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倩枝
(寶雞文理學院教育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6)
漢字承載了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創新,它在一代代人的不斷努力鉆研下演變成現在的樣子,正是因為漢字的特性以及漢字所承載的獨特意義,傳承漢字文化成為當代青少年所必不可少的宏偉任務。小學低年級是學習漢字的關鍵期,在語文教育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8版)》對義務教育小學階段每一學段的語文學習要求都作出了明確的定位。其中關于小學低段寫字教學的目標主要包括:寫字評價要考查學生對于要求“會寫”的字的掌握情況,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在此基礎上,逐步要求書寫流利,第一學段要關注學生寫好基本筆畫、基本結構和基本字。[1]
國家自2001年以來針對寫字教學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及綱領法規,旨在突出良好的寫字習慣以及規范的寫字姿勢在寫字教學中的重要性,也著重強調了寫字教學關于促進小學生繼承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意義。[2]小學低年級是學生正式規范習字的初級階段,必須高度重視并規范學生的書寫意識使其養成良好書寫的習慣。
小學低年級教師隊伍和學生群體針對寫字教學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由此產生了許多的問題。
1.教師缺乏有效指導
當今小學教師隊伍中,擔任寫字課程的教師一般為班主任或語文教師,并非專門從事寫字教學的教師。且這些教師對寫字教學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所處的位置及其重要性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普遍把寫字教學的側重點放在筆畫,偏旁及間架結構等問題上,學生在習字過程中視動協調,注意力和觀察力集中與否甚少關注,教師的忽視會引發學生長期不良習慣的養成,長此以往學生只會把側重點放在字寫得如何上,自己的坐姿及握筆姿勢在無意識中也就被忽視了。
2.學生寫字積極性不高
小學低年級處于無意注意階段,穩定性差,課堂上的一點風吹草動總能使他們轉移注意力,寫字積極性低下現象表現尤為突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可以驅使學生對寫字教學投入更多的精力,使自己的書寫更上一層樓。然而實際上在學校中擔任寫字教師的一般為語文教師,一來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意識,語文教師就是寫字教師,語文課就是練字課;二來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也就等同于寫字課。甚至許多學生下意識的就把語文課本拿出來充當教材對照寫字,學生對寫字課和語文課的態度是一樣的,對寫字教學缺乏興趣,寫字積極性低下。
3.寫字教學缺少個別指導
心理學中說“在掌握寫字姿勢、執筆姿勢和運筆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每個動作在空間上的正確視覺表象是十分必要的。”[3]大多數教師在寫字課堂中都是在黑板上為學生示范,示范過后要求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書寫,待全部同學書寫完成后再進行下一個字的練習,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缺少巡回指導及個別指導。個別教師把寫字課簡單地看作是掌握寫字技能的過程,這種認識使得大量的抄寫成為日常作業,為了掌握寫字技能而重復不斷的機械訓練。教師對于個別學生出現的各類問題,缺少有針對性的指導,缺乏對不同學生學習能力的掌握。
針對以上寫字教學各方面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有如下原因:
1.寫字教學一直不如其他學科受人們重視,雖然教學目標中有要求,課表上也安排了寫字課,但是經常被其他教師當作本門課程的副科,挪作他用。歸根究底在于教師沒有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師缺乏對寫字教學的正確認識,將大部分的教學重心轉移到其他環節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第23號建議中明確提出:“書寫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技能,而且是一種將個人風格最完美地融入其中的表達手段,教育心理學和實驗教學所取得的進展表明,書法的教學方法可以進一步適應兒童的潛能。”然而由于我們對寫字功能認識不全,導致教師未能充分領悟到寫字教學的深刻意義及其背后的價值,也未對學生起到一個模范引領作用。
2.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課堂講授以及課下作業布置中,會主要傾向于考試內容方面的知識,書寫能力并不納入教師教學效果評價以及學生綜合學業成績測評,所以寫字教學在教師教學或學生學習時經常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每個學生都具有個體性特征,在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上都表現出差異性,教師全然不顧學生的實際,一味把寫字教學隔離于語文教學之外,只會大大消磨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及積極性。
1.轉變寫字教學觀念,明確寫字教學的意義
教育部2018年印發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8版)》對寫字教學目標以及具體實施都做了更為明確具體的定位。其中突出肯定了學生書寫的寫作姿勢和握筆姿勢、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并最終養成規范的書寫意識和良好的書寫習慣。[1]由此可見寫字教學不能僅要求字寫得如何,學生的坐姿和握筆姿勢都應涵括在內。可以采取編口訣的方式,如“一坐,二握,三檢查。”同時教師要平衡識字教學和寫字教學的關系,校方也應加大力度促進教師寫字教學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力,貫徹終身教育思想的引領,鼓勵教師之間開展書寫專業方面的知識交流,加強教師對寫字教學的重視程度;同時組織教師進行寫字教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培訓將書寫能力納入教師教學綜合測評,并開展研討會根據不同班級學生學情分析制定本班寫字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改進各班級寫字教學方面的各類問題。
2.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力度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文明,漢字,從最初的結繩記事、書契記事、圖形記事發展到后來初具成型的甲骨文,這一次次的變革見證了中國漢文化的發展進程,也塑造了中國別具一格的優秀傳統文化[4]。漢字的發展演變致使書寫具有了藝術性,寫字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美感,使學生感受欣賞漢字的文學魅力,寫字教學不應以語文課程教學的評價方式去開展,要明確寫字教學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審美情趣的培養。教師要有意識地從多角度出發,在寫字教學中大力宣揚傳統文化,加強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對塑造學生健全的品格能夠起到深刻并持久的影響。
1.尊重學生差異性,依據學生的興趣因材施教
由于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接受新知識的快慢、自我領悟能力的深淺等都會存在差別。作為剛步入小學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具有無限發展的潛能,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加大關注力度并給予相當的鼓勵。小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這就要求寫字教學要生動活潑,教師要使課堂富有趣味性和活力,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如果總是一味地把寫字教學當作是一項懲罰,罰抄罰寫,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對寫字教學產生抗拒心理。應在寫字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盡情參與其中。教師傳授方式的不同會促使每個同學產生不同的反響,教師有針對性地個別教學會致使同學們興趣高漲,亦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對學生的個別指導
師生關系具有互動性、平等性、復雜性、多元性和生成性等特點[5]。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群體,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對學生產生的問題進行有效指導,教師總是以一種專制型的態度對待學生,高高在上,不愿意放下架子走進學生群體中的話,會導致師生關系越拉越大。教師可以采取一種更加親切的方式,采取諸多游戲教學在雙向互動的同時觀察大部分同學們的寫字狀況也便于及時強調的糾正。
1.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
當今時代,科技飛速發展,互聯網大數據已走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學課堂亦如此。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思維的邏輯性還必須依賴于具體的經驗,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關鍵因素,改變以往學生字帖臨摹的傳統寫字教學,采用直觀教學法,適當采用一些具體的模型、圖片等教具來幫助學生理解相應的知識。如果單純依靠教師教寫學生模仿寫,整個過程不免枯燥,可以通過多媒體趣味展示漢字的偏旁部首、正確的書寫筆順和漢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間架比例。教師指導學生寫字時,應重點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字的筆畫、結構之間的關系、變化和區別,以“找不同”游戲為切入點來激發他們的寫字興趣。
2.展覽優秀作業,開展多樣寫字活動
教師是學生主要模仿的對象,學生會主動模仿教師的字跡,因此,教師專業技能的強弱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同學之間的相處和班級的氛圍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興趣需要。應充分營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氛圍,選取優秀的學生書寫文本展覽在班級文化墻中讓同學們互相學習,或在本班級內開展書法大賽,通過投影儀等多媒體請幾位同學們上臺展示書寫的過程,找幾位同學當評委來做評價,評價的機制包括坐姿是否正確,書寫的筆畫及結構,一方面讓臺下的同學明確到寫字教學各方面的要求而不只是字寫得好就是優秀,同時也自我檢查學生漢字結構的掌握問題。教師選取優秀的學生書寫文本展覽在班級文化墻中,讓同學們互相觀摩學習并相互指導,激發同學們對漢字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能夠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關注自己的問題。
近年來,小學低年級近視率不斷攀升已引發國家各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這與小學生的坐姿習慣有密切關聯,校方應轉變傳統應試教育下的慣性思維,改變學校偏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閱讀與寫作部分的局面,將寫字教學中的坐姿習慣納入語文綜合成績中。教育亦是每個家庭頭等關心的大事,然而僅關注是不夠的,家長也應對孩子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學校和家庭的雙重配合引導并嚴格要求,好的習慣才能日益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