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陳
(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蕪湖 241000)
長期以來,國家一直強調高等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性,2017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一文中對“高校社會服務功能”展開詳細的說明,指出“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這表明高校開展社會服務已成為一項法定的義務。
所謂高校體育公共服務是指以高校作為基本導向,在充分發揮現有體育資源的同時發揮管理模式及實施途徑的優勢,在保證學校基礎教學與科研任務的基礎上為社會和公眾提供的一些體育產品和服務行為的總稱[1]。從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的這一含義可以看出高校體育開展公共服務的目的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高校體育公共服務應是建立在滿足基本高校教研、科研需求上的,在保證正常教研、科研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才能為社會開展體育公共服務。第二,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的主要任務是滿足社會及公眾不同的體育需求,即為公眾及社會提供不同形式的個性化服務內容。
根據現有高校體育已有的教學資源及條件,高校體育可以向公共社會提供的服務類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高校體育場地及運動設施。這是高校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類型中的最直接的一種形式。目前大部分地區的高校都擁有大量的體育場地和運動設施,盡管這些設施會面向全校師生使用,但依然會有部分場地及設施出現剩余的現象。將高校體育場地及運動設施分享給社會上其他人使用既能保證這些資源的有效運用,也能滿足社會公民的基本需求。
二是高校體育專業人才。高校是高等人才的培訓及集結地,高校擁有大量專業技能強、體育素質高的專業人才,這些人才都可以為公共社會中的其他人群提供體育指導。
三是高校體育信息資源。主要包括圖書資源、教學資源及線上資源。高校擁有自己的圖書館,館藏書籍中有大量與體育相關的書籍,這些書籍完全可以供社會中的居民使用以滿足自身對于體育知識獲取的基本需求。教學資源更多的是教學課堂及精品課程,高校教師在學校中開設的每一門線下課程及錄制好的線上精品課程都可以被稱之為體育教學資源。線上資源即所有與體育相關的線上服務,遠程教學、線上指導、線上交流與互動等類型都可以被納入這一類別之中。
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產品服務的作用是十分顯著的,不僅能很好地滿足當地居民的基本需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因此是十分有效的一種服務方式。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產品服務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當地居民的基本需求。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更加關注自身身體健康問題,并試圖通過參與更多體育訓練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然而目前很多地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并不完善,出現體育場地少,參與體育運動人數多的問題。只有將高校體育中的公共服務產品向社會居民公開,才能滿足更多居民自身參與體育活動的基本需求。
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對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高校公共服務產品對外供給的方式分為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兩種。不論是有償服務還是無償服務都是需要當地政府與高校及社會之間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后才能實現,而一旦這種合作關系能夠順利運轉,必定會對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推動作用。
高校體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是高校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最后一個作用,根據2014年國家關于體育資源數量分布及調研結果顯示,全國各地體育資源占據最多的機構是高校,占據最少的是社會公共區域。這種不平均的分布現狀不利于實現體育資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更不利于體育資源的有效分配。只有當高校體育公共服務向社會供給時才能讓更多的體育資源輸入到公共地區,對更好地實現體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所謂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產品供給策略是指高校在向社會提供各種公共服務產品過程中所采用的基本途徑以及對應的服務策略。在開展公共服務過程中,高校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及社會對體育資源的需求展開設計,以此設計出不同類型的公共服務產品,滿足更多人的基本需求。
高校體育場地是高校可以向社會提供的第一類公共服務產品。正如上文所說,高校擁有充足的體育場地和各類基礎的體育設施,可以為更多非校園居民提供基本的體育鍛煉需求,因此適當地對高校體育場地開放,讓更多外來人員進入到高校參與體育活動是開展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的第一種形式。然而由于外來人員本身具有不穩定性、成分混雜性等特點,全面對外開放對高校來講也會帶來一定的危害,因此在開發這一形式的服務產品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應充分考慮對外開放過程中的校園安全問題。社會上的人員本身較為復雜,且不屬于高校內部人員,自身對于高校缺乏一定的歸屬感,因此在開展體育活動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一些投機心理及僥幸心理。一方面,部分人在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會私自偷拿一些屬于高校的體育財產,比如各種球類器械、健身器材等。另一方面,當運動過程中因個人問題造成高校體育財產破壞后會產生“臨陣脫逃”的心理想法。
第二,應充分考慮對外開放過程中場地磨損程度加速及高校資金投入問題。盡管公辦院校的收入屬于國家財政撥款,但高校領導依然需要考慮高校的資金問題。在原有體育資金不變的情況下,更多的社會人員進入到高校參與體育活動時難免會給高校體育設施及資源帶來不同程度的耗損,這時高校必須考慮如何更好地解決資金與場地合理分配的問題。
鑒于此,在開展對外服務過程中高校應從以下兩個角度開展服務。第一,建立健全高校體育安全機制,全方位升級高校體育安全等級。優化高校監控體育建設工作等級,在校園門口、體育場地、校園重要路口等地安裝攝像頭,確保出現安全問題時能及時通過監控找到問題的根源;開展安全教育工作,提升高校師生及所有進入到高校參與體育活動的外來人員安全保護意識;加強安保巡查制度,充分發揮學生會作用,增強校園安全防護等級。第二,建立對外服務會員制度,向社會招募會員,所有進入到高校參與體育活動或接受高校提供的各種體育服務時都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便于高校更好地解決場地磨損程度加速的問題。在會員章程中需要對會員的責任及義務進行限定,在保證其基本的體育活動需求的同時增強體育資源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人才資源對外服務是高校可以向社會提供的第二類公共服務產品,與第一類產品相比,這類產品主要為公眾提供的是各種技術指導[2]。體育運動本身屬于一項較為專業的運動形式,如果沒有一些專業人士的指導,人們在開展各類體育活動過程中不僅無法將動作做得十分到位,甚至會因運動錯誤導致身體受到一些傷害。高校擁有大量專業體育教師及受過專業訓練的高技術人才,當這些人才能夠給一些沒有受到專業體育訓練的人員做一些技術指導時才能讓更多非專業人員在參與某一項運動過程中做得更加專業。
在展開高校體育人才資源對外服務工作開展過程中,高校應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管理。第一,高校應建立人才資源服務部門,招募兼職體育教師,他們在沒有教學任務的時候可以到該部門準備接受社會公眾的召喚,一旦有公眾提出體育指導需求時教師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定是否給予指導。指導工作完成后教師可以獲得一定的薪資,薪資的來源主要源自受服務對象及高校財務支出兩部分。第二,發揮線上教育優勢,建立對外服務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技術指導。一方面,教師可以定期將自己平時教學的部分視頻上傳到平臺之中便于公眾觀看。另一方面,當公眾需要獲得一些技術指導時可以通過平臺提問的方式獲取幫助,滿足公眾的即時之需。
信息資源對外服務是高校可以向社會提供的第三類公共服務產品,在開展信息資源對外服務過程中,高校應將其與智慧校園的創建與完善相融合,通過完善智慧校園覆蓋程度及檔次提升全面優化對外服務質量。在具體的服務過程中高校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服務。
第一,為周邊居民建立圖書館會員檔案,允許居民進入高校借閱一定數量的書籍,滿足居民基本閱讀需求。第二,建立電子圖書館數據庫,通過定期公布免費賬號的方式幫助一些公眾及時獲取體育文獻資源,通過招募收費會員的方式為公眾提供開放式的外網電子圖書數據庫。第三,建立線上視頻網站及精品課程網站,免費對外公開高校部分精品課程,滿足居民在家開展高校體育教育的基本需求。
新時期,高校體育的教育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校內教育與科研工作上,更表現在公共服務功能上。面對當前公眾人均占有體育資源較少的局面,高校應在滿足基本的體育教學和科研研究的基礎上對外開放部分體育資源,通過開放部分體育公共服務的方式為社會居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務產品,滿足社會居民參與體育運動及接受體育指導的基本需求。通常情況下高校可以為當地提供的體育服務主要有體育場地及運動器械、人才技術指導及體育信息資源三大類。針對不同形式的體育資源,高校都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其服務方式進行優化,才能真正將其價值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