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齊
(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 453007)
美術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除了培養兒童的繪畫技能與審美能力外,還具有激發兒童的藝術潛能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這種作用愈發明顯。培養兒童的藝術潛能不但符合當前的教學趨勢,還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美術教學激發與培養學生的藝術潛能,可以使兒童對待這個世界的視角發生改變,從而能使兒童的身心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為此,本文對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兒童的藝術潛能的方法進行具體的論述。
兒童藝術潛能是指兒童在進行某種藝術形式的教育之后,形成對于該藝術內涵自發形式的心理意識,這種心理意識就是藝術潛能。因為是藝術潛能所以是需要運用特定的教育方式進行激發,而潛能的激發程度取決于這種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學生心理與認知規律[1]。因此,教師在進行相關的潛能激發教育時,需要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依據學生的特性展開相應的潛能激發教學。兒童藝術潛能主要包括欣賞潛能與創造潛能兩種,欣賞潛能是指兒童在進行特定的教學后,能夠對該藝術的各種形式進行相應的理解與評價的能力。例如,兒童在進行美術教學后,具備對于不同的美術作品的色彩、線條、布局、繪畫手法等要素進行賞析與評價的能力。創造潛能是指兒童在進行相應的藝術教學后,具有能夠運用該藝術的表達方式創造出相應的藝術產品的能力。例如:兒童在進行油畫相關繪畫知識與技巧的學習后,針對實物進行油畫方式的繪畫表達,同時運用自己對色彩搭配的認識,進行顏色的調配。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激發兒童藝術潛能的內容,進行相關的藝術教學,并側重培養激發學生的欣賞與創造的潛能。這就需要教師在更多在時間中尋找更為合適的素材,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調動兒童在藝術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從而更好地進行相關潛能方面的培養[2]。
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兒童的藝術潛能對于兒童美術教育有著多重的意義與作用。首先,能夠優化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針對兒童展開美術教學時,為培養激發學生相關的藝術潛能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差異,依據兒童不同性格與心理,因材施教展開相應的教學,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更多地進行教學互動,鼓勵兒童進行積極思考,配合老師的教學行動,營造一種良好的繪畫教學氛圍。例如,教師在進行美術素描的教學時,通過素描教學培養兒童的基本繪畫技能,從而更好地激發在美術繪畫方面的藝術潛能。想要提升兒童的繪畫技能,首先需要兒童主動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與練習。為更好調動兒童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運用教與練同步進行的方式。比如在進行人臉的素描課程時,教師可以先進行左眼的繪畫,在繪畫的過程中進行相應技法的指導,告訴兒童應當注意哪些部分,當教學結束后讓兒童進行另一只眼睛的繪畫,在繪畫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兒童不足之處。這種教學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兒童的繪畫動手能力的培養,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繪畫與練習,這極大程度滿足了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欲望,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當學生在繪畫時出現問題時會主動請教老師,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達到高度一致,同時也能讓教學氛圍變得更加融洽。其次,深化并豐富美術教育的內涵。美術教育目的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獲得相應的美術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讓兒童在進行美術教育之后,擁有一種欣賞美的能力與意識,從而形成一種積極正向的價值觀念[3]。在美術教育中培養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能夠深化并豐富這種教育內涵,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兒童的藝術潛能,會使兒童提升藝術的理解能力。究其藝術的根源,藝術是藝術家通過某種藝術技巧對生活的詮釋和再加工,是高于生活表象尋求內部的價值體現,因此,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時高于生活。而在兒童時期就培養激發其藝術潛能,就是引導學生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來看待生活,從而使兒童形成一種獨立性思維,不受外來因素的影響,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對“下雪”這一生活現象,接受過美術教學的兒童與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兒童在觀念與理解方面是不相同的。沒有接受美術教育沒進行相應的藝術潛能激發的兒童,只會認為下雪就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激發出一定的藝術潛能后的兒童,會對色彩更加敏感,會對雪產生想要臨摹與繪畫的欲望,對于“下雪”產生很濃烈的興趣,形成熱愛生活、向往生活的美好憧憬,從而為積極正向的價值觀念的建立奠定扎實基礎。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兒童是具有無限潛能的個體,只要教師具備足夠的信心與正確的教育方式,就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從而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因此,現代教學所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學科知識,而是關注學生自身狀態,著眼于兒童的成長,激發學生的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教學的真正目的不是單純提升學生的智力素質,而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對于兒童而言,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使兒童在進行相關的學習后,掌握相應的繪畫技巧與美術學科的基礎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于生活的審美與鑒賞能力,使他們用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發現“美”的雙眼去保護兒童純凈的心靈,使學生在“美”的積極樂觀引導下,茁壯健康地成長[4]。
為在兒童美術教育中更好地激發與培養兒童的藝術潛能,首要因素就是分析兒童美術教學的現狀,厘清兒童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于中國的兒童美術教學的現狀分析,現存在著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方面,傳統兒童美術教育普遍存在形式主義的弊端。由于應試教育的理念影響,學校與老師并不重視美術教育,這種觀念致使美術教師在進行相關方面的教學時,以應付教學任務為主,照本宣科地進行相關的美術教學[5]。既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也不能指導學生的繪畫練習,使得兒童逐步喪失對美術的學習興趣,美術就喪失了其教育意義,淪為照本宣科的一門學科知識。
第二方面,教學方式的陳舊。中國的兒童美術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教學方法陳舊無法使兒童進行有效的學習。縱觀當下的兒童美術教學,無論是學校課堂還是私人辦設的興趣班,都是采用刻板的臨摹教學方式,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存在的主要原因就在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師的教學中心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并未站在學生的視角,導致課堂之間的教學關系不對等,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足,而是被動地進行知識的接收,違背了教學的發展規律,這種教學方法是陳舊的、落伍的。
第三方面,教學方式的單一,兒童美術教育之所以沒有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的單一是個主要的問題,現在美術教學主要以簡筆畫的教學方式為主。簡筆畫是一種突出事物特征的簡單化的教學方式,大部分之所以采取這種方式進行教學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操作簡單,二是依據事物的特征進行繪畫符合繪畫教學的要求。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的問題,教師與兒童視角不同,對于事物的理解認知能力也會存在差異,所看到的問題特征也不盡相同,教師以自我以為的特征進行相應的教學,而與學生理解的不一致,而教師所要求學生必須按照自我的方式方法進行相應教學,這樣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違背了美術教學的規律,不利于兒童對于美術的學習[6]。
正確的兒童美術教學方式,是指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規律,結合教學實況展開相應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從而有效促使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
首先,開發兒童想象力的潛能。想象力是學生有效進行美術創作的首要條件,學生只有想象力豐富,才能夠將生活中的實物展開藝術加工。筆者認為應當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鼓勵學生參加多樣化的藝術活動。想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要將兒童的大腦調動起來,使其主動參與問題思考。例如:美術老師組織一場美術實踐課,主要內容是以“綠色環保”為主題進行一場服裝晚會,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進行服裝設計,形式不限,材料不限。運用這樣的方式能夠積極主動地調動兒童的興趣,同時不受限制也能夠讓兒童盡情發揮,最大程度調動兒童想象力,不斷激發兒童的藝術想象力的潛能。另一方面,豐富兒童的生活經驗。若想激發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需要豐富的素材的積累。兒童階段雖是想象力發展的高速時期,但由于兒童沒有相關的生活經驗,對于生活的理解程度不足,致使學生在想象力潛能激發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應當不斷豐富兒童的生活經驗,讓兒童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更深層的理解與認識,以便更好激發兒童的藝術想象力潛能[7]。
其次,開發兒童創造力的潛能。藝術創造力是兒童進行繪畫的基礎,兒童只有在創造力的作用下才能將頭腦中的想象轉化為現實。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側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作為有效的方式就是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兒童只有在興奮的狀態下,才能夠激發自我的創造力潛能,因此,教師應當積極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兒童在課堂上踴躍發言,使兒童在這種高漲的情緒下不斷激發自身的藝術創造力。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對于兒童的綜合性發展而言十分重要,不但能夠使兒童獲得一種知識技能,還能培養兒童藝術潛力。因此,教師應當依據現有教學實況,以激發兒童藝術潛能為導向,不斷調整優化教學方法,更加有效地展開兒童美術教育[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