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體育運動學校,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近年來,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非常明顯,要求各級別院校注重教學活動的創新,構建起全新的教學模式,推動專業教學的相互融合,對學生實現綜合性培養。在體育運動學校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專業課程,不僅能夠有助于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發展,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巧。在職業教育“擴招百萬”的新形勢下,需要關注到學生日后的就業問題和職業發展,要確保學生對自身的職業規劃形成清楚認識。因此,這就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將二者結合起來,建立起綜合性的教育模式,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效果。
針對中職教育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學生的心理發展內在規律作為基礎,基于心理學的視角和方法,來對學生展開心理素質教育。近些年來,社會各界對于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逐漸加強,中職學校也應該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讓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得以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核心功能有兩個:一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維護作用,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心理情緒或是心理健康,能夠更加正確地對待自身的心理問題,正確把控各種情緒,保持自身的健康發展。二是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從目前實際來說,中職學生群體中,有少量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比如抑郁、焦慮、自卑等等[1]。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這些亞健康或心理疾患進行矯正或治療,讓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
從目前實際來講,很多中職學生對于自身的職業發展缺乏規劃,在離開校園步入社會之后,職業發展表現出了一定的盲目性,因此頻繁出現更換工作的情形,這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沒有固定的職業發展方向,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在一個行業積累經驗,很難讓自身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所以,對于中職院校而言,就需要注意對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簡單來說就是對職業發展所做出的提前規劃。一個完整的職業規劃,應該包含職業定位、職業目標和發展路徑三個部分,確定自己想要從事什么職業,要在這個職業中達到什么目標,從什么路徑實現職業發展目標,這就是職業規劃的三個根本要素[2]。從目前中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來講,雖然有安排相關的課程,但是整體來說課時較少,往往只是對一些基本知識進行片面化的講解,并未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能力進行培育,導致學生并未形成良好的職業規劃能力。
將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這具備多方面的積極意義,能夠對教學活動帶來積極幫助。同時,也有一些要點需要形成把握。
實際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之間存在深層次的聯系。因此,將二者結合起來,就具備了顯著意義:第一,能夠增強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將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可以從職業的角度出發,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端正學生對于職業的心理情緒和態度[3]。第二,增強學生的職業競爭力。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的結合,能夠促進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提升,這樣一來,便可以進一步帶動學生職業競爭力的提升,在以后的職業競爭中,在心理層面就能處于優勢地位。第三,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的結合教育,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本身而言,也可以充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這樣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容易落到實處,取得理想的效果。
將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需要對其中的一些要點形成把握,不能產生沖突矛盾,要確保二者的契合,這樣才能確保教育活動取得良好效果。第一,分清主次。兩類不同教育活動的結合,需要確定主次關系。據實而言,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主體,以心理健康教育為核心,將職業生涯規劃融入進來,實現二者有機結合。第二,多元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的結合,除了確定主次關系之外,還需要確保結合形式的多元化構建。從一項教育活動來講,涉及的內容很多,比如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等,就需要從這些方面切入,構建起多元化的結合模式,讓二者可以深度融合。第三,落實評價。結合教育是一個新的教學思路,此前缺乏相關的經驗可以參考,因此在具體實施效果上,可能會體現出一些問題[4]。因此,需要對結合教育展開評價,評估學生發展,反思教學問題,以便可以及時對教育活動展開優化和改善。
基于上述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而職業生涯規劃,主要是從職業發展的角度對學生實施教育。從表面上來看,二者之間不存在直接的關聯。然而通過對職業的具體分析可以發現,心理因素在職業發展中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職業規劃方向。比如很多學生性格內向,心理脆弱,從自身根源上就抵觸一些對外型開放型的工作,比如銷售、客服等工作,即便是有很好的工作機會,學生也會因為自身的心理情緒,而拒絕這些工作。而在具體的職場工作中,也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這需要學生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在教育實踐中,需要把握到相關的要點,以所具備的結合意義為導向,通過合理的措施,在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之間構建起聯系,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的結合,首先應該在教育目標上實現統一。教育目標,就是指導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方向,只有方向保持一致,教育目標呈現出同向性,這樣才能讓二者結合起來。如果在教學目標上不一致,那么自然就難以形成合力。因此,具體來說,就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規劃結合,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設定相關的職業心理教育目標。也就是從學生的職業發展出發,考量職業發展過程中所涉及的心理素養和問題,來構建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這樣就可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統一,那就是提高學生的職業心理素養[5]。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都是分開進行,二者在內容上沒有什么交叉。尤其是對于心理健康教育來講,教育內容主要是以心理學知識以及相關的案例為主,并沒有涉及職業心理方面的知識內容和案例。因此,基于結合教育的視角,就需要從職業生涯規劃中提煉出一些內容,比如求職面試、職場人際交往等,將這些內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當中。然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圍繞融入的職業內容,構建起對應的職業心理教育內容,比如面試心理學、人際交往心理等等,這些內容的構建,就實現了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在內容上的整合,為二者的結合教學奠定了堅實基礎[6]。比如,可以構建這樣一個具體的職業心理情境:小李大學畢業后找工作,多次在筆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但是在面試階段卻遭到淘汰。主要原因,就是小李存在與人交際的心理障礙,與人交際容易面紅耳赤、口齒不清,非常緊張,這導致小李每次面試的表現都很糟糕,最終被淘汰。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說,小李心理存在什么問題?應該如何化解?通過這樣一個職業心理情境,在其中將面試技巧和面試心理融合起來,對學生予以教學,這樣可以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的結合,還需要注意到教育方法的結合。在兩個方面的教育活動中,各自有一些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心理健康教育中就有音樂治療的手段。而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有職業大賽的活動。因此,就可以將教育方法結合起來,實現遷移應用和融合創新,提高教育活動的效果。比如可以將職業大賽這種形式,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構建起心理健康技能大賽,通過競賽的模式,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實現鍛煉。具體來說,可以定期組織職業心理輔導大賽,以班級或是院系為單位主體競賽活動,教師設置多種多樣的職業心理輔導案例,讓學生通過解決這些案例問題,展現出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識積累和技能素養。此外,也可以將職業模擬的方法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構建起心理健康模擬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展開學習。比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就可以創設角色表演的活動,讓學生兩人一組或是多人一組,對一些職業場景進行模擬表演,將一些職場心理問題,通過表演具體展現出來。然后就可以引導其他學生,結合表演分析其中的問題,并且給出具體的心理健康疏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的結合,還需要注重到教育評價的工作。在進行教育評價的時候,應該將二者融合起來,構建起綜合性的評價。具體來說,就是以職業情境為基礎,在其中設置心理健康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依據學生解決問題的表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評價,還要進一步反思教育活動的不足,找到問題,予以改進。此外,還需要對學生加強心理健康調研,基于微信公眾號,面向學生發布心理健康調查問卷,以匿名的形式,定期調查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針對表現出心理健康問題的問卷,通過微信和學生取得聯系,一對一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專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這對于增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提高職業競爭力,都能夠體現出積極作用。在教育實踐中,心理健康教師需要分清主次,把握重點,以心理健康教育為載體,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評價等環節,將職業生涯規劃融合進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