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翠
(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天津 300270)
微博、微信等互聯網平臺的出現與發展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居民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方式。作為信息知識普及與發展的最前端,高校在微時代中受到的影響不容忽視,用于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的發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學生與教師所處的環境也逐漸變得與過去不同,微博、微信等平臺與現代教育的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符合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內在需求。此外存在于各大網絡平臺中的許多不良因素也使得學生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受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微時代對于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而言既存在機遇也伴隨著挑戰,怎樣處理好微時代背景之下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問題,是當前教育管理工作研究的首要目標。
以微博、微信為首的各大網絡平臺不但蘊含著豐富的內容,還可以迅速為使用者搜索信息,我們可以在其中了解各種類型的思想觀念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這些平臺的多元化特點使得高校學生可以更加輕松便捷地了解各種知識,這有助于學生解放思想,發展出更加開放的思想觀念,從而以更加理性的態度選擇與自身、與社會需求相符的發展方向[1]。
過去常見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主要包括面談與傳統媒體宣傳兩種類型,然而這樣的教育管理模式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已經逐漸受到了淘汰,如今高校在進行教育管理時能夠直接依靠公眾號、微信群、釘釘群等方式和學生之間開展更加高效便捷的交流,這可以有效提升師生之間交流的效率。此外,許多院校還會依靠網絡平臺來發表各自通知與公告,并在線下進行相應的集體活動,依靠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來對教育管理開展創新與優化,這也有效地提升了管理效率。
微時代的發展使得學生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獲取知識,這對于高校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顯著作用。過去人們大多通過報刊、廣播與書本等渠道獲取信息,學生只能通過校園媒體以及教師的課堂教學來取得信息,這兩種方式存在內容單調、規模受限等問題,同時信息的時效性也無法得到保證,許多情況下,一個事件在發生了一段時間之后,才會被學生所了解,這使得他們在信息獲取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然而微時代的發展使得這種情況成了過去。互聯網的流動性以及時效性讓信息可以在第一時間傳播至各個地區,這使得信息的傳播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微時代技術得到普及之后,大部分事件在發生之后都能夠迅速在各大平臺中得到反映。因此高校學生只需在手機中下載這些軟件,便能夠了解當前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件。微時代的產生使得高校學生在信息獲取方面更加便捷,全球各地的信息都被展現在他們眼前,這使得高校學生不再受到傳統信息傳播渠道的限制,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更加高效地搜索知識信息。
微時代在帶來大量信息的同時,也使得許多未經篩選的信息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由于信息資源的規模基數龐大,同時人們可以以匿名的形式在線上發表信息,因此我們很難對微時代下的信息進行有效管理。因此可以說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使用,就像是一個充滿了有害信息的垃圾場。許多淫穢、暴力、低俗的信息在微時代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對于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2]我們可以發現,微時代中的許多文章、視頻為了博取關注,而在其中加入了大量的低俗、暴力元素。這些負面元素的出現使得高校學生在價值理念等方面受到了扭曲,導致許多學生無法保持身心健康。調查數據表明,大部分高校學生在使用微博、微信等平臺時會選擇主動搜索此類信息,可見高校學生雖然在生理層面上已經成熟,但在精神上依然沒有完全成熟,同時學生群體久居校園,缺少足夠的閱歷,因此對于政治信息的分辨能力與敏感性不足,可能會在瀏覽信息時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誤導,以至于產生錯誤的價值理念。
在微時代的背景下,信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導致許多學生無心于學習生活而沉浸于網絡世界,微博、微信逐漸變成了許多高校學生開展社交活動,表達情感的主要工具,而網絡空間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差異使得許多高校學生只有在網絡中才能取得自由感,這導致網絡微社交成為當前許多學生的主要社交方式,然而在網絡中,平臺會依據使用者的實際需求來為其創造社交環境,同時互聯網本身的虛擬性特點也使得許多正處于社交能力發展時期的高校學生缺少實際的社交經驗,這導致過去通行的社交模式遭受了考驗。[3]其造成的負面影響為許多高校學生在畢業之后出現溝通能力方面的問題,進一步提升了畢業生的離職率。
微時代所帶來的影響使得教育環境的開放性進一步提升,過去的管理模式在如今的教育環境中難以對學生在互聯網中獲取的信息進行有效的篩選,特別是涉及欺詐、違法的不良信息,因此若繼續使用傳統的管理模式,便無法維持管理的主動性。諸多網上聊天工具的使用導致高校學生長期處在一個缺乏監管的環境之下,以至于接觸了大量的負面消息以及錯誤的價值觀,這些負面信息長期進入到高校學生的視野中,會導致其思想觀念的培養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越來越多的娛樂方式也使得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大幅降低,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網絡社交、游戲等方面,這導致高校的教學效率出現了顯著的降低,最終導致高校教育管理的難度大幅提升,高校管理人員應當采取積極的策略來應對上述問題。
微時代的產生建立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基礎之上,為了避免學生受到其中的負面信息的影響,必須從學生著手開展教育管理,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來提升其思想覺悟,此外還要教育學生如何辨別并篩選網絡中存在的不良信息,并以此來提升學生對于這些信息的抵抗能力。在實際生活中許多學生由于網絡信息過于紛繁復雜而無法對它們進行正確地篩選,最終受到了不良信息的侵蝕,高校教育管理人員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出現,應當教育學生如何對網絡信息進行辨別,科學使用微時代工具,并以此來提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水平。
在微時代中開展教育管理,首先要從觀念上著手,此處所指的觀念主要有以下兩點:首先要轉變教師的觀念,使教師培養起更加現代化的管理思想,從而適應微時代發展的需求。其次要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應當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培養起正確的思想觀念,雖然微時代帶來了大量的新鮮事物,但終究只是信息傳播的媒介,學生絕不能受到網絡的支配。試想如果絕大部多數的學生能有此覺悟,那么即便有少部分學生思想觀念不正確也能在良好的校園大環境中得到矯正。作為學校,要積極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培養學生正確的社會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微時代中找到方向。
校園文化作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除了課堂教學以外最主要的教育活動之一,它的內容涵蓋了政治、科技、娛樂等不同方面。過去人們在培養校園文化時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開展科技節、運動會以及文藝晚會等。由于當前各種互聯網平臺進入了校園,其特殊的吸引力使得許多高校學生逐漸融入其中。微時代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影響,同時他們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也在使用這些軟件的過程中逐漸被改變,這種轉變往往是潛移默化的,以至于許多學生自己都無法發覺。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教育管理人員應當針對當前的時代特點來設計新的校園文化活動。[4]并把這些活動和微時代平臺進行有機結合,例如對微博與微信等軟件進行運用來進行“微時代”校園文化活動。通過這種手段不但能夠為高校學生提供更加健康有益的知識信息,引導其樹立起健全的三觀。此外高校學生在脫離了高中時期的生活之后,往往無法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這使得許多高校學生存在精神空虛的現象,進行各種微時代校園文化活動能夠讓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他們在高校生活中感受到快樂,最終實現教育管理效益的提升。同時隨著未來微時代的進一步發展,與之相關的校園活動也能夠得到更新。
教育管理人員可以依靠微媒介來提升管理效果。首先,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利用微媒介來了解學生們當前的思想狀態,可以避免各種負面的群體性事件出現,從而實現更加完善的危機管理。其次,依靠各大網絡平臺可以在校內宣傳積極的思想教育內容,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充分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其建立起積極向上的價值理念。最后,依靠微媒介建立起高校學生信息管理系統,例如在微博、微信等平臺上設置學生獲取個人信息、學校信息的渠道,節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本。
總而言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各大網絡平臺的普及,我國進入了微時代,在這一背景之下,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均受到了顯著的影響。微時代讓學生能夠通過更加多元的途徑高效地獲取信息,然而這也使得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面臨諸多困難。高校必須重視微時代對學生教育管理所造成的影響,采取相應的策略來提升教育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