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江西省安福縣文化館
民族聲樂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近些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長。這給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民族聲樂自身的藝術風格需要通過正確的演唱方法和靈活的技巧展現出來。筆者對民族聲樂演唱方法以及技巧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發現了民族聲樂演唱的藝術風格特點,希望這些發現對民族聲樂的健康發展有所幫助。
民族聲樂藝術吸收了我國各個民族聲樂藝術的精華,在其發展的進程中,還借鑒了西方國家的聲樂藝術的優點。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民族聲樂演唱方法和技巧。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的過程中,一定要認識到演唱方法及技巧與民族聲樂藝術風格之間的關系。在演唱的過程中,靈活地運用各種演唱方法及技巧,才能將民族聲樂的藝術風格充分地展現出來。
民族聲樂演唱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氣息的控制。影響氣息控制效果的因素較多,其中除了一些先天條件以外,演唱的姿勢、演唱時的心情狀態都會對氣息的控制產生影響。例如,演唱者在演唱民族聲樂的過程中,若想避免演唱姿勢對呼吸狀況和呼吸頻率造成負面影響,就需要注意讓頭部、手、頸部保持放松的狀態,將背部挺直,并有力地將脊柱伸直,可以適當地將胸部抬起,同時將心情調整到一個最佳的狀態,以此更好地演唱民族聲樂作品。除此以外,演唱者在控制氣息時,不要過度緊張,特別是吸氣時要將口腔和喉嚨充分地打開,并適當地活動下頜部位,逐漸打開硬腭、軟腭,以此保證氣息一直處于暢通無阻的狀態。但是一定要注意,不可以過深地吸氣,不然很可能會影響到發音的流暢性和音準;呼氣時一定要讓聲音處于一個豐滿、圓潤的狀態,及時將二氧化碳呼出。
影響民族聲樂演唱效果的一個因素就是呼吸,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比較容易掌握的一種呼吸方法就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法,該呼吸方法是借助腹部肌肉、橫膈膜與胸腔協同控制呼吸。很多民族聲樂演唱者都接受過音量波動幅度專業訓練,可以自如地使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從而將這一演唱方法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演唱者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作品的內容和演唱要求,靈活地調整演唱力度,以此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完成氣息的轉換。另外,演唱時還需要準確地把握吸氣和呼氣時的契機,盡可能地擴大胸腔氣息容量,充分發揮腹部肌肉和橫膈膜在呼吸中的重要作用,這樣,演唱者方能游刃有余地控制氣息,從而達到更為理想的民族聲樂演唱效果。
影響民族聲樂演唱效果的另一個因素就是用氣方法,用氣方法具有多變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如果演唱者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時,用氣方法不夠恰當,那么很可能對聲樂作品的整體演唱效果造成影響。演唱時的用氣方法主要是借助小腹部肌肉讓氣息的收縮變得更加均勻。在演唱的過程中,演唱者需要根據聲樂作品的音樂變化合理地調整用氣。在這一過程中,演唱者一定要注意讓胸部、腹部和上腹部一直保持挺拔的姿勢,以此確保用氣方法正確,使演唱效果達到最佳。除此以外,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還需要保證用氣的連貫性,尤其是在演唱即將結束時,更加需要注意用氣的持續性。
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是在傳統民族音樂和戲曲演唱技巧的基礎上,結合了西方美聲的發聲理論,具有一定的傳統審美性質,在咬字吐字上追求“字正腔圓”。在演唱中,一般遵循“聲母咬字、韻母吐字”的規律,在聲母咬字上要達到“亮麗、甜美、柔和”的效果,這個過程對于咬字力度的把控要求極高,一般會有專門的咬字吐字訓練。
中國民族聲樂有著較為獨特的發音方式和聲音運用技巧,民族聲樂的聲音支點是從聲帶到達蝶竇開始,之后往下落到喉室,軟腭上抬幅度越大則支點暴露越多,演唱的音色也會更加通透明亮。這就要求在進行民族音樂演唱時,首先將喉嚨打開,發聲位置就在喉室部位。其次,在民族聲樂演唱中,其發聲渾厚寬闊,要在于打開喉腔后,演唱者的氣息從口腔處經過喉腔向下掛胸,形成管道,進而在胸腔位置形成的共鳴氣體體積龐大,氣息順暢而扎實。
眾所周知,我國不僅地域遼闊,同時還有著悠久的歷史,藝術文化在我國更是源遠流長,特別是音樂藝術文化,其類型和題材豐富多樣。正因為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的居民,其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皆有所不同,這決定著不同地區演唱聲樂作品的方式存在較大差異。換句話說,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民族聲樂演唱特色。民族聲樂不僅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同時還可以充分反映出當地的文化特色。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西方國家聲樂演唱中運用到的美聲唱法被廣泛地傳播,演唱者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時,可以將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融合在一起,以此在新時代為民族聲樂藝術創造一個新的發展契機。
經過多年以來不斷地推陳出新,現今的民族聲樂藝術煥發出新的光彩。目前,我國很多音樂學院都開設了民族聲樂教學課堂,其目的是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在進行民族聲樂演唱練習時,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以過于心急,而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反復進行練習,以此不斷地夯實自己的聲樂演唱基本功,從而逐漸形成演唱自然、聲音明亮的民族聲樂演唱風格。與西方國家的美聲演唱技巧相比,民族聲樂演唱法的發聲比較靠前,但是可以借鑒美聲演唱中的高音轉換技巧,從而讓混合聲樂演唱技巧的運用更加大膽。嘗試融入美聲高音區的轉換方式,可以促使高音區的音頻變得更加洪亮。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所運用的傳統戲曲呼吸唱法,可以將呼吸量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內,讓聲音變得更加纖細,這樣形成的音色更加秀麗,使音樂旋律扣人心弦。
民族聲樂演唱法的原理是演唱者將自身看作發聲振動體,通過氣管、支氣管和肺部將體內的氣體呼出,以此讓聲帶處于持續振動的狀態,從而發出動人的聲音。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演唱者演唱民族聲樂作品時聲音的強弱程度由振幅的大小所決定,而聲帶的振動頻率則直接影響著聲音的高低。換句話說,演唱者在演唱時一定要靈活地調節共鳴腔,以此讓音色發生變化。除此以外,在民族聲樂演唱中通常還會運用到真假聲的轉換,并且這一演唱技巧在整體民族聲樂演唱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是由演唱者利用大腦意識和肌肉的力量對聲帶進行調控,以此發聲。聲帶發出聲音的部位越高,其產生的聲音與真聲相比越薄弱。
影響民族聲樂演唱效果的一個重要部位就是口腔,平時我們生活中的說話均需要口腔作為有力支撐。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時,演唱者一定要保證聲音和口腔之間的統一。在演唱的過程中,不可過于重視咽喉腔產生共鳴的效果。例如,演唱者在演唱抒情類的民族聲樂作品時,可以讓聲波一直在鼻梁上部的鼻骨位置停留,并振動,以此達到讓人更為滿意的高音演唱效果。與其他一些藝術表演形式相對比,民族聲樂演唱表演更加傾向于咬文嚼字,必須保證字正腔圓,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必須保證發音足夠準確。在人體內可以發生共鳴的空間比較多,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演唱者需要綜合分析聲帶發聲的基本原理,靈活地掌握民族聲樂演唱的共鳴技巧,從而更好地促使人體共鳴空間作用的發揮。
“潤腔”是民族聲樂演唱中不可或缺的修飾音技巧,不僅可以實現對聲音的修飾,還可以用來細化聲音,以細膩的發音將民族聲樂委婉悠揚的特征顯現出來,進一步彰顯歌曲韻味,實現情緒的豐富表達。民族聲樂中的潤腔技巧有滑音、倚音、斷音、疊音、連音等多種表現形式,為演唱者的聲音帶來了豐富的色彩加成。潤腔作為一種相對細膩的聲音處理技巧,在歌曲的風格選擇上較為挑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應在何時、何處融入潤腔技巧,都是需要細心琢磨的。
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的過程中,所呈現的藝術風格是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將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進行靈活運用的體現。由此可見,若想促使民族聲樂演唱更具藝術風格特點,就需要演唱者靈活、熟練地運用各種演唱方法與技巧,并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和思想意識融入其中。
從某個角度來看,地域風格特點的呈現對民族聲樂作品的演唱有不可小覷的重要價值。我國地域遼闊,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居民,其生活習慣也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地域的音樂藝術風格特點也有所不同。例如,陜北地區和陜南地區,雖然地域名字僅一字之差,但是兩個地區的民族聲樂藝術風格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陜北地區的民族聲樂作品的旋律和聲音更加豪放。而陜南地區的民族聲樂作品的旋律和聲音相對更加優美,其情感表達相對也更為細膩。一部分民族聲樂作品需加入當地方言進行演唱,如《太湖美》《十三里鋪》等;另外一部分少數民族歌曲加入了當地民族語言(如蒙語歌曲、藏語歌曲等)更具有民族聲樂演唱的韻味。由此可見,民族聲樂演唱風格具有濃厚的地域性特點。
隨著時代的不斷更迭變化,民族聲樂作品的藝術風格特點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我國大多數民族聲樂作品可以體現當下的時代軌跡特征,換句話說,其記錄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不管是抒情類民族聲樂作品,還是歌頌類民族聲樂作品,不管是傳統民族聲樂演唱方法,還是西方聲樂演唱方法,都可以將當時的聲樂演唱藝術風格特點很好地呈現出來。所以說,民族聲樂演唱具有時代性的風格特點,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必須準確地把握時代特點。
新時期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方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并且大部分為自發地傳播。而民間各個聲樂組織在民族聲樂作品傳播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發揮著橋梁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民間聲樂組織在民族聲樂藝術傳承與發展中起到的作用逐漸降低?,F今,為了促使民族聲樂藝術可以一直健康、平穩地發展,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大多是通過學校來實現。教師在開展民族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都會根據學生的興趣喜好,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并通過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方式與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還應該向學生詳細地介紹民族聲樂創作的背景,深化學生對民族聲樂藝術的了解和認識。以此促使其傳承民族聲樂藝術。
綜上所述,我國不僅地域遼闊,同時還擁有著多個民族,民族聲樂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為了將民族聲樂藝術的風格特點充分地呈現出來,演唱者必須靈活地掌握各種演唱的方法和技巧,并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以此呈現出具有自身風格特點的民族聲樂作品。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不僅可以使群眾的日常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還可以使群眾的民族精神得到升華,促使其感受到民族聲樂藝術的魅力并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增強他們的民族凝聚力,從而使其自發地傳承民族聲樂藝術。各音樂學校也應該肩負起傳承民族聲樂藝術的重任,開設民族聲樂教學,以此將專業的民族聲樂演唱方法和技巧傳授給學生,將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