之,目前國人思想逐漸與國際接軌、與世界接軌,更多合唱風格涌入我國。受俄羅斯合唱藝術影響,我國若想在發展合唱藝術事業之際,打造獨特的合唱風格,就應從多維度深入挖掘俄羅斯合唱文化優勢,以此激發我國合唱藝術潛力,促進我國合唱藝術事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