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艷
(大廠回族自治縣祁各莊鎮祁各莊中心學校,河北 廊坊 065300)
前言:小學教育事業作為我國培養各行業人才的基礎教學工作,提高其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成果對社會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階段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以其開放性的發展軌跡,迎合了當下新課程教學改革發展的要求,成為小學教育事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而在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以開放的態度以及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以此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學的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式、教學評價以及師生之間的關系都應符合開放的要求。具體而言便是在開放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解放思想、主動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主動進行知識的學習,學生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教師之間有著良好的課堂互動,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積極的對問題進行互動探討,達到共同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開放式課堂模式作為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發展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在使用此種教學模式時,應充分理解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打造靈活多樣的開放式課堂,教師通過使用這種教學模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旨在為學生打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而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信任程度,對學生未來綜合能力的良好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1]。
在打造小學數學的開放式課堂時,教師應對數學問題的設計秉持著開放性的原則,以此才能確保設計數學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徹底改變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階段學生死氣沉沉的形式,奠定多元化靈活的小學數學課堂氛圍的良好基礎。對于學生而言,數學知識大多讓其感覺到枯燥乏味,學生沒有探究結果的動力,而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便是教師設計小學數學開放式課堂問題的重要方向,只有設計的數學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才能充分確保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學習效果。
在小學數學開放式課堂的問題設計中,課堂問題的開放性應體現在問題可以發散學生思維、問題開放程度較高且問題形式更為新穎。這些要求便需要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可以確保課堂問題能讓學生在多個角度以及知識層面上進行思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結合合作思考的方式中,將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決。例如:教師在進行測量單位千米和噸相關知識的教授時,為了使學生更加迅速有效的理解課程教學的知識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對教學知識點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設計實際生活中存在的距離問題,如“小光家到學校的距離為5 千米,如果是你小光,你會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前往學校?如何乘坐交通工具才能保證在經濟實用的基礎上,還能保障速度?”這種開放性的課堂問題可以讓學生更好將生活實際問題和所學的知識進行聯系,讓學生以生活實際問題的角度思考騎車、公交、地鐵以及出租車等形式的優缺點,使學生在腦海中充分想象每種交通工具的速度,進而對千米這一長度概念產生正確的認識,使學生可以充分理解這一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并在實際生活的問題中進行應用。
小學數學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教師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結合,使原本枯燥無趣的數學知識可以得到形象生動的展示,進而形成小學數學開放式的課堂環境。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都可以作為和數學知識融合的資源,使數學知識的應用范圍更廣,并且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通過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程度。
此外,復雜多樣的實際生活問題在小學數學知識的課堂教學階段進行結合,可以幫助學生發散自身的思維,進而使學生可以自發的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提高數學課堂的開放程度和活躍程度。舉例而言:教師在進行計量單位升和毫克相關知識的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實際生活離子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知識,讓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相關知識的鞏固練習。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階段將提前準備的各種實物進行展示,如1 升的礦泉水、500 毫升的碳酸飲料、2 升的果汁以及3 升的食用油等,讓學生對這些實物進行掂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1 升這一重量的概念。之后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踐向學生提出“生活中還有什么液體一般是用升作為計量單位的?”這種生活聯系較大的問題,并讓學生舉例說出來,以這種創設開放化課堂情境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于計量單位升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在學生課堂練習階段,教師也可以通過結合生活實際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如教師可以提出“小紅需要將自家榨的50 升瓜子油送給4 家親戚,而送給每家親戚的瓜子油數量并不相同,小紅要如何將50 升瓜子油分別裝入10 升、15 升、6 升以及9 升的油桶中,并且自家還可以留有10L?”這一問題,通過讓學生解決這種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將所學到的知識得到有效的應用練習。并且,在現階段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數學知識直觀生動的展示給學生,以此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應用情況,促進小學數學課堂的開放式發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2]。
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應用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研究的方法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小組合作研究教學方式的應用,同樣也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構建開放式課堂的重要手段。不管是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新知識點的課堂授課階段,還是鞏固學生所學數學知識點的課堂練習階段,教師采取合適的小組合作研究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構建出小學數學的開放式互動課堂。并且,小組合作研究教學方法的應用十分靈活,學生在小組合作研究中可以提高其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同時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程度,使所有學生可以在良好的數學課堂知識小組合作研究中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并在小組同學之間的研究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在自身原有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得到數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實現自身的提高。
在小學數學知識的教學工作中,應用題作為小學數學知識的重難點問題,由于其和生活實際聯系較大,因此涉及的數學知識點較多,例如:行程問題、追擊問題、盈虧問題以及工程問題等類型。以行程問題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小明家距離學校有1200 米,在小明行走10 分鐘后其距離學校還有500 米,在小明接下來行走速度不變的情況下,他還需要多久才能到達學校?”這類生活行程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研究這種典型的行程問題,加深學生對此類問題涉及到的數學知識理解。在這一行程問題中,涉及到了“小明家到學校的距離,小明到學校所需要的時間以及小明的行走速度”這三個數學元素的關系,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研究的方法,通過計算的方式得出小明的速度,即(1200-500)/10=70m/min,之后將小明的速度帶入剩余距離中進行計算,最終得出小明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達學校,即500/70 ≈7min。這類問題是學生非常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研究的方式進行分析解答,最終得出正確答案。小組合作研究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使學生在開放式數學課堂的自主分析以及合作研究中將自身的觀點和想法進行表達,而這也是構建小學數學開放式課堂的重要方法[3]。
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應用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時,小學數學教師應摒棄傳統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填鴨傳授式教學模式,積極在實際教學中轉變教學的理念,應用新型的教學方法,體現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提出的學生是課堂教學階段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應用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中,應積極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充分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例如: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經常會對學生進行提問,教師需要在提問后正確客觀的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在學生正確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對其進行表揚,作為學生回答正確的精神獎勵,在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也應保持平和,對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的表現進行肯定和鼓勵,并指出學生回答錯誤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使其可以及時改正自身存在的錯誤。在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時,教師應避免使用批評的語氣和態度面對學生,降低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和情緒的概率,以此確保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理承受能力較差,若是教師長期對其保持批評的態度,則會造成學生出現自卑的心理情緒,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以及心理健康情況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育時,應平等對待全部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避免學生因為過度優越而產生的驕傲心理以及過度自卑產生的怯懦情況,同時還可以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階段的參與程度。此外,教師需要保持著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以此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舉例而言: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階段應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嚴禁出現以學習成績好壞為標準,區別對待學習成績好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引導學生向著積極良好的方向發展,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使班級內全體學生可以得到共同的發展[4]。
結束語:綜上所述,打造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放式課堂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創新優化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在改善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使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可以適應當下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