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雙高背景下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研究*
趙靜
(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以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林業技術高水平特色專業群項目為依托,以林學院林業信息技術與管理專業教師團隊為研究對象。從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構建、“校中場”模式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增加青年教師的培養和鍛煉及完善教師的考核及鼓勵機制五個方面對林業信息技術與管理專業的專兼職教師進行雙師型培養機制研究。為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高水平專業群;雙師型;校企合作;培養機制
“雙師型”教師指的是具備“雙師型”素養的教師。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作為職業教育院校,更加注重對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1]。所以專業教師必須具備高水平的理論和實踐技能的“雙師型”素養。
根據查閱資料發現,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雙師型”教師的概念也在持續更新,對其理解主要有二:一是“雙師型”教師是指擁有“雙證書”的教師,即教師資格證書和專業技術資格證書[2]。二是擁有雙能力,即現場教學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3]。
根據團隊調研發現,省內高職院校的50%的“雙師型”教師年齡分布在42~51歲之間,該年齡段的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個別教師存在缺乏企業實踐經歷、創新性不足等問題[4]。而年齡段在42歲以下的教師,則在教學和實踐中均缺少一定的經驗。有待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專業對口的企業學習交流。
省內的高職院校剛入職的教師多以應屆畢業生為主,比例接近78%,剩余22%有來自其他職業院?;蚴聵I單位調轉的、行業企業轉入的,所占比例較小。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省內高職院校的教師來源相對單一,大部分新入職的教師存在缺乏企業工作經驗、無企業鍛煉經歷等突出問題[5]。
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選拔機制包括資格證書檢查、筆試考察以及面試,個別院校除此之外,安排教師試講,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進行評定,但是該過程缺少學生和現任教師的參與和監督,教師在入職前也缺乏對教師職業道德、職業修養、教學方法、教學改革等內容的培訓。而且入職后由于事業單位保障高,失業風險較低,因為高職院校針對“雙師型”教師的考核標準參差不齊,考核機制有待完善。
通過對遼寧省內的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及機制進行調查,找到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以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林學院林業信息技術與管理專業為研究對象,根據專業教師隊伍實際情況,開展調研、隊伍建設、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研究,從而提高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質量。
研究內容主要包括:①改善專業專兼職教師隊伍結構。在分析專業教研室專兼職教師結構情況的基礎上。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在隊伍結構上加以完善,擴大兼職教師隊伍比例。②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構建。在專業校企合作企業的基礎上,增加企業的交流合作。建立校內教學資源共享與企業生產資源共建相結合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的創新模式。③“校中場”模式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依托精準林業實訓室、林業信息處理實訓室、大師工作室,完成社會服務、培訓、學習、交流等工作。④青年教師的培養和鍛煉。利用寒暑假選派青年教師進行企業鍛煉,提高專業技能,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⑤完善教師的考核及鼓勵機制。從明確考核評價的目標、建立多元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三個方面完善教師的考核機制。
專業現有專兼職教師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助教1人,實驗員1人。教師結構合理,能夠形成教授指導青年教師的授課、教科研等工作。年齡結構合理。但缺少企業兼職教師,教研室依托林業技術特色專業群項目,引進企業兼職教師12人,包括高級工程師、工程師、技師等具有行業企業資格證、技能證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對兼職教師的工作內容與工作量進行明確,以此為依據對其教學計劃、教案以及教學行為進行嚴格的監督。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要為兼職教師提供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培訓項目,促進其專業素質能力的提升,并定期開展校內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座談,提高交流合作,將企業的項目和元素帶入課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探索校企合作機制,2019年專業完成了與4家專業相關企業的校企合作協議的簽訂,并不斷加強合作和聯系,探索教師和企業人員的教科研項目合作、學生培養等問題。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積極從各領域前沿企業中吸納高素質人才到學校內進行兼職,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借助企業所具有的優質人才資源推動學院教學水平的提升。
利用林業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學習通平臺、網絡課程等資源實現校內教學資源共享,方便青年教師的備考、學習。也為企業兼職教師的教學提高便利。此外,對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的企業實現企業生產資源共建。將學校師生于企業生產實踐相結合,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也提高了師生的實踐能力。做到校內教學資源共享與企業生產資源共建相結合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的創新[6]。
以專業的精準林業實訓室、林業信息處理實訓室為依托,聘請行業企業大師、工程師走入校園,為專業教師、學生進行技術指導及培訓,并開展專業的講座及開展項目合作,提高專業兼職教師與專職教師的合作和交流,為“校中場”機制構建奠定基礎。
依托學院的大師工作室,開展社會服務,并利用林業技術專業群高精度、高水平的儀器設備為林草局、事業單位、林業行業企業、科研院所、農林人員、個體林農業主等提供高水平技術培訓及服務。每年完成技術咨詢、指導和培訓在200人次以上。
不斷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鍛煉,利用寒暑假進行教師的企業鍛煉,專業教師到企業參與項目,提高專業技能。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并加強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積極參加教學能力比賽、創新創業比賽。每年平均有青年教師3人次、學生15人次參與到系列活動中。提高青年教師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
同時,利用寒暑假進行企業的調研,看望企業鍛煉的教師和實習的學生。了解企業行業的最新的項目、新技術、新方法,將其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提高教學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為學生的跟崗實習、頂崗實習打下基礎,從而提高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專業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教師的考核機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明確考核評價的目標,讓教師明確日常工作的方向和要求。二級院根據教師的崗位制定專職教師、實驗員、輔導員等崗位目標。根據不同崗位各負其責。②在考核內容上,應該建立多元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不僅體現出考核教師的基本功,還要包括教師的企業實踐能力、參與企業項目經驗、教研、科研能力等。③在評價方法上,根據教師的具體情況建立分級考評機制,對骨干教師應采用目標考核法。對于青年教師,采用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相結合的方法。對于兼職教師,則應進行定期考核。
教師的鼓勵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學習學院的教科研及其他比賽的獎勵制度,如創新創業大賽、教科研、學生技能大賽指導等工作的獎勵,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學生指導工作。②對于教師主持的具有重大研究價值的科研項目,應該在學校層面給予適當的經費支持。③在職稱評審上進行激勵,對具備專業技能考級證書或是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的教師待遇標準也應該高于單職稱的教師。增加對“雙師型”教師的激勵,提高“雙師型”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此外,根據教師的考核獎勵機制,在教研室層面形成老帶新的工作氛圍。有經驗的教師可定期開展教研室活動,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授課、教案、科研等方面進行多元化指導。
本文從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構建、“校中場”模式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增加青年教師的培養和鍛煉及完善教師的考核及鼓勵機制五個方面對林業信息技術與管理專業的專兼職教師進行雙師型培養機制研究。建立了專業兼職教師信息庫,聘請行業企業人員參與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青年教師參與企業的鍛煉和交流。為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1]張文欽.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孫明哲.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6):40-41.
[3]周佩.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7.
[4]吳越.高職院?!半p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7.
[5]趙靜.高職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9(11):65-68.
[6]黃曉雪.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研究[J].船舶職業教育,2020(1):50-52.
G712
A
10.15913/j.cnki.kjycx.2021.01.044
2095-6835(2021)01-0118-02
趙靜(1984—),女,遼寧人,碩士,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3S技術在林業及測量中的應用。
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院級教研課題“林業技術專業群‘校場共育、產學同步、崗位育人’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LSTZY2019BA03)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