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介孚 甘肅省隴東學院
數字技術的突飛猛進已然改變人們的思維與生活方式,在以數字科技為依托的移動網絡時代,人們對音樂知識和信息的獲取更多地來源于各種形式的數字化傳播手段。在這種背景下,作為院校聲樂專業教育教學工作者,需要更加敏銳地捕捉并抓住這次時代變革為聲樂專業帶來的發展機遇,轉換教育教學理念和思路,將各類數字技術融于聲樂專業教育教學中,面對困難與挑戰理性應對,尋求教育教學方法與模式的創新。
數字化技術是依托于信息科技發展的將聲光電磁等各種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并以各種媒體形式為載體呈現給公眾,數字化媒體則是一個較為通俗的稱呼,除了其本身具備的數字化和互動性特征,還具備自由性、共享性、開放性及便捷性等特點,這些表現特征與傳統媒體相比有著更為人性化的優勢,必然會改變現代社會的信息傳播方式及人才認知事物的方式[1]。數字化技術應用于教育領域,是一種較為高端的教學方式,能夠便捷、高效地收集整理各類相關信息,結合大數據在專業教學中發揮最佳效果。數字化技術在具體應用過程中能夠將圖文聲像等表象信息同時共存,使聲樂專業課程教學中會影響情境創設、課程教學視聽及師生體驗等環節的各種狀況得到極大改善。數字化教學的優勢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將其應用于院校聲樂專業教學中,是對傳統專業教學形式的升級和改革,對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有積極的推動意義。
首先,數字化技術的互動性和自由性為聲樂專業教學帶來活力,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數字技術支撐下的各種媒體教學工具,改變了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單一性。例如,當前較為流行的各種直播平臺、很多社交App 也都相繼開發語音、視頻等功能,專業教師可以運用這些功能強大的直播軟件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進行線上即時提問。學生可以運用直播平臺來進行線上表演或是上傳自己的聲樂演唱作品,接受教師或者同學的評價。在評論區交流或構建專業交流群組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專業學習方面有任何疑問,都可以通過交流的方式來獲得解答。教師也能夠根據群組中學生的留言,有針對性地發布一些專業訊息和練習任務,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專業技能。
其次,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的各種新媒體平臺的開放性和共享性,打破了專業教育的界限和屏障,為聲樂專業教學帶來豐富多樣的專業訊息,使廣大師生能夠獲取豐富的專業知識與資訊。網絡平臺本就具備開放共享的特性,原來非常珍貴稀有的聲樂資源及各種專業素材的收集變得簡單容易。聲樂藝術的學習較為特殊,每位聲樂學習者在專業學習過程中都渴望被名師指點。但優質教學資源總是有限的,在數字化技術條件支持下,微課與慕課產生并逐漸成為現代聲樂藝術教學的重要方式。越來越多的聲樂藝術大師開始通過網絡聲樂慕課進行授課,更多的聲樂愛好者和學習者能夠通過網絡,隨時隨地觀摩優秀聲樂教師的授課,甚至能夠與聲樂藝術大師進行互動,接受在線點評和指導[2]。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學生能夠共享到優質的聲樂專業教學資源,學習到更多的聲樂演唱技巧及表演技能,降低教學成本,進而找到一種高效便捷的學習途徑。
再次,數字化技術具備即時性及濃縮性,學生能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特別是在當前社會發展節奏加快,各類數字化產品及移動終端徹底轉變了人們的認知方式的背景下。線上微課、慕課等學習資源,通常設計的時間在10~25 分鐘,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學,知識點更為濃縮,學生能夠充分運用課下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
數字化技術應用于聲樂專業教學中,為廣大師生的教與學都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也為聲樂教學帶來挑戰。
首先,各種形式的新媒體平臺及網絡搜索引擎給大家帶來豐富的專業訊息。由于這些訊息價值良莠不齊,學生在優質資源的選擇上具有一定難度。同一首聲樂作品能夠在網絡上搜索到多種不同的版本,很多譜例會存在錯誤或者不夠完美的處理。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要從諸多聲樂作品演唱曲例中分辨優劣,挑選出有學習參考價值的資訊,就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其次,專題性的網絡微課、慕課等教學形式對聲樂專業學生來說,難以滿足其個性化的需求。聲樂藝術需要人通過身體發聲器官來對聲樂作品進行詮釋、表現,但是每個人的身體發育狀況是不同的,這使聲樂藝術專業區別于其他學科,具備較為鮮明的個性化特征。因此,在傳統的聲樂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一對一”的小課堂面授形式,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授課。由于學生發聲條件各不相同,教師應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學生進行指導。但是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多,教學資源缺乏,小班課及集體課由此產生,但此教學形式對聲樂專業技能教學來說,只能作為“一對一”面授教學的輔助和補充。而在采用微課及慕課教學形式時,專家或者教師不可能對每位學生都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對學生學習問題的點評也只是個例,不具有普遍性,特別是對于基礎薄弱學生,容易生搬硬套微課或者慕課內容,打亂了原來的知識結構。并且,在微課、慕課進行過程中的互動大多不夠深入,存在一定的偶然性,而聲樂學習的過程并不是固定走勢,學生在專業方面的學習成長是不斷變化的,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保證與教師之間互動的連續性和規律性,以保證學習成效。
另外,學生可借助各種移動數字終端,根據自身學習需求獲取各類有助于專業學習的信息。然而這些知識多數是碎片化的,加上快餐式的學習方式,學生難以深入理解,也不利于完整知識體系的構建。
在數字化教育背景下,各學科專業都在探索創新發展路徑,努力將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前提是一定要尊重專業學科特點。聲樂藝術的學習較為特殊,學習過程注重實踐,極具個性特征,而對于數字技術的應用,教師應借其輔助聲樂專業教學,而不是被其主導,這是聲樂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推進聲樂專業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首先,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轉變教學理念,并盡可能地通過各種途徑去強化自己數字化教育教學技能,推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其次,教師要認真思考如何在專業教學各環節中融入數字化技術,包括教學任務目標的設定、方案設計及教學策略調整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珍惜和利用新時期院校提供的開放性共享資源平臺,使數字化技術手段與媒體成為自己聲樂專業學習的又一良好渠道,而非唯一渠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自學,與專業導師和同學進行線上互動交流,解決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專業問題。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要配合教師的指導,解決專業上的技術難題,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專業學習過程中的零碎化的知識進行整合,以形成完整的聲樂藝術知識體系[3]。
院校單位在鼓勵聲樂專業教師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的同時,也要理性分析新時期各類數字技術及專業學科的發展特征,對專業教學改革進行科學引導和有效把控。院校單位要為專業教師提供相關信息技術的指導及培訓,提升數字媒體技術水平,讓教師更好地適應數字化媒體的教育環境。院校單位還要完善本校信息技術團隊,將其與聲樂專業教師資源相整合,推行院校數字化媒體聲樂教學平臺的構建。
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數字化技術為專業教學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筆者認為,作為從事聲樂藝術專業的教師,必須要在緊抓機遇的同時理性應對各種挑戰,如此才能達到專業教學預期目標并提升教學成效。聲樂教師只有理性面對專業教育教學理念、模式及方法的改革,才能使聲樂專業學科教育教學得到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