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紅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行業的發展,各大院校對輔導員的需求量增大,近幾年輔導員的行列中注入了很多的新生力量,其中95后的應屆畢業生已逐步占據輔導員崗位。目前,在新入職輔導員進行工作崗位的初期,很多高校的學生工作團隊會選擇把新生交給新入職的輔導員,但由于新入職輔導員缺乏經驗、專業知識培訓等客觀因素導致在工作初期會遇到很多問題與困難,所以需要新手輔導員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自己的輔導員之路上,走得更穩,走得更快。本文圍繞初入輔導員行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淺析新入職輔導員在自身身份轉變、成長方面的探索分析,以及作為新人如何更好地引導新生成長成才和健康生活。
新進輔導員在職業初段處在職業、身份、心理的轉變期,很容易在此過程中產生諸多問題。
(一)知識儲備不足,職業素養不夠。輔導員需要承擔多元化的角色,大多數高校輔導員不是專業出身,所具備的職業能力與自身單一知識背景相矛盾,政治理論基礎薄弱,綜合素質提升空間大。新晉輔導員缺乏一定經驗基礎和系統的崗前培訓是造成開展各項工作產生問題和困惑的重要影響因素。新晉輔導員由于掌握專業知識不足,所學專業與實際工作存在偏差。踏入工作崗位之后,大部分時間被繁瑣、多樣的事務性工作所占據,缺失自我學習時間,常把自己當作學生干部,不會主動思考與學習,說一步動一步,政治理論修養停滯不前,“溫水煮青蛙”式的發展,不求上進,追求安穩,把工作當成任務,沒有在其中發揮自己本職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故而將輔導員的工作淪為一個形式上的“管理者”,失去了真正的意義。
(二)問題把握不清,尺寸拿捏不準。出現在學生身邊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有關于學習、生活的,有來自身邊同學及個人家庭的,而新入職輔導員在解決學生所出現的問題時,很容易停留在問題的表面,無法挖掘出存在學生身上的潛在問題。例如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這一類問題類型多樣,而應對方式和方法也存在差異,如何把握分寸進行解決相應問題,對于新進輔導員既是挑戰也是危機,一旦處理不好,對學生產生二次傷害,引發更嚴重的問題。目前較多高校輔導員所帶學生往往超過1:200的比例,當輔導員面對眾多學生時,由于個體差異大,難以在短時間內充分了解所有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對于潛在的或藏匿比較深的學生心理問題無法及時發現[1]。
(三)工作內容廣泛,壓力顯著增大。從現階段的趨勢來看,輔導員工作涵蓋的內容越來越多,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的影響之下,社會各界為做好防疫工作花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高校也更是如此。高校輔導員站在校園防疫工作的最前線,為營造健康校園奉獻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新入職輔導員在這個特殊時期,應對的考驗更大。由于疫情的原因,出現了一系列心理問題,并呈現一個高發的趨勢,給輔導員的工作增大了壓力。同時,在開展學生各項思想、學習、生活多方面工作時,由于需要根據疫情的原因進行調整,從而增添了很多緊急工作。在日常處理學生突發事件與緊急問題時,比往常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限制也更多。而由于自身經驗本就不足的情況下,手忙腳亂,缺乏有效的思考,導致自身負面情緒累積量大,心理不適感也會增強,很容易造成惡性循環。
(一)發揮自身優勢,完成身份轉變,增強融入力。目前的大一新生基本都為00后,他們有著更加開放的精神和想法、不受約束與隨性的特點,向往自由是他們的最具代表的個性。作為剛入職的新生輔導員,與學生的差距感較小,和學生的思想脫節程度小,與學生年齡代溝小,共同話題較多,并且可以特別理解學生的想法,既有學生時代最鮮活的經驗,更有來自老師立場上的體驗,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比較容易得到學生的信任。針對00后新生,與他們成為朋友的同時,始終要秉持自身原則,按照校紀校規執行各項工作,從大一就樹立好規矩意識、大局意識。與學生建立深厚的友誼,亦師亦友,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二)加強身體康健,保證樂觀積極,提高向上力。輔導員不僅承擔大學生的思想引領、政治教育工作,還要管理大學生日常事務的諸多瑣事,眾多咨詢和服務等工作也都交給輔導員來處理。新晉輔導員工作時間短、經驗不足,在面對復雜性、多重性的工作內容時,工作壓力自然很大,極可能產生沒有成就感等現象而導致離職。當面對壓力不斷上升時,身體免疫力會下降,繼而引發一些由于免疫力低下而產生的疾病。所以要想將事業做好,前提是要保證健康的身體。同時長期在高壓的環境下工作,很有可能自身會產生焦慮,甚至引發心理問題,所以不僅要注重身體健康,也需要注意自身心理健康,給學生樹立一個積極向上樂觀的榜樣。
(三)補齊自身短板,做好職業規劃,強化學習力。目前,輔導員雖大多是碩士畢業生,但存在專業不對口的泛化問題。大多數輔導員碩士期間所取得的學位是理科或工科,與思想政治教育聯系較少。作為新入職輔導員,本身工作經驗不足,完全依靠個人在學生階段或其他經歷中所積累的經驗知識來開展眼下的輔導員工作,思政專業知識薄弱。例如學生心理幫扶、職業生涯規劃等,均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使新入職輔導員在開展相關工作時困難重重。對于新晉輔導員來說,通過利用空閑時間進行自學以及向有經驗的輔導員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在實踐中不斷打磨,成為一名具有真才實干的輔導員,帶出更加優秀的學生。
(一)順應時代變化,變通方式方法,贏得良好起點。新生步入大學校園初,在適應大學新環境和新角色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諸多問題來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生活。開展新生入學教育,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幫助新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完成自我身份轉變,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節奏。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對所有群體性活動有了較大的限制,對于學生基數大的高校來說,為避免人員聚集,對新生入學教育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因此改變傳統形式,通過線上的方式對新生進行思想政治、文明養成教育、安全教育、校規校紀教育、專業介紹、校史教育等內容,引導新生適應學校新環境、了解自己的專業、調整學習生活狀態等有著積極的作用[2]。但短時間內的集中專題教育在學生身上很難立竿見影的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因此,新入職輔導員要掌握在特殊情況之下,完善新生入學教育內容,靈活入學教育模式,增強入學教育的實效性,讓入學教育真正內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二)加強班團建設,提升適應力,打造和諧氛圍。相關研究表明,大學生的適應水平與學生所在的班級凝聚力呈現正相關[3]。大學生雖然沒有進行教室分配,使用的都是公共教室,但是同學、班級、班主任和輔導員都是固定的,是學生在大學里直接感受到班集體最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對于新生,班集體建設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到整個班級內學生對學校及學習的適應性。建設好的班集體不僅可以提高新生對班級的認同和對學校的滿意度,還能以此為基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班級凝聚力是大學生適應性的重要影響因素。新入職輔導員可建立健全班團工作制度,通過組建學習小組,避免學生渙散、被邊緣化等現象產生,加強班級內部聯系、同伴關系。同時為班級確定發展方向,多方面提升班級的團隊精神、學習氛圍。輔導員工作的依據與指南是各項制度,制度也貫穿輔導員工作的全過程,在工作中起著全局性、導向性的作用,所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對班團的管理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依托網絡發展,促進職業規劃,樹立就業意識。進入大學,目的就是想要通過讀書來獲取相應的專業知識,為進入社會,由學生轉變為職業人奠定基礎。所以大學不僅僅是學習的園地,更是通往社會的橋梁。而新生剛進入大學,在很長的一個階段是處于適應期,對自己的未來規劃也很迷茫。從高中階段的嚴管到大學階段的自學,如果輔導員不加以引導,很可能學生在學業上就會出現嚴重掛科,致使導致后續衍生出其他問題。從新生剛來到學校,使其了解到整個大學期間的學業規劃以及引導學生樹立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認識社會的職業分工,掌握職業基本知識,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通過舉辦線上講座、專題活動、就業指導等形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通過生涯設計和大學目標的規劃,促使新生初步設計自己的發展方向,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將每一階段的目標具體細化,便于操作和實行。
(四)提升個人能力,快速適應環境,準確完成工作。輔導員作為大學新生的啟蒙老師,一言一行都影響著新生的發展,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們的工作要求。作為新入職的輔導員需要迅速適應新環境,適應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不斷提升個人能力。此外,快速熟悉事務性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從《學生手冊》入手,向前輩謙虛求學,為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和幫助。剛剛入職的輔導員在工作中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困惑及迷茫,讓自己深陷于事務性工作中無法自拔,最后落得自我懷疑。所以快速組織得力學生干部組織,發揮學生帶頭作用,解放自己的時間,多用來思考與部署,擺脫“表哥表姐”的稱號。當然,在工作中我們要有主動性,善于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不斷去探索,總結出屬于自己的工作思路與工作特點,結合自身的優勢、愛好去定位、去發展,使得自己在輔導員的隊伍中越走越明朗。
作為新入職的輔導員,應當加強對未來工作的期待值,保證自身的積極性和向上性,不管面臨著怎樣的難題與壓力,都應當發揮自身優勢,去努力克服困難,不斷學習進步,成為一名素質高、業務強、政治立場堅定、政治理論過硬,實現自身價值的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