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宇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由于短視頻新聞有著更新穎的奇特性吸引著受眾。相較于傳統新聞,短視頻新聞更能提煉新聞重要內容,利用移動端口完成新聞編輯工作。此類新聞更適用于多樣化的媒體軟件。由于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受眾對于新聞的需求形成多層次變化,短視頻新聞的浪潮下,提升網民占比高達75.8%。可以看出信息化時代,推動了新聞領域發展,規范短視頻新聞發展,對于新聞創新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現階段,短視頻新聞基于互聯網發展,成為當前的主流傳播方式。短視頻新聞時長較短,能夠對其進行自由剪輯,保證內容與新聞貼合。根據國家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國內網民用戶規模從2019年不斷上漲,至今已有7.61 億,其中包含的短視頻新聞用戶就占據6.39 億,呈現較大的占比。隨著移動網絡的到來,更是進一步加速信息傳播速度。可以說當前的短視頻新聞相當于傳統媒體的試水之路,只有經過不斷的融合推進,才能實現傳統與新興技術完美融合,革新信息傳遞技術與載體,帶給受眾更多特征的新聞內容。
短視頻新聞憑借著網絡的開放性,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媒體播報的新聞內容呈現出更具個性化的表現,對于受眾而言相當受用。與傳統媒體高制作成本不同,短視頻新聞利用手機隨時隨地制作,涉及的內容領域等相對廣泛。但是短視頻新聞致命傷在于專業性不足,盡管獲得發展。但是在行業內呈現的發展趨勢,多新聞內容莠不齊,對新聞行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基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即便是非專業人士也能利用軟件對新聞內容進行生產制作,這也使得短視頻新聞呈現出碎片化的特征。時長方面短視頻新聞能夠將時間控制在幾分鐘內,更適用于新時代受眾。這與年輕群體瀏覽新聞不確定性、碎片化特征相符。
當前的短視頻新聞有著傳統新聞無法比擬的簡潔性,能夠通過用戶手機拍攝進行編輯發布。視頻中直接對內容進行概述,順應當前受眾瀏覽的習慣。使受眾能快速獲得重要信息,并進行傳播。基于這些特征,使得短視頻新聞在媒體領域快速崛起,成為當前人們瀏覽新聞的主要媒介之一。
與傳統新聞相比較,短視頻新聞的優勢在于能夠其迅速程度。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將內容以視聽化的方式傳達給受眾。與以往圖文結合的新聞內容相比較,視聽化新聞傳播能帶給受眾更好的體驗。有著較強的感染性,也更易被觀眾接受,帶給受眾真實感受。
短視頻新聞時長控制、內容提煉是其新聞優勢。還能對新聞事件中的特殊細節進行播報,有著場景化的優勢。例如,2021 年10 月某天上午,一家餐館發生天然氣爆炸。部分途經車輛的行車記錄儀將爆炸全過程拍攝下來,經過網絡媒體等傳播,短短一小時內便得到大量受眾的關注。爆炸事后發展也牽動著受眾的心,以場景化的方式將新聞內容傳播出來,進一步拉近新聞與受眾之間的距離。
當前,短視頻新聞內容由于創作主體不同,分為專業與非專業兩部分。綜合而言,前者能夠呈現出的內容更加出色,但是無法輕車熟路的駕馭短視頻新聞這種信息傳播形式。僅依靠把控新聞要點,無法呈現完整的新聞內容;后者短視頻新聞具有創新性,種類也相對豐富,但是缺乏專業性,內容無法結合時事政治等,導致新聞存在缺陷,難以產出優質新聞內容。
網絡中許多短視頻新聞,無論從結構還是內容上來看,都存在同質化嚴重的現象。都使用相似的框架結構,在中間套入短視頻,敘事節奏過快。會在受眾找尋相關信息時,出現大量的短視頻內容,影響受眾的觀看體驗[1]。
新媒體時代短視頻發布不受到約束,代表著人人都可以進行創作。對于社會中的熱點新聞,人人都想搶占先機。事發現場有網民時,網民會直接使用手機錄制,并將視頻編輯后發布到網絡上,還原事件的原本面貌,造成視頻較快的傳播速度。但是對于短視頻新聞傳播,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表現為版權爭議。相同視頻內容,版權如何界定、如何保護,都成為制約短視頻新聞發展的重要問題。
1.優化完善新聞內容
由于短視頻新聞的時長多是保持在五分鐘左右,新聞的重要內容都濃縮在這五分鐘內。作為新聞工作者,應從專業的新聞媒體人的視角,科學選擇呈現的新聞素材。保證新聞內容質量的同時,滿足受眾多元化的需求。首先,新聞工作者應適應當前新聞的變化形式。并在呈現新聞的同時,為受眾提供其更喜歡的視頻內容與視頻排版。新聞工作者需要保證新聞字幕醒目、通俗易懂,并注意運用一些音樂與卡通角色元素,進一步提升新聞的視覺表現力;其次,新聞工作者需要積極優化短視頻新聞的敘事模式,在呈現新聞的同時,注重對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挖掘,并通過短視頻新聞將新聞內容以故事性的方式呈現,帶給受眾人文情懷。同時,新聞工作者應注意積極應用先進技術,在豐富新聞內容時,加強新聞的創新性與互動性[2]。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多數人為了獲得更多的點擊量和關注,忽視了新聞內容質量,對新聞領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導致領域內諸多良莠不齊的新聞占據首要位置,影響受眾觀看。想要保證短視頻新聞長足發展,需要工作者有長遠目光,將新聞內容與人生觀、價值觀等正能量思想相連接。為受眾傳播積極向上的新聞內容,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從而發揮網絡新聞的作用與價值。基于此也能確保媒體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在行業中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實力,為日后長足發展夯實基礎。在制作網絡視頻的過程中,可以打破傳統解說模式,為受眾提供吸引力較強的鏡頭,并添加概括性高的文字,直觀呈現新聞重點內容。
2.社交與互動優勢提升
新媒體環境下,短視頻新聞具有的互動優勢是傳統媒體無法達到的發展趨勢。通過新聞媒體互動,能加強與受眾的聯系,提升受眾與新聞之間的黏性。并基于互動不斷溝通,在互動環節中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采用發彈幕、點贊等方式,增強受眾與媒體之間的互動效果。作為媒體可以利用編輯這一功能,在網絡的支撐下為網民設置問題,加強新聞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例如,兩會期間提出的“五一長假”,在新浪、今日頭條等平臺發布相關新聞消息后,第一時間設置了問題。將發言權交給網民,詢問網民對于五一長假的看法,是否支持恢復假期。這條新聞在短時間內受到廣大網民的關注,并在討論區進行相當火熱的探討;還有近些年來,針對中秋、端午、十一等假期與周末調休的放假模式,廣大網民都表示不理解這種放假方式,并表示希望能直接放假,不要采取調休的方式。從這一點來看,視頻新聞中適當融入互動模式,能夠促進視頻的影響力擴散,增強新聞的傳播力[3]。
網絡短視頻新聞未來發展,應借助新媒體優勢,保證新聞內容品質,并積極做好原創工作,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關注,推動短視頻新聞發展、通常,短視頻新聞需要具有突發性,才能保證新聞內容的時效性。在第一時間,為受眾提供第一手消息。但是,由于受眾需求在不斷增加,使得相關新聞咨詢、素材短缺,難以及時獲得相關信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鼓勵受眾成為新聞傳播者,在日常利用手機等設備記錄身邊事,為短視頻新聞提供原創內容,更好地吸引受眾目光。
其中,UGC 代表新媒體用戶自行拍攝的短視頻新聞,有著原創性特點,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智能設備的普及,最大限度提升了拍攝性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些突發事件,也經常有看熱鬧的民眾使用手機對事件過程進行拍攝,并將視頻發布到網絡平臺上。這種實時性的拍攝,決定了其內容的豐富性與及時性。能夠在第一時間將原本的事件還原給受眾,對于受眾吸引力極強。因此,短視頻新聞創作者,應積極利用UGC 視頻進行開發。充分利用其優勢,提升短視頻新聞內容的豐富性。
在新聞內容同質化嚴重的今天,媒體更應該樹立品牌意識。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短視頻成為媒體融合創新的突破口,對于媒體行業的創作者而言,為其提供了發展平臺,推動新聞短視頻專業化提升。傳統媒體公信力和專業性較強,能夠創作出高質量新聞內容。想要打造短視頻新聞需要制定專業的品牌化發展路徑,通過樹立品牌意識,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從人員入手,進行采編人員績效分配,促進人員能力不斷提升。將短視頻新聞納入重要工程中,并探索商業模式,力爭共贏發展的良性循環道路。傳媒經濟作為注意力經濟,呈現出來的視頻平臺與盈利模式多樣化發展。除了廣告+電商的模式外,品牌廣告等也是推動短視頻商變的方式。傳統媒體與電視媒體在保障新聞品質方面是一把好手,但是短視頻新聞的發展模式,受制于當前體制影響,如何有效轉變,是當前短視頻新聞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短視頻而言,不能為了一些點擊量,盲目制造噱頭新聞,需要加強與商業平臺合作,轉變現有發展道路,實現內同分層,構建多元化的發展模式[4]。
此外,針對短視頻新聞版權問題,需要完善立法對新興領域版權加以保障。短視頻新聞發展的同時,侵權手段與日俱增,各種短視頻中,轉發、分享視頻十分容易。甚至存在盜取視頻去掉水印、據為己有的行為,對于這種侵犯原創性的行為,應嚴厲打擊。基于原創作品侵權的判定過于模糊,使得管理存在較大難度。新媒體技術發展的同時,短視頻版權保護體系依舊存在缺陷,需要強化審查機制,建立信息共享監管機制,加大執法管理力度,形成系統性的改革,才能切實保障短視頻新聞安全,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對于短視頻新聞未來發展,還需要注意相關事項。其一是保證受眾獲取信息的真實性,提升用戶對新聞的認可和信任;其二是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多元性需求,持續做好優化內容的工作。通過互動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擴展新聞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其三在保證編制能力提升的同時,嚴格做好質量把控;其四,基于短視頻新聞生產環節,注重利用高新技術,縮短新聞編輯成本,為受眾提供準確、準時的新聞消息,并貼合受眾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呈現的一些特征,使得短視頻新聞發展速度不斷提升,收獲了大批量觀眾的喜愛。面對這種發展局勢,新聞媒體更要保持新聞專業性,推動新聞不斷發展。在新聞創新的同時,對內容進行優化,加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增強彼此間的黏性,擴大新聞影響力范圍,促進短視頻新聞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